今天,“LuOne X大白兔60周年展”开幕了,糖纸收藏人曾优良受邀来到了现场。
在这个强调上海经典老品牌年轻化发展之路的展览上,曾优良的藏品所在的一隅却反其道而行之,展现了“大白兔”品牌60年的精彩历史。
从背着书包的小学生,到两鬓花白的退休老先生,曾优良的糖纸收藏之路已经走过了50年。50年来,他收藏的200余种糖纸集满了7大册本子。每每翻开这些藏品,他看到的不止是一张张色彩斑斓的糖纸,还有自己的人生岁月,和数十年中国消费品的升级变迁。
“大白兔”诞生于1959年,是代表上海产业工人向国庆十周年献礼的产品。
60年代初,曾优良还是个三年级小学生,每天玩的游戏无外乎男孩子间流行的弹玻璃珠、刮“香烟牌子”……“那时候没什么玩具,糖也不多,只有逢年过年才吃。”在这种情况下,每当有糖吃,曾优良就会把糖纸收集起来。
他收集糖纸还有另外一个用途,因为当时他担任学校里的宣传委员,负责画黑板报,而糖纸上的图案好看,正好解决了黑板报上的素材需求。
就这样,曾优良开始收集糖纸,那时的他或许没有想到,这一收集就是漫漫五十年。
五十年来,他收藏的糖纸有自己吃糖留下的,有在路上捡拾到的,有别人赠送的,但让他印象最深的,还是童年时代和别人交换而得的。曾优良清楚地记得,中百一店后面的六合路、大上海电影院旁的宁波同乡会台阶上,都曾进行过这种糖纸交换。差不多年龄的孩子们,用自己品种重复的糖纸,向别人换自己缺少的品种,曾优良藏品中的“大白兔”“牛郎织女”等糖纸都是那时换来的。
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多昔年里曾经收集过糖纸的市民逐渐淡忘了这个“幼稚”的爱好,而曾优良在参加工作以后,虽然迷上了集邮,但糖纸的收藏他却始终无法放下。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消费品市场突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爆发,不再是逢年过年眼巴巴地等着父母凭票给自己领一些糖,而是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各样品类丰富的糖果,或许和如今的市场量级远不能比,但在当时已足够让曾优良“开了眼界”。
就这样,上世纪八十年代后,以“大白兔”奶糖为代表,曾优良对糖纸的收藏又到了一个新阶段。每当市场上出现了新的“大白兔”糖果,他就购买。和人们印象中“大白兔”只出蓝白包装的白色奶糖不同,“大白兔”的发展历史中很有些“少数派”:比如包装颜色上,出过紫酱色、枣红色的糖纸;糖果种类上,出过果仁巧克力、花生牛轧糖;糖纸材料上,用过“玻璃纸”、涤纶……
近年来,在消费创新的时代召唤下,“大白兔”品牌的出新力度不断加大,曾优良的收藏也从糖纸,进一步拓宽到了广告、宣传牌、包装袋、铁盒、罐头等。
一个个的铁盒、罐头填满了好几个大箱子,连同七厚本糖纸收集册,占了家里很大一块面积,而老伴对此毫无怨言,非常支持他的这项收藏爱好。
曾优良在糖纸的处理和存放上,也很有技巧。
他的糖纸收集册采用活页夹的形式,这样方便把每张藏品拆卸下来,而不会对收集册造成破坏。
他的糖纸也不是用胶水粘贴在收集册里,而是把糖纸放进自制的透明封里,将透明封粘贴到硬卡纸上。这还不算,每份藏品下方都有文字说明,而这些文字说明,是他事先用电脑排版,然后打印出来的。为此,他还专门买了一台家用打印机。
而在那些之前,收藏糖纸的第一步,自然就是要把糖纸弄平了。如果是纸张材料,那就擦干净后放在书中压平;如果是塑料纸,那就放到开水里烫一烫,更容易平整;那如果是涤纶,就不能在开水里烫,放到玻璃板下压一压……
任何一件事,只要坚持得时间够长,琢磨的功夫越深,你都能成受人尊敬的专家。在糖纸收藏这一如此冷门的收藏领域也是如此。在成为上海著名的糖纸收藏者后,有电视台、报纸来采访,有出版社帮他出书,知名食品企业的老总提笔作序……但对曾优良来说,他对糖纸收藏的热爱从不功利。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繁华和喧嚣褪去,曾优良翻开他的糖纸收集本,其中的一幅幅一页页,既是对自己半个多世纪雅趣人生的回望,也是对中国消费经济腾飞的美丽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