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挤的地铁站台上,一位乘客被前拥后挤的人群一路裹挟着前行,一脚踩进了站台缝隙摔倒在地。站台传来滴滴滴的关门提示声,人群一阵骚乱,摔倒的乘客慌乱地爬起,车门在身后重重地关上……
“哦哟,危险伐!差一点点,否则,不得了啊!”
这一幕,是周到君近日在乘坐地铁12号线时偶然遇见的,但这样的事情绝非个例,近三成受访乘客表示自己曾亲历缝隙风险。
站台上为什么要留那么大的缝隙?为什么总有人会被地铁站台上的这些缝隙“咬”住?这样的安全隐患有关部门是否已经关注到,是否有应对措施?
带着疑问,周到君选取了上海9条地铁线,每条地铁线各2个地铁站,共18个客流量较大的地铁站进行了实地测量。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即将参加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的花茂飞也同周到君一起进行了走访。他以普通乘客和人大代表的双重身份,对地铁站台缝隙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实测结果:
01 | 缝隙宽度很任性,差距不小
周到君经过实地测量后发现,18个地铁站台缝隙宽度不一,且差距不小:5个站台缝隙宽达10cm及以上,2个达15cm及以上,最小缝隙也有3cm。
15㎝意味着什么?
以12号线汉中路站为实测点,该站站台缝隙为15㎝,周到君特意拿了两双29码,内长19cm,大约适合五六岁孩子的球鞋做比对:
▪ 仅从照片上就能很清晰地看到,若孩子的小脚正好是横向跨出,那么整个小脚就会毫无阻碍地直接被“吃”进缝隙↓↓
▪ 即便孩子是以垂直角度踏上缝隙,大半只脚也会悬空,很容易就会被卡进缝隙,或被绊倒↓↓
周到君在实测中发现,地铁站台缝隙宽度相当“任性”,并无规律:
同一线路不同站点,缝隙宽度不一!
如,13号线自然博物馆站(张江路→金运路)为12cm,长寿路站(张江路→金运路)则为8cm。
同一站点,不同线路,缝隙宽度不一!!
如,人民广场站,1号线(莘庄→富锦路)为8.5cm,2号线(徐泾东→浦东国际机场)则为5.5cm。
同一线路同一站点,不同方向的缝隙也不一样!!!
如,8号线西藏南路站,市光路开往沈杜公路方向的站台缝隙宽度为3cm,沈杜公路开往市光路方向的站台缝隙宽度则为9.5cm。
02 | 有的站台装了防踏空橡皮条,有的没装
实测过程中,周到君观察到,很多站台都已经安装了防踏空橡皮条,但有的站台却并没有安装,其中包括一些缝隙在10cm,甚至15cm以上的站台。
据周到君测量,这些橡皮条宽度普遍在5cm左右,安装了橡皮条的站台缝隙缩小了不少。例如,8号线西藏南路地铁站,原本站台缝隙最大可达13cm,装了橡皮条后缩小为8cm↓
有了橡皮条的保护,即便是一个5岁孩童不慎踏中缝隙,被“咬”住的风险也大大降低↓
如此任性的站台缝隙,是否给乘客们造成了困扰?周到君随机采访了20多位乘客:
▪近8成的乘客认为:有些站台缝隙过大
▪近3成的乘客表示:曾亲历或目睹过缝隙危险
一位年轻男乘客说:
我觉得有些站台缝隙还挺大的,我自己的手机就曾掉下去捡不起来。然后,我也见到过别人把鞋子磕掉在缝隙里的。
一名在校大学生说:
有几条线路的几个站点缝隙比较大,对于小孩子来说比较危险。对于我们大人的话,可能看手机的时候也比较容易踩进去。然后我自己每次拉箱子上去,都会比较担心轮子会卡进去。
一位老年乘客这样说到:
当然危险了,万一走路的时候大家太挤,脚不小心在这里绊一下,是很危险的。我自己也看到过有人下车时绊倒,脚还在缝隙那里,但是半个人已经出来了,安全门的哨子也已经在啾啾啾地叫了。
根据受访乘客的观点,周到君总结了站台缝隙的四大风险:
▪风险一:脚踏进缝隙里
▪风险二:被缝隙绊倒
▪风险三:手机等物品从缝隙里掉下去
▪风险四:拉杆箱等被缝隙卡住
既然这些站台缝隙给乘客带来了这么多困扰,那么,这些站台为什么要留缝隙呢?
轨道交通专家、同济大学教授孙章解释:
轨交列车在行驶时,车身会有小幅的左右摆动,在列车和站台之间留出空隙是为了列车的运行安全。
既然站台留缝隙是为了运行安全,那么,缝隙的宽度是否有规定呢?
周到君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2017年7月1日施行的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之《城市轨道交通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中对城市轨道交通的“限界”有明确要求:
站台屏蔽门(安全门)与静态车体最宽处的间隙不应大于130mm,即13cm。
轨道交通专家、同济大学教授孙章表示:
根据以上《规范》对相关设施“限界”的规定计算得出,地铁“站台缝隙宽度限值”应控制在10cm以内。
不过,周到君也了解到,当运行线路并非直线而是有一定弧度时,站台最外一侧与直线轨道列车之间的缝隙宽度,会稍大于10cm的限定范围,这属于设计允许范围。
既然有标准可依,为什么各站台之间的缝隙差距仍旧如此之大呢?
孙章表示,站台缝隙的宽度,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事实上,在整个地铁建设过程中,各方都想留出足够的安全系数,而安全系数留得越大,站台缝隙也就越大。包括线路施工、站台建设、车型制造等产生的误差,一层层累积起来,到最后都会体现在站台缝隙上。
要想尽量缩小这个缝隙,就要提高线路施工、站台建设、车型制造等各个方面的精度,还要掌握列车运行数据以了解其运行时需要的“限界”。
但对于已经建成的地铁站,其轨道、站台、车型等都已经固定,站台缝隙难以再缩小,只能靠加强提醒、安装防踏空橡皮条等来尽量减少安全隐患。
其实地铁缝隙过大的问题由来已久,早在2006年,上海就借鉴香港、深圳等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成功经验,在一号线莲花路站、彭浦新村站等15个车站加装了防踏空橡皮条,此后建设的一些新线路的部分站台也安装了防踏空橡皮条。
孙章表示,是否安装防踏空橡皮条取决于地铁运营方,如果站台缝隙较大,建议还是安装防踏空橡皮条比较保险。
日前,在12号线汉中路站、12号线南京西路站等站,人大代表花茂飞与周到君一起观察了地铁站台缝隙,花茂飞告诉周到君:
我自己平时也经常坐地铁,有几个地铁站缝隙还是挺大的,包括我们今天走访的12号线汉中路站、南京西路站,如果不多加留心,很容易一脚就踩进去。
花茂飞还注意到尽管一些地铁站站台已经安装了防踏空橡皮条,但几乎所有已安装的橡皮条的宽度都是统一的,对于一些小缝隙的站台能起到弥补作用,但对于一些缝隙大的站台而言,这些橡皮条还是太窄了,起不了太大的作用。他建议地铁运营方进一步改进橡皮条的安装工作,根据各站台缝隙的具体情况,调整橡皮条的宽度。
除了改进防踏空橡皮条,花茂飞还提出了改进屏蔽门来填补站台缝隙的设想:
我在想,是不是可以改进一下屏蔽门的设计来填补缝隙。例如在屏蔽门底部安装一块踏板,当屏蔽门开启的时候,这块踏板就会自动伸出,把整个缝隙给填住,当屏蔽门关上时,踏板又会自动缩回去,确保不会影响列车正常行驶。
“你说的这个是不是有点像高铁的设计?”周到君问道。
“有点像。”花茂飞继续建议道:
还有一个,我看到站台这一侧有贴一条黄线来提醒乘客注意缝隙,但在车厢这一侧却没有。是不是也可以在车厢这一侧,例如在车门处,贴一条醒目点的线,来让大家更好地注意到缝隙。
这次走访过后,周到君特地拨打了上海地铁服务热线021-64370000,反映了站台缝隙问题。地铁工作人员表示会引起重视,并尽快对相应站台进行查看,视情况采取保障措施。
花茂飞也表示,他会继续关注地铁站台缝隙的问题,希望地铁运营方能够重视这一问题,尽快采取措施保障乘车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