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朗的读书声,灵动的舞步
晴空一鹤排云上的画面,光和影的完美结合
一则绚丽极具动感的《陆逊养鹤》激光舞秀
拉开了活动的序幕
1月30日下午,航头故事《鹤沙千秋》首发式,在浦东图书馆报告大厅举行。
航头故事《鹤沙千秋》由航头本地文人历经9个多月编写而成,是航头镇贯彻落实市委打响文化品牌、区委打造文化高地,推进航头“六个一”文化工程倾力打造的重点项目。
随着航头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郭嵘,浦东新区图书馆党总支书记、馆长曹忠,航头镇党委副书记黄震,镇党委副书记张毅,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副主任郭慧将象征着航头盐文化的“金沙”缓缓洒向启动台,航头故事《鹤沙千秋》正式在浦东图书馆首发亮相。陆逊养鹤的美丽传说、宋朝抗元名将鲍廉、清朝翰林院编修吴省兰、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大家翻译家傅雷……这本书包罗了航头“盐、鹤、家”三大文化特色,体现了人杰地灵,钟灵毓秀,名人辈出的航头文化底蕴。
郭嵘在致辞中指出,传承历史文脉,留住乡愁记忆,推进乡村振兴。今天,我们航头镇借以《鹤沙千秋》的首发式,就是扬起航头文化风帆,推进航头文化发展的一个象征,一个标志。
在首发仪式上,镇党委副书记黄震,党委委员陶玉鸣,航头故事《鹤沙千秋》执行主编胡龙昌上台接受访谈。
郭嵘代表航头镇向浦东图书馆捐赠了航头故事《鹤沙千秋》。
黄震、张毅向读者沙龙、农联体、鹤邻家、居民、学生代表、文化代表赠书。
启动仪式现场,《鹤沙千秋》中的几则故事也被搬到了舞台。情景剧《傅雷教子》,呈现了傅雷先生对于子女的谆谆教导;市级非遗项目舞蹈《卖盐茶》则体现了航头盐业发展的悠久历史,童谣故事《下沙烧卖》则让人听得垂涎欲滴。
航头故事《鹤沙千秋》序
地名,是一个地方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记忆、情感的寄托。
记得我刚来航头工作,就发觉带“鹤”字、“航”字的路名特别多,或许承载了某种特殊的记忆,或许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其背后的故事,往往带着几分乡愁和几许眷恋,于是我便有几番探究的冲动。
今年年初,我与镇宣传、文化部门的同志一起到下沙社区调研,社区负责同志跟我说,想编纂一本记载鹤沙人文的书籍,恳请镇党委能予以支持。这一想法与我不谋而合,我便一口答允,要求还原历史本真,深入挖掘盐鹤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起到培育文明乡风、继承良好家风、弘扬淳朴民风的当代价值。
前几天,我专题听取编纂工作汇报,也看了书籍初稿。方知,《鹤沙千秋》集资料之翔实、全面,采编过程之艰辛,尤其是参与编纂同志们情绪之高昂,令我感动,更被那种守住文脉、留住乡愁的执著精神所折服。
航头,60平方公里土地,依稀保留着一批古建筑和盐鹤文化脉络,它既有鹤文化的抒情浪漫,又有盐文化的沧桑演绎,更有历代航头人“扬帆远航、永立潮头”的精神注解。
鹤鸣悠扬,名震华夏。从“归舟傍南坡,坡树杂岚气”,到东吴陆逊豪情放鹤和书圣王羲之与华亭鹤的传说,再到“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的悲壮,孕育出鹤文化的悠悠乡情。
盐业鼎盛,银田万顷。从“人面如灰汗如血,终朝彻夜不得歇”制盐劳动艰辛,到迫于生活的“卖盐茶”之无奈,再到“熬波煮盐”的精湛工艺,无不充溢着航头人的勤劳、不屈和聪慧,也由此滋养出了植根土壤、造福百姓的盐文化。
人杰地灵,钟灵毓秀。从瞿家园富甲一方,到刘式训三任外交次长的人生传奇,到为民族精神以雪“病夫”之耻的壮游第一人潘德明,再到翻译巨匠傅雷的“家书抵万金”……千年航头,悠久文化脉络在这片土地上从未间断,诸多志士贤人不断涌现。
航头,这块神奇的土地,至今流传着无数的故事传奇,保留着“三月廿八”庙会、“下沙烧卖”制作等民俗活动、民间技艺,延续着明礼忠孝、崇德向善的家风,保存着乡土民风的朴实、亲情的淳厚与和谐。
盐鹤人文精神历久弥新,浸润着一代一代航头人不畏艰险、开拓革新、争创一流的精气神。
乡愁是什么?是埋藏在内心深处、感时溅泪的那份情愫,是对生我养我故土的深深眷恋,更是对乡土人文精神的寄托和体现。这种乡土人文精神,是我们建设美好家园的不竭动力。
《鹤沙千秋》全体编簒人员,他们念乡之心、怀旧之情,跃然纸上。在此,由衷表达我的深深敬意。我愿与他们一起承担和弘扬这份责任与使命,也诚挚邀请每一位热爱航头这片热土的有识之士加入进来,用我们共有的乡愁情结、爱国情怀,让这些沉睡的乡土人文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让那些烙有“乡愁”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代代传承,让那些刻有“根脉”的乡土人文精神得以发扬光大。
《鹤沙千秋》付梓之际,编纂组邀我写一下序。我虽不是土生土长的航头人,但数年来与航头这块沃土朝夕相伴,互生情愫,又是作为航头大家庭一份子的责任使然,更有感于编篡同志们那份挚诚,顿有一番释怀的冲动,于是欣然提笔。
是为序。
航头镇党委书记 严国华
千鹤飞翔,盐都传奇
航头文化千年不朽!
传承历史文脉,留住乡愁记忆
推进乡村振兴
航头芳香更锦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