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匠人 |创作易拉罐画20年,用掉废弃易拉罐超过13万只


作者:任国强
编辑:任国强
时间:2019-06-21 10:25

易拉罐在人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并不稀奇,但有人却能用手中的剪刀、不出油的圆珠笔,把废弃的易拉罐打造成一幅幅精美的易拉罐画。易拉罐本身是金属,非常有光泽,所以易拉罐画做出来有很强的银质感和浮雕感。跟着周到君的镜头认识一位民间手工匠人,宝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上海第一批持证街头艺人——李雄刚。

1982年,李雄刚顶替父亲进入废品公司。上世纪90年代初,李雄刚无意间看到一个由易拉罐改装的烟灰缸,这个简陋的作品,为他和易拉罐之间牵起了红线。空罐去盖、去底,以罐身的铝材为原料,裁剪、刻画、粘贴,自由挥洒创意……爱好美术、心灵手巧的李雄刚,从此迷上了易拉罐剪贴画。

经过20多年历练,现在的他巧手翻飞,只需10分钟,一个稀松平常的空易拉罐,摇身一变,成了一幅栩栩如生的花鸟作品,剪、刻、贴,一气呵成。


李雄刚家天井里堆满了花花绿绿的空易拉罐和剪下来的易拉罐底部,每个月他都会买来几百只完好无损的易拉罐。“空易拉罐很软,不能有一点凹痕,拿回来先剪开,去底和盖,用洗洁精洗干净,再晾干……”李雄刚一边剪着易拉罐一边介绍着。

晾干后的易拉罐片先要整平,这是易拉罐画创作前最重要的一步。李雄刚的方法就是手按着易拉罐片沿桌边来回拉,这样既平整也不会划伤易拉罐片。

谈到易拉罐画创作过程,李雄刚如数家珍,侃侃而谈。他说,创作易拉罐画最关键的就是第一步剪,剪出的各部件不能有毛刺;而后就是用无油圆珠笔刻画,把平面的部件画出立体效果;最后将一个个部件拼接好粘贴到底板的卡纸上,一件易拉罐作品才算完成。

李雄刚的双手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而他所用的,也就是剪刀、小镊子和圆珠笔等简易工具。

李雄刚家客厅一处不起眼的角落里堆放着厚厚好几叠用木框裱好的作品,他拿起一件作品,拂去上面的浮尘介绍道:“这是耗时近4年,用了800余只废弃易拉罐精心刻制的‘外滩记忆’立体画,我共创作了23幅《外滩建筑》易拉罐浮雕。”当时就有人出高价收藏,但李雄刚表示这是自己精心创作的作品,再高的价也不卖。

李雄刚坦言,创作过程并不轻松。2018年4月他酝酿制作108个水浒人物,查阅了大量资料与画稿。先画出人体整体图,然后分解各个部分,光画稿就工作量巨大。

用易拉罐这一特殊“材料”去描塑108个水浒人物,形象要具有动态感、立体感和可视感,这对李雄刚是一次自我挑战。

一年里,李师傅几易其稿,反复推敲,目前已创作出宋江、林冲、武松、鲁智深等20多个水浒人物。

李雄刚创作的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水浒人物,其神态栩栩如生、形神兼备有着强烈的雕塑美和装饰美。

李雄刚《水浒》人物作品:及时雨宋江

李雄刚《水浒》人物作品:豹子头林冲

李雄刚《水浒》人物作品:行者武松

李雄刚《水浒》人物作品:花和尚鲁智深

从1999年至今,李雄刚做了20年易拉罐画,用了13万只易拉罐。2016年6月,李雄刚拿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证书,他的心愿就是让这门技术传承下去。因此,现在他不仅在街头制作易拉罐画,还经常到社区、学校教大家学习易拉罐画的制作,让居民了解自己身边的非遗项目。

除了出摊和下社区授课,李雄刚大部分时间就坐在这张简易的工作台潜心创作。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