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场、盐碱地……“困难立地”如何种好绿树鲜花,上海这群“土壤医生”提出了诊疗方案


作者:郁文艳
编辑:郁文艳
时间:2019-10-17 14:21

垃圾填埋场、海边盐碱地、城中村动拆迁地……随着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土壤遭到破坏和干扰,成为专家眼中的“困难立地”。然而,城市还是要美化,绿树鲜花还是要种。于是,这些绿化不得不种在了原本糟糕的土壤环境之中。据统计目前上海建成区范围内,80%-90%的绿化建设都是在废弃地、城中村拆迁、旧工厂搬迁等困难立地地块上开展。今天召开的城市绿色空间营造暨城市困难立地生态修复与绿化工程技术高峰论坛上,国内外200多位“土壤医生”济济一堂,共同探讨城市土壤“诊疗”技术问题。其中,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的专家们提出了在困难立地上种好绿化的良方,其关键配置一种土壤,改良绿化生长环境。

■老港垃圾填埋场附近的生态花园,其中就应用了“土壤诊疗”技术。

上海建成区八九成绿化种在“困难立地”上

城市,寸土寸金。城市的发展,垃圾填埋、污水排放、汽车尾气排放……更是让不少土壤都生了病,这些生病的土壤环境,园林绿化专业术语叫做“困难立地”。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园林绿化不得不在越来越多的“困难立地”上进行,比如搬迁地、垃圾填埋场、建筑物外立面等。据悉,目前上海建成区范围内,80%-90%的绿化建设都是在废弃地、城中村拆迁、旧工厂搬迁等困难立地地块上开展,包括市民熟悉的宝山吴淞炮台湾湿地公园曾经有一座钢渣山,正在建设的世博文化公园规划范围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经也有一座六七米高的钢渣堆积而成的小山。

科研人员发现,这些困难立地上的土壤微生物良性平衡被打破,甚至某类微生物死亡,土壤中的养分不能被植物有效吸收,植物生长不良,植物对土壤的回馈改良作用弱化,土壤进入了一种恶性发展循环。

■专家们探讨“困难立地”如何种好绿化。

让困难立地里的绿化也能健康生长

在困难立地里种植绿化,筛选合适的植物品种、探索合理的植物配置、研究植物水肥需求规律,乃至给植物梳妆打扮、修枝整姿、除虫治病,这些都很重要。但是,科研人员发现,土壤健康不健康是是基础,是根本。

在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以张浪研究员为首的科研人员,在前辈基础上,根据超大城市绿化土壤需求,创造性地提出了“配生土”研究思路,即通过添加不同的功能微生物菌群,强化提高土壤的生物活性和环境调控能力,促进土壤快速形成较为丰富的微生物结构和功能多样性,提高植物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抗性,显著促进植物生长发育。通俗理解,就是配置土壤。

据悉,配生土从植物生物学特性出发,根据不同植物的不同特性以及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不同生理需求,改善植物栽培的土壤条件,可以全面满足植物生长发育的需要。专家介绍,健康的土壤功能不仅包括正常的生命供应过程 (植物的固持和营养供应、水分的保持和传导、土壤食物链的供应),还包括环境调控功能(如营养循环、微生物多样性维持、 污染物和重金属的修复)。

专家表示,配生土技术研发的目标是实现园林绿化的快速成景,这就要求配生土可以工厂化、规模化进行快速生产。

据悉,在美国、日本等园艺发达国家,城市绿化和景观营建早就已经走出了单纯依赖自然土壤的传统年代,转而广泛应用枯枝落叶、生活垃圾、生活污泥、畜禽粪便等城乡废弃物来生产堆肥或基质。

目前,这一技术已经在老港垃圾填埋场、崇明东滩等地应用。在老港垃圾填埋场附近,一座春天鲜花盛开,秋季层林尽染的生态花园已经诞生。

专家表示,城市要加强规划引导,根据城市生态修复需要,修改完善城市总体规划。相关部门要加强协同、统筹谋划,加强配套技术研发,在土壤出现“亚健康”症状早期,甚至在未出现症状前,就对土壤微生物进行微调,维持土壤良好生态,防患于未然。

图片:采访对象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