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道堆物的现状都是一样的,但是整治的办法却花样翻新。普陀区宜川三村第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杜佳敏在清理整顿楼道堆物的工作中,很有“两手”:他们在居委建立“便民小屋”,向居民出借不时之需的物品,从圆台面、八字梯到冲击钻、电子鞭炮等等,应有尽有。从而让喜欢在楼道“囤货”的居民解决了后顾之忧。杜佳敏还组织居民将闲置物品拿出来卖,名叫“同心淘淘乐”的“跳蚤市场”,在小区里搞了7年。
杜佳敏说,疏堵结合,就是他们的工作思路。让居民没有楼道堆物的理由,让居民乐意将利用率不高的闲置物拿出来,形成习惯,就达到了楼道堆物整治的目的。
杜佳敏介绍,他们居委辖区内,很多堆在楼道里的东西,都是以前“拆违”时转移过来的。当时小区里所有的“空中碉堡”(其形式类似于破窗私搭的阳台,直接挂在外立面上)都被拆除,一些居民就把以前放在“碉堡”里面的闲置物品搬进了楼道。以前楼道里的东西本来就不少,“拆违” 之后,楼道里就塞得更满了。
该居委辖区内的有些民居,原来是工人宿舍。宿舍的特点是房间小,公共空间相对大,有的达到二十多平方米。于是这个空间里面,大衣橱、五斗橱、三人沙发等粗笨家具应有尽有。其实,最多的还是圆台面、凳子。那些塑料凳子,一个个摞起,堆在那里。
“我们这里42%都是老年人。过年过节,他们的儿子、女儿、孙子、孙女亲戚都要来吃饭,圆台面就派上用场了,用过之后就放在过道里,上面全是油污和灰尘。我们要清理,他们就说,哎呀呀,这个东西要的!家里来客人,总是要用一两趟的。”
居委干部发现,在五六十岁的男性居民中,不少人都有一个工具箱,里面锤子、扳手、钻子都有。但是很少用,也是堆在过道里。还有八字梯,居民也是堆在楼道里,用链条锁栓在楼梯扶手上,轻易拿不走。
包括圆台面、凳子、八字梯,工具箱这样一些不常用东西,对居民来说,却不可或缺。杜佳敏说,楼道里这些东西占了很多空间,但是清理整顿时,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每一次整治,这些圆桌台都成为我们跟居民‘拉锯’的主要内容。”
后来,有个居民的建议,给杜佳敏打开了工作思路。
“有一次我们向居民征询意见,有个居民跟我说,居委会应该有租赁服务,居民家里缺少什么东西,可以到居委会来借。这个建议让我茅塞顿开。我当即就把这项建议列入专项经费开支里面。”杜佳敏说,居委可以向居民出借那些利用率不高的必需品,花钱少,可操作性高。
该居委就在老年活动室边上腾出一个小房间,买了两个货架,上面放着钳子、螺丝、冲击钻、电子鞭炮等等。
11月14日下午,记者在这间“便民小屋”里看到,里面还有一架轮椅、两架八字梯,四个折叠大饭桌,东西齐全。
“便民小屋的利用率越来越高,大家基本上都会到这里来借东西。桌子这样笨重的东西,我们的工作人员还帮忙送上门,用完去收回来。”杜佳敏说,现在他们在整治楼道,遇到有居民不同意清理时,边上居民就会说,这个东西居委会有,你要用可以去借。这样一来,居民在楼道里的堆物就没必要放了。
居民到“便民小屋”来借东西,不仅不需要花钱,还可以向居委建议,添置一些新的东西。“冲击钻是居民建议买的,电子鞭炮也是。电子鞭炮从买来到现在,虽然一次也没有借出去过,但是,这东西我们必须有。”
早在2012年,杜佳敏还是居委会主任。有一天她到居民家里走访,看见那家楼道堆物的底层,压着三个纸板箱。“那一家我去过好几次,每次都看到那三个纸箱。我很好奇,扒开一看,里面都是洗衣服用的固本肥皂。
杜佳敏就问:“阿姨,这个肥皂怎么都堆在楼道里呀?”
阿姨说,以前她在肥皂厂上班,后来下岗了,就把单位里发的肥皂搬回来了。可是家里也没有人用这种肥皂,扔掉又舍不得,所以就一直放在楼道里面。
杜佳敏当时在一个妈妈群里。这个群经常搞闲置物品置换,小孩子的衣服、玩具,大家都拿出来交换或者出售。杜佳敏就跟这阿姨说,这些肥皂,既然你不要了,那就折价卖给别人。
“第一期闲置物品交易就这样搞起来了,效果蛮好。当时我们在创建‘同心家园’,我们就把这个活动取个名字叫‘同心淘淘乐’。居民家里闲置物品说多也不多,我们一年搞两次,已经持续了7年。”杜佳敏说,每次搞活动之前,他们都在大门口贴通知,请楼组长做宣传。
在这个老年人特别多的社区里,居民家里轮椅、护理床比较多。“老年人走了,晚辈们花不少钱买来的轮椅、护理床舍不得扔,当废品卖也很可惜。每次同心淘淘乐活动中,轮椅和护理床都是抢手货。这些东西如果不及时处理掉,迟早又会堆积在楼道里。”
跟其他居民区一样,该居委下辖区内的居民楼里,破旧自行车也很多。“这些自行车都没人骑,是丢弃在那里的,上面积满了灰,钢丝都断掉了,还要占在楼道里。我们又不能不经别人同意就把这些破旧的车搬走。在楼道堆物治理中,这个也是一个顽疾。”
有一天晚上,杜佳敏在电视里看到,普陀区真如镇用食用油向居民换楼道里面的破旧自行车。“我得到启发,征得街道同意后,也搞了一次破旧自行车换大米的活动,一辆破旧自行车换一包大米。我们买来的大米是10斤装的,30块钱。第一次搞兑换时,我们一天就收了两百多部自行车。”
现在,该居委每次搞“同心淘淘乐”活动,都会请收废品的师傅来参加。他就在那里收购废旧自行车等可回收物品。
杜佳敏还告诉记者,目前,该居委又在尝试用多肉植物,换取居民家里的纸板箱、废旧药品和电池等。通过这些措施,让居民把可能会堆积在楼道里的废旧物品,尽快搬下楼来。
从今年10月份起,普陀区在全区开展楼道堆物整治工作,目前,全区712个小区中,已经有30%基本完成了楼道堆物整治工作。“我们按照‘能早则早、能快则快、应清尽清’的原则,力争在春节前完成这项工作,让全区老百姓在安全、清洁的环境中,过一个祥和的春节。”普陀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潘旭山在接受周到记者采访时表示。
潘旭山副部长告诉记者,目前普陀区正在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区,楼道堆物在历次考核中,都非常重要。10月30日,该区文明办出台了《普陀区关于开展小区楼道堆物专项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对楼道堆物整治的标准、整治的步骤以及配套措施和责任分工做了明确,也提供了告知书的样张和法律依据。
“本次对楼道堆物的专项整治,不是运动式、突击式的,而是着眼于常态长效,对后续巡查、处置,我们都有指导意见。”潘旭山说,目前,他们把消防、城管、民防办等多个部门的力量都集中起来,大家齐心协力,推进工作。
为了督促各街道、镇认真推进整治工作,区文明办每隔两个礼拜发一次排行榜,将各街道、镇的工作进度进行排名。某个街镇有多少个小区,数量细化到每一个楼门洞。“我们让各个街道、镇互相比学赶超,最终要达到100%无楼道堆物的目标。这项工作,只要下狠心做,一定能做好。”
对基层干部的工作创新,潘旭山给与高度肯定。“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很多居民家里都有圆台面,堆在楼道里。平时用不上,来了客人还是要用一用。要让我们把老百姓家里这些东西全部扔掉,我们做不到,也于心不忍。所以,基层干部工作创新,办了便民小屋,既整治了楼道堆物,又保障了老百姓实际的生活需求。”
潘旭山告诉记者,从明年一季度后期到第二季度,他们将对全区整治情况进行巡查,巩固整治成果,防止回潮。“这项工作我们会一抓到底,不会虎头蛇尾。我们计划通过一段时间高强度整治和巡查,让老百姓逐步养成好习惯。”
潘旭山表示,楼道堆杂物整治工作的成败,最终还要取决于老百姓发自内心的认同。“我们坚信,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得到广大居民群众的理解支持,此项工作必将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