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小区里种蔬菜这件事,居民们的态度褒贬不一,支持的人认为种菜是“开荒拓野”,利用资源;反对的居民则坚持认为,“毁绿种菜”不仅占用公共资源还污染公共环境。两方争议不断,矛盾也始终无法解决。
金先生居住在嘉定区红光中心村,这里十多年前经过改造,从农村变成了居住小区,根据不同的需求,有人建了自建房,也有人住进了单元楼房。改造完成之后,小区聘请了专业的物业公司进行管理,金先生等居民都觉得小区将向着“城市化”的道路不断迈进。
然而,三年前,小区里开始盛行“圈地种菜”,短短一段时间,小区又恢复了“田园模式”——原来公共区域的绿化带被部分居民私自圈占,用来种菜。
到目前为止,小区内将近95%的绿化带都变成了“私人菜园”。
除了种菜之外,还有居民在私自圈占的一亩三分田里养了鸡,过上了田园生活。
但在金先生等不种菜的居民眼里看来,非但看不出田园风光的美好,反而只剩下鸡飞狗跳的闹心。
既然已经变成小区管理了,就该有点小区的样子,实在想不通,怎么又变成以前农田的样子了。而且,这些菜地不应该是小区公共的绿化带吗?让人看了感觉不是很舒服。”
既然是公用绿化带,居民怎么会用来种菜呢?绿化带又是如何划分的呢?
金先生说,小区居民圈地的方式非常简单,只要看上哪块地了,谁先占上,这块地就归谁,选好心仪的“地盘”后,不少居民还私自用栅栏围了起来。
“高高低低的木头、铁丝,看上去特别杂乱。”金先生说。
更夸张的是,有人种菜还有人偷菜,整个小区也因为这个事情闹出过不少矛盾。而且,伴随着种菜而来的矛盾,还有泥土散落、蚊虫孳生、阻碍停车等一连串问题。
在金先生等反对圈地种菜的居民看来,小区种菜是“百害而无一利”。
3月17日下午,记者来到了嘉定区红光中心村,一走进小区,映入眼帘的就是分散在各个绿化带里的“私人菜园”。
这个社区主要以自建房为主,同时还有四排普通楼房,不管是自建房的花园里,还是普通楼房周围的绿化带内,都可以看到居民种的蔬菜。
对于这些自种蔬菜,光看架势就可以看出种菜的居民花了不少心思。每一块“小菜园”里,针对不同品种的蔬菜,按区域分好,需要特殊照顾的蔬菜还专门搭建了塑料大棚。当季的包菜个头很大,小青菜全都绿油油的,土豆也从土里长出了嫩枝。
我种的这个小青菜好,想吃的话,我就下楼来摘点,很嫩很嫩的,外面买的都没我这个好。”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出门摘菜,专挑嫩的拔,见到记者询问,忍不住要自夸了一番。
这位老奶奶就住在一楼,用铁丝网和木棍圈出了自家门前的一块土地种菜,“平时浇水摘菜都很方便”。
把土松一松,把不要的菜叶子都埋进去当肥料,下次又能种出好东西。”
另一栋楼门前,一对爷爷奶奶带着孙子正在“做农活”,他们已经收过一波菜了,正在翻土埋肥种新菜。
正在做农活的老伯伯说:
我们这里都这样做的,种种菜,每天当运动,蛮开心的,你要是也想种,就随便找个没人的地方围起来就行了。”
种菜的居民不仅自己享用,也会和邻居分享。一位正在收割娃娃菜的阿姨,逢人经过都要吆喝一声,“你看我收的娃娃菜,你要就拿一颗回去。”
这位阿姨告诉记者,她是从去年9月份开始种菜的,这才刚刚收获第一波,“其实种菜就是图个乐,这些菜都要半年才能收呢!平时都是出去买菜吃的。”
对于圈占公共绿化带的问题,她也坦言,曾有过这样的顾虑:
确实也怕别人投诉,但我看小区里大家都是这样的,还是蛮开心的。要到别的小区里,肯定是不能在绿化里面种菜的。”
记者留意到,也有绿化带曾被开垦过,但却荒废了,不少烂菜叶子随意地被丢弃在地,招来了不少虫子。
小区里的公共绿化带怎么就变成了私人菜园呢?有居民投诉,但一些居民又乐在其中,双方的矛盾该如何解决呢?
红光中心村村委会一位工作人员直言,对于居民们圈地种菜的行为,也很无奈。
据上述工作人员介绍,红光中心村改造过后,已经按照社区管理的办法进行管理,但是因为居民以前的生活习惯,再加上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居民的房子一直没有产证,所以很难完全按照社区的模式进行管理。
之前,村委会也曾多次对居民的圈地种菜行为进行过整改,但是前一天晚上刚刚铺上绿化,第二天,就有居民把绿化铲了重新种蔬菜,一来一往耗时耗力又耗钱。
“我们也让绿化市容、城管部门来考察过,但因为产证的问题,想要严格区分公有和私有的面积也很难。”该工作人员坦言,他们也一直在想办法,接下来可能会把部分绿化带改造成可停车的绿化带,既解决停车问题又能保住公共绿化,但具体方案是否可行还需要征询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