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失智失能,全家焦虑不安”,这位委员呼吁关心特殊老人的养老问题


作者:李芹
编辑:李芹
时间:2020-05-21 09:36:16

2019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54亿人,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76亿人。其中,失能老人已达4000万人,完全失能老人超过1000万,对养老服务供给不断带来新挑战。

“一人失智失能,全家焦虑不安。”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学院副院长曹阿民这样形容自己的调研感受,为了对养老服务体系中关于失职失能老人的照护问题形成更有针对性的建议,他跑了很多地方。

“这些老人需要更多专业化、有温度的24小时专人护理,但现在的倒金字塔型家庭成员结构下,年轻的晚辈需要上学、上班,大多家庭只能是老年人甚至高龄老人护理失智失能的老人,更何况照护本身也要承受体力和精神的双重煎熬。”曹阿民认为,现阶段能提供的专业养老床位远赶不上快速增长的需求,特大型城市养老床位保障困难,失智失能老人的照护更是一床难求。在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体系中,失智失能老人最需要专业康养机构进行托底性支撑。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为此,他在提案中建议:由国家相关部门对此类老人的照护现状和未来发展态势展开调研,加大对失智失能老人养老照护体系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研究逐步将失智失能老人纳入普惠性、专业化养老照护机构的可行性。

考虑增设相关制度,方便独生子女家庭的子女在年迈父母突发疾病时请假陪同就医和照护,并推进投靠子女的城市非户籍常住老年人的养老服务政策创新。

进一步考虑失智失能老人的实际居家上门照护需求,在公共财力有余力地区,有计划地不断提升养老服务补贴,让老人和家庭有更多的获得感。

同时,夯实社区对养老的重要桥梁支撑作用,加强长护险试点地区以及全国其他地区养老照护人员的体系化、标准化、专业化培训。

除了关注失能失智老人的照护问题,曹阿民还留意到了农村养老的问题。“年轻人都去城里打工了,故土难离的老年人怎么才能拥有一个幸福晚年呢?”为此,他来到了上海松江区“幸福老人村”,对于这种养老新模式进行深入调研。

“其实,为老服务可以和乡村振兴结合起来推进,” 曹阿民向记者表示,“幸福老人村”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并受到广泛关注,主要原因在于其还原和延续了农村老年人熟悉的生活方式,又将慈善公益、传统文化与生态养老相结合,赋予农村养老成为实践人与乡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内涵。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为此,他建议相关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快为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将为老服务与照护新供给纳入乡村振兴规划中,既能创造新的农村就业岗位;同时,围绕幸福老人村模式为老服务机构的发展,来加快政策联动创新,解决复制推广上的瓶颈。

其次,建议国家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加大都市远郊和乡村地区公建民营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在全国有条件的省市逐步将农村为老服务设施的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标配要求,建设形成布局均衡合理的农村为老服务、乡村文化传承和经济振兴的网络。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