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街头,找陌生人采访,被拒绝,再找一个,再被拒绝,这时候,你还能再坚持下去吗?
“被拒绝”的感觉确实不好受,但在“被拒绝”中重新鼓起的勇气,是让我们心里那个“小人儿”成长得更强大的力量。5月,晨报学记团组织了两次街头采访,不少小记者都品尝了“被拒绝”的苦涩。不论是采访中听到的故事,还是这份“被拒绝”的苦涩,都是有助于成长的收获。
视频来源:“助力升学”视频号
人生第一次街头采访
晨报小记者 贾友寒
(复旦科技园小学 二年级)
我常常在电视上看到记者采访路人。他们手拿话筒,熟练地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我很佩服他们,可是又觉得这些事情和我没有什么关系。没想到,有一天,我竟然也像他们一样来到了静安公园,和晨报学记团的小伙伴们一起采访街边的路人。我们的主题是:后疫情时代。活动开始了,其他的小记者们都去采访了。有人去了公园大门口,有人向儿童游乐区走去,还有人离开公园,去了街边的店铺。这时,我的心里却出现了一个心情小人,她悄悄地施展魔法,让我紧张得像结了冰。我该怎么办呢?就在这时,一位阿姨走来,她看起来很开心,一定会接受我的采访。谁知道,我刚一问,阿姨就无情地拒绝了我。唉,我不想当小记者了!还好,妈妈不停地给我打气。她指着公园大门口,说:“你看那边,有很多人进来,再试试看吧。”是的,我还能继续,再来一次吧!果然,当我再鼓起了勇气,一位又一位叔叔阿姨接受了我的提问。在一次又一次的访问中,我学会了寻找采访对象时不能一路尾随他人,说话要有礼貌。在拍摄采访视频时,学记团的老师还教会了我不要从别人背后走过去,因为会吓到人家。第二天下午,妈妈和我决定“乘胜追击”。我们来到家附近的咖啡店,采访店员和客人。我先询问一位店员姐姐,她同意了,温柔地蹲下来,还问我要不要坐下。后来,一位店员哥哥又走来,说他可以接受我的访问。采访结束后,他们竟然还送给我了一只小熊挂件,真是一个惊喜!接着,我和妈妈又去了面包房、餐馆、超市和地下广场。每次采访,妈妈都像一个影子,默默地站在不远的地方保护我。我觉得很安全,就放心地尝试和陌生人沟通。这次采访完成后,我想起了一部我很喜欢的纪录片,名叫《人生第一次》。影片中讲了很多“第一次”,比如“上学”、“当兵”、“工作”、“买房”等等。我认为这次街头采访,也是我人生中重要的“第一次”!我很感谢那些接受我访问的大人,也感谢那些拒绝了我的人。因为,他们都回应了我,也教给了我要耐心尝试、不要轻易放弃。
记者点评:对于这位小记者来说,采访到什么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尤其是在完成集体采访任务后,还愿意再自我挑战,“乘胜追击”。相信这一次的突破,一定能让你下一次采访时内心更加有力量。从写作看,本文也不乏亮点。比如,开头没有写成索然无味的“今天,我……”,而是从曾在电视上看到他人采访起笔,再过渡到自己,这种开头就属于有构思了;结尾则结合纪录片《人生第一次》谈感想,自然收束。这种适当“说开去”的写法,开阔了文章的视野,读来更有味道。
六一儿童节到了。我们在科技馆广场集结起来,目的是了解一下各个年代的人对于儿童节的记忆,以及他们是怎么过儿童节的。我的第一位采访对象是一位老奶奶。她65岁,和我外婆差不多大。在我意料之中,她最喜欢吃水果,小时候最喜欢踢毽子、跳绳。但当她笑着调侃自己小时候没有动画片时,我稍稍愣了一下,因为我习惯了每周看动画片,压根没想到奶奶的童年是没有电视机的。接着,我又采访了许多小朋友,他们大多数最喜欢吃糖。但对于糖,爷爷奶奶们说,糖就是一种奢侈品,一年也吃不上几次。可孩子们觉得糖就是应有尽有,还有各种口味。他们喜欢看的动画片我听都没听过。看着他们纯真的脸,我怀疑自己是不是老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滑轮滑的老爷爷。我刚到科技馆广场就被他吸引了,他和同伴穿着中国队红黄相间的队服,在清晨的阳光下熠熠生辉。行云流水一般的动作把我都看呆了,我当时就想我一定要采访采访他,因为他们队服上硕大的“中国”让我心生自豪,充满力量。在他休息的时间,我走过去和他攀谈起来,他的名字是杨光龙,但他把自己叫做“阳光龙”。他已经63岁了,仍然每天坚持滑轮滑锻炼身体,他鼓励我要热爱运动。他无限感慨地谈起童年,“我最喜欢吃芝麻灶糖,一块要3分钱呢!”在那时,这是一个不菲的价格,而灶糖又特别小,只有指甲盖那般小,所以很珍贵。他有四个发小,他说,他永远忘不了和他们一起的童年,因为就这么小一块糖,他们也是四人分着吃的,每人只能咬一小口,那幸福的滋味就像他们深厚的友情难以忘怀。采访结束了,我却难以平静。我才发现以前一年吃不着几次的糖现在唾手可得;以前没有的电视机现在不仅每家都有,而且互联网上的新媒体也让我们可以随时看到各个版本的动画片。这说明科技发展很快,时代变迁也很迅速,就如我们现在正用的手机说不准还没用上两年又会被新的、性能更好的手机淘汰掉。我们生活在知识爆炸的现在是多幸福啊!如果能回到过去,采访中不止一个人会对儿时的自己说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或是“好好珍惜时光”等等。我很意外,也被深深触动。时间宝贵,要珍惜时光,长大后才不会后悔和遗憾,不会觉得虚度了童年。感谢这次采访,让我看到了我不曾体会的三代人的童年,三代人的“儿童节”都是属于自己独特的记忆。我也希望等我老了回忆我的童年,都是美好没有遗憾。加油吧!
记者点评:因为有非常扎实的采访,所以写起来有故事可讲。小记者原稿1000多字,有不少看点。但也必须指出,这是块璞玉,需要好好地再打磨一下。首先是做一些内容的删减,处理详略,其次是修改文章中的病句。希望以后能够自己学会修改文章。
儿童节前一天,我们干了一件特殊的事——采访广场上的路人,询问他们小时候如何过儿童节。我采访的第一个对象是一对年老的夫妻。我从没采访过老年人,因此十分紧张。“您小时候是怎样过儿童节的呢?您小时候最喜欢吃什么零食呢?”一个个问题如连珠炮打出后,我松了一口气,等待对方的答复。但是,我显然选错了对象,因为他们小时候还没有儿童节呢!不过,这对老夫妻还是十分细心地给了我解答。我得知,红薯干在那个时候是十分受欢迎的零食;而在游戏机发明以前,儿童们最喜欢的娱乐活动是一种叫弹弹珠的游戏。让我感慨万分的是那位老奶奶的一句话:“弱者才过节,如重阳节、妇女节等,他们都需要别人照顾。”我听了以后,虽有些不是滋味,却认为在某种程度上也有点道理。只有需要照顾或关心的人,才有必要去规划一次特别的仪式来提醒大家。完成了第一次采访之后,我信心稍有增加,但还是比较胆怯,逛了将近一个小时,才问了两个人,到后来,已经快没有时间了!终于,在老师与妈妈的一再“怂恿”下,我又鼓起了勇气,并找到了方法,守在地铁口边,出来一个问一个。这一招很快奏了效,我也越来越有信心,不一会儿就完成了采访。其中,有几次采访让我印象深刻,比如,在询问一位孩子最想要怎样过儿童节时,他想了大半天,才说:“我……我想睡一天的觉!”这个答案真是别致呢!
记者点评:这是位爱思考的小记者,在他的不少投稿中,都有自己的想法,这很难能可贵。这篇稿件也是如此,老奶奶的话触动了他,让他去思考节日的意义。当然,从做新闻的角度来看,这篇文章中最大的亮点是这个孩子的回答。如果当时能够放下调查问卷里的固有问题,详细地采访一下这个孩子和家长,那么这个采访对象的故事就可以成为一篇主题鲜明的文章了。
儿童节可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节日,那么小朋友们最喜欢的过节方式是什么?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那个年代的儿童节又有什么不同呢?请和我们一起到街头寻找答案吧。儿童节的前一天,我和晨报学记团的小记者们一起来到上海科技馆附近。这可是我的第一次街头采访,我感到兴奋的同时,还有点小紧张。不过,这种紧张感很快就消失不见了,因为我迎来的第一个采访对象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阿姨。经过一番交谈,我知道了她童年最喜欢的零食是酸酸粉,虽然我不知道这是什么,但听上去就很好吃;她最喜欢的游戏是跳绳,最喜欢的动画片是哆啦A梦,小时候过儿童节都是去逛公园。在之后的采访中,同样的问题,大家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不过我发现,童年喜欢吃糖的人数最多,而喜欢的游戏却是各不相同,有很多我都没有听说过。当问起童年时的好朋友时,大多数大人都说已经失去了联系。而如果能对童年的自己说一句话,大多数人都会说:“要好好学习哦!”是啊,为了不要老大徒伤悲,少壮时还需要多努力呀!这次采访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市政工人,他已经年过半百,独自在上海工作,当聊到儿童节时,他说他小时候不知道有儿童节,但现在却会关注儿童节,因为会惦念起远在千里之外老家的孙子孙女,会和他们视频通话,也会给他们寄去礼物。当然,对于小朋友们来说,或许最好的礼物就是陪伴。采访中虽然很多小朋友喜欢的礼物都不一样,但是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希望能让爸爸妈妈陪伴他们一起过一个愉快的儿童节。爸爸妈妈们,小朋友的愿望你们收到了么?
记者点评:这位小记者进入采访的状态比较快,这得益于平时有上台朗诵演讲的锻炼。从文章来看,小记者用提问开头,引出下文。文章主体有点(一个人的采访),也有面(概括性地介绍大多数人的回答),比较全面地呈现了这次采访的内容。
童年是什么?在我们眼中,童年是一朵灿烂的花,是一束闪烁的光,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但在不同的人眼中,童年就变成了不同的样子。那么,在大家眼中,童年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我在六一儿童节这天,以新闻晨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了许多人。A:童年的时候啊,我最喜欢吃一种叫做天鹅蛋的点心。A:天鹅蛋呀,就是一种外皮是有白砂糖的点心。我们那会儿糖特别少,几乎没有点心,不像你们现在,点心、面包什么的外面就可以直接买到。我们那会儿,天鹅蛋是只有做活动时才可以吃到的。A:我的爸爸给我买了一个红色的皮球,但是被别的小朋友抢来抢去给弄没了,很伤心。爸爸给我做了一把木头弹弓,还给我做了一个小黑板,当时就特别高兴。Q:能不能给我们讲一下《聪明的一休》主要讲的是什么呢?A:讲的就是一个特别聪明的小和尚,具体情景有点忘了,反正当时就是特别爱看,全校的同学都在看。A:过儿童节啊,小的时候呢,我们的学校会组织十几个学校的小朋友们在同一个地方表演,有次我获得了一等奖,奖励了一个非常漂亮的文具盒,那会儿一直舍不得用,一直到上初中了才舍得用。Q:如果您现在能够穿越到童年,见到童年的自己,你会对她说什么?A:我小时候特别调皮,不爱劳动,大我六岁的哥哥总是背着我去地里干活。我却在田里玩,只有哥哥一个人干活。想对童年的自己说:勤劳点,不要让哥哥那么累!还有就是好好学习!A:给他一个特别的、难忘的儿童节,只要他高兴就好!A:我们那会儿都没有什么零食可以吃,基本上午餐就一个馒头一点酱就完事了。Q:啊,老爷爷真辛苦,那您小时候喜欢玩什么游戏呢?A:我们那会儿不像现在有这么多资源,就捏捏泥巴,扔扔树上的果子,但是依然觉得很开心。经过我的采访,我发现了:各代人都有他们自己的童年。但是,不管如何,在他们的眼中,童年都是绚烂多彩的。无论如何,大家都不想失去自己的童年。我们不能够在童年的时候虚度光阴,一定要认真地过好每一天,相信我们肯定会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未来!
记者点评:本文选取了老中青三代人,以问答式采访实录作为文章的主体,颇有看点。一问一答是记者在做人物采访时经常用到的写作形式,这种文体能够很好地突出受访者的回答内容。但是,它不能用在平常的作文里。
文字点评:张智丽 柳成荫
视频制作:张智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