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附中的他们被清华、北大录取!这些优秀学子身上都有哪些闪光点?


作者:上海升学
编辑:崔翼琴
时间:2020-08-01 10:43:12
2020年上海本科志愿填报将于今天下午结束,但对少数特别优秀的考生来说,早在7月23日高考成绩一发榜,他们就已接到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抛出的橄榄枝。
作为上海“四大名校”之一,复旦附中今年有320名考生参加高考,其中600分以上的考生人数有近40人。今天,我们要与大家介绍的这三位优秀学生都来自复旦附中,他们分别是:

袁樱:被清华大学录取;

谢敬原:被清华大学录取;

于念可:被北京大学录取。

我们了解到,袁樱和谢敬原学习成绩常年位列年级组前三,而于念可在学校里更有“文科王”的称号。在今年的高考中,他们的成绩均名列前茅。那么,他们都是怎样的学生,又有怎样的学习和成长经验要和大家分享呢?

热爱科技创新的她:希望在实践中发现自我价值

袁樱一直梦想进入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学习。今年高考成绩发榜后,她如愿获得了清华的邀请。
袁樱小学就读于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初中就读于上海民办兰生复旦中学,高中就读于复旦附中。在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中,她常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勉励自己,学习成绩一直在年级名列前茅,常常在与同学共同探讨的过程中碰撞思维火花,共同进步。
据了解,袁樱曾获第36届全国高中生物理竞赛二等奖、上海市中学生数学知识应用竞赛二等奖、“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普知识大赛一等奖等。
在复旦附中的三年使她拥有了国际化视野。从高一高二接待来自澳大利亚、香港、美国等地的交流生,到参加学校游学项目赴美国华盛顿特区Sidwell Friends School访学交流,她都与学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对于世界文化的多元感触颇深。
她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课外投身于自己的课题中。复旦附中开办的大学微课中,大学教授进入校园介绍各领域前沿发展与专业知识,使她产生了对课题研究方向与问题的构想。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她积极和指导老师交流,认真完成课题相关技术的学习,虽然遇到各种问题与技术上的难关,但她都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或与指导老师、助教探讨将其解决。
她完成的课题《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车内舒适度调节系统——车内温度场监测与分析》曾获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等。也正是在此过程中,她产生了对于工科,尤其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浓厚兴趣。
与此同时,她也担任班级的文艺委员、校团学联文体部干事,并且是校合唱团、商业挑战赛社的一员。
复旦附中社团的多元化给予每个同学以自由发展与尝试的空间,使学生们逐渐了解到自身兴趣所在并投入其中。在2019第八届复旦附中全国高中生商业挑战赛中作为主席团的一员,袁樱担任审计主席职务,为确保比赛的顺利进行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同时作为商业挑战赛社的会务总监,负责有关第八届复旦商赛的宣传和会务工作。
此外,她也在声乐方面有所特长,曾获复旦附中校园十大歌手称号,并作为校合唱团的一员,参加各类艺术展演与比赛。校外,她也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比如到国歌展示馆做讲解员等。

她希望通过将自己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产生自己的创新,为国家前沿科技领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她相信自己能够在“十年沉潜”后于实践与应用中发现自我的价值所在。


未来“理工男”的高分心得:保持节奏、全面学习


高考成绩发榜后,谢敬原同样第一时间被清华大学录取。他小学就读于爱菊小学,初中就读于世外中学,高中就读于复旦附中,未来,他即将进入清华,打算进一步学习理工相关专业。
说到高中阶段学习的心得,谢敬原同学认为比较重要的是保持节奏、全面学习
“我认为,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保持节奏是相当重要的。这里说的‘节奏’,不一定是频繁刷题、做卷子的节奏,而更多的是学习和思考的节奏。紧跟老师上课进度,课前预习,课上充分理解讲授内容,课后完成作业并进行反思,了解知识的本质,从而能以最大效率利用学习时间,而不至于陷入简单机械的练习中。另一方面,我认为也应当保持良好的生活节奏、健康的生活习惯,从而能以充足的精力持续面对高中阶段的学习。”
“而全面学习,则是学习中不应‘厚此薄彼’,不应因为个人情况就彻底放弃某一学科的学习。这不仅是出于实际的考虑,更是由于高中是学生世界观形成的阶段。各个不同学科的学习为我们提供考察事物的不同视角,从而能为我们展示更完整的世界。”
谢敬原和同学一起与数学奥赛教练肖恩利老师合影,图中右二是谢敬原。
谢敬原表示,他能得到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学校与老师的支持。老师们课前根据学生具体情况仔细备课,课上讲解清晰深刻,下课后乐于解答学生的问题,不仅在学习、更在立身为人上引导学生。学校也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与丰富的资源,如外出游学考察、校内专家讲座,都有效地拓宽了我们的眼界。
除去高考相关内容之外,谢敬原也在物理方面进行了深入学习。他和袁樱都跟随物竞老师万谦学习竞赛内容,谢敬原在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获得上海市一等奖;他也同学校师生一同参加过上海市中学生物理学术竞赛,对实际的物理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收获了集体奖项。

谢敬原认为,这些深入的学习,在提供知识的同时,也让他了解了物理严谨、客观的思维模式,为他将来在大学学习理工相关学科作了初步的准备。


被称为“文科王”的她:爱己所爱,踏实坚定


被复旦附中老师称为“文科王”的于念可,也在这次高考中发挥出色,其中语文更是拿到了136分的好成绩,顺利进入了一直以来心向往之的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
回顾自小到大的成长路径与高中三年的学习经历,她最珍贵的经验是:目标明确,爱己所爱,踏实坚定。
“我自小热爱且擅长文科,中国古代语言文学是我念兹在兹的方向。”
据了解,高中阶段,她曾获得鲁迅青少年文学奖国家一等奖、上海市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等写作奖项,并连续两届获得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一等奖等,她还是校文学社副社长,长期坚持文学创作与投稿。 
   
高中三年,她的语文成绩一直不错,写作方面较突出,高考前作文能够稳定在67分左右,在杨浦区一模和二模考试中皆名列前茅。对于作文,她的经验是:多看,多记,多领悟。
“我自小坚持利用闲暇时间阅览文史哲社书籍,博学兼收;而在进入高三后,出于应试考虑,我会较多地利用碎片时间阅读三联生活周刊、界面文化等优秀文史类材料,选取不同题材优秀文章,仔细阅读并摘录其中有价值的观点、论据、材料等,定期温习并在脑中复现论证思路。这一工作让我在书写高三议论文时拥有充足的素材,在迅速行文的同时保证逻辑的严谨与内涵的充实。”    
除了应试需要做的充足准备,她认为学好语文还需要一点真诚、浪漫与爱。现代文试题固然有格式套路,但对文章语句的静心感受更加重要;古诗词答题确实有术语集锦,对诗人心境的体察理解同样不可或缺。写作、行文更是如此。
“高考前一天,我无意间在网络的某个角落看到一句苏轼诗: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我一瞬间爱上了它,并有些无厘头地想,明天高考作文一定要用上。高考那天,我确实在作文里用上了这句诗,也取得了136分的成绩。这大概是高中语文留给我的最后也是最美丽的回忆。”    
于念可的书法练习
于念可介绍,复旦附中独具风致的语文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掘和保护了她对于汉语言的热爱。
“高一、高二时,聂鑫老师曾给我们讲解周易八卦、希腊神话、诗词格律、文人轶事;进入高三后,陈晓蕾老师依然极好地平衡了应试的沉重压力与语文教育的丰富意义。《中华古诗文阅读》的校本教材、贴合成长需要的过程写作、多角度的主题拓展……语文组在保证学生语文成绩美丽的同时,始终坚持保证语文的美丽,我对此心怀感恩。”    
数学是困扰许多文科生的难题,于念可也不例外。高中三年,她的数学成绩并不算亮眼。高考前夕,为了保证数学成绩稳定,她听取并践行了刘云老师给予的建议:踏实细心,保证会做的题全部做对,基础分全部拿到。高考前二十天,她坚持每天完成一套《双基模拟训练》,并认真温习错题,力求保证基础题与中档题的准确性。今年的数学高考对她而言不算容易,但在这一原则下,她拿到了131分。
回顾高中三年,对于数学这一科目,于念可坦言自己是存有些许遗憾的。“真正优秀的学生不应以‘文科生’或‘理科生’的名号将自己的短板合理化。在高中阶段,若是足够勤恳努力,全面发展想来并非难以企及的目标。正在高中就读或行将走入高中的学弟学妹们,不论数学是否是你擅长的学科,我都祝福和盼望你能够踏实进取,孜孜以求,体察确切与精严带来的美感,发现数学独特的魅力。这一建议同样适用于其他学科。“    
于念可的小三门选择是历史、政治、地理。高一末选科时,曾收到许多善意的建议,建议她选择物理或化学以增加可选专业的范围。但综合考量个人兴趣和理想专业,她依然做出了全文的选择,父母和老师对此都予以理解支持。高中三年,她在小三门上始终保持非常优秀的成绩,也从未松懈学习,最终全部取得A+。    
高中阶段,她还坚持尝试课题研究,为大学学习培养基础能力。她曾在阅读诸宋史大家作品后,结合《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史料对历史疑题进行探究;也曾与同学合作尝试跨学科调研,通过翻阅古籍、考察不同时代人文社会环境,结合问卷调查,从新视角分析社会热点话题,颇受好评;也曾在参加校“菁英计划”期间,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完成考察沪渝两地高中生对于“地域歧视”看法差异的比较论文等。    
于念可说,她的理想是成为一位优秀的大学教授,执教于自己所热爱的中国语言文学领域,潜心于学术研究,秉承“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素朴守则,立言传道。    
最后,于念可与大家分享了毕业前夕,她为自己的班级写下毕业留言中的一段,感谢亲爱的复旦附中对她的培育教养,并与大家共勉。

博学笃志为箴,切问近思难忘;

无用常挂嘴边,责任也担肩上。

曾习周易五行,当效天以自强;

君子生非为器,远大前程在望。

仲春绀桃翻浪,三秋桂子飘香;

鲲鹏越夫北海,丹凤朝于扶桑。

此际鸡窗灯火,他朝世路风霜;

曾许凌云心志,不负三载韶光。

祝福我们都能够拥有并坚守心中热爱,然后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并且在任何时候,坚持‘以主人的身份上岸’。”于念可说。


这些学霸的成长和学习经历是否感染到你?

(注:本文系原创,转载请联系上海升学授权)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