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沪剧团体数量居民营剧团之首!首届上海民营沪剧团原创新编作品展演月今晚开演


作者:邱俪华
编辑:邱俪华
时间:2020-08-18 12:37:31

《新闻晨报·周到》记者获悉, 经上海市文旅局批准,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于今天(2020年8月18日)至9月20日,举办上海“首届沪剧月”。

今晚,勤苑沪剧团的《银杏树下》将在九棵树艺术中心连演两场,为沪剧月揭幕

详见《新闻晨报·周到》报道👉顶着38度高温天洒了十几斤汗,上海勤苑沪剧团原创沪剧《银杏树下》8月18日首演

第一次!来自10个民营沪剧团的10部原创新编作品将集中演出一个月, 大家都说“太鼓舞人心了”。

采访中,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会长韦芝表示:

在上海国际化都市进程中,新兴文化娱乐样式层出不穷,如何在时代变化中保护我们自己的国粹瑰宝,让我们本土的戏曲文化跟上时代繁荣发展,是沪剧界人士不可推卸的责任。通过组织沪剧月活动,将更进一步助推保护传承沪剧的艺术活动,同时,也进一步加强培育沪剧艺术新秀的工作力度。

沪剧:上海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

发轫于江南之地的沪剧早巳被列为上海本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深根叶茂于市民百姓之中、广受海内外华人欢迎的剧种。

去年,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二十周年的精彩演出中,很多人记得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

来自上海五个民营沪剧团的“当家花旦”特意同台表演了一个压轴节目“燕燕说媒”。当熟悉的音乐一起,台上台下齐声唱响“杨柳青”的曲调,沪剧所散发出的乡音乡情令许多澳门同胞激动得热泪盈眶,沪剧的魅力正在于此。

沪剧从她在上海诞生之日起,就深受百姓的喜爱,她婉转悠扬的曲调唱腔深入人心,广泛流传。在近百年来发展过程中,通过一大批沪剧艺术家们的辛勤耕耘,流派纷呈万紫千红,创作演出了一台台优秀精品名作,培育了一代代沪剧传人,影响了几代观众百姓,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厉害了,沪剧团体数量居民营剧团之首

据悉,如今在上海民营院团的总量中,沪剧团体的数量已高居各类剧种民营剧团之首;加之活跃在基层社区的一大批沪剧演唱队、沪剧社团等纷纷加入,它们来自于民间,扎根于基层,服务于百姓,在上海市区乡间的肥沃土壤上焕发勃勃生机,沪剧表演已成为上海演艺大世界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文慧沪剧团《心归何处》

文慧沪剧团、新东苑沪剧团、勤苑沪剧团、彩芳沪剧团、紫华沪剧团、九瀚沪剧团、沪林沪剧团、民乐沪剧团、海天沪剧团、陇韵沪剧团等十个剧团将在首届沪剧月中闪亮登场。

那么多充满活力的民营沪剧团,让我们非常想做一件事,就是为它们搭建一个展示的平台,有利于剧种的发展,也让民营剧团本身的艺术造诣更上一层楼,同时,对于观众来讲,这么有本土特色的一个剧种,也非常希望张开双臂,拥抱更多新的观众,让这门上海本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继承和发展壮大。

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会长韦芝对记者说。

令人欣喜的是,一批上海优秀民营沪剧团已经摆脱了拘泥于流派唱腔翻唱的束缚;通过原创新编沪剧作品,既传承发展了申曲的一腔一调,一招一式,也把积极的思想观念和美好的艺术表现形式全新呈现,并且广泛传播给观众。

10个民营沪剧团10部原创新编作品集中演出

这是一个展示的舞台,同时也是一次鼓励创新的“命题作文”,要求每一个参演的剧团都必须带着原创新编作品来参演。

这显然难不倒沪上创作力惊人旺盛的民营沪剧团——从目前的参演剧目来看,原创新编沪剧的现实题材之丰富、舞台样式之多元、流派表演之精湛令人称颂。

同时,而且一批著名的编剧、导演、唱腔作曲家都纷纷加盟民营沪剧院团的创作演出,如张东平、陆军、喻荣军、刘业雄、严志东、俞洛生、周小倩、彭安娜、奚耿虎、汝金山、徐伯涛等。

勤苑沪剧团王勤

值得一提的是,民营沪剧团通过自身的演出也涌现了一批流派传承的优秀沪剧演员,这批当家人形成了各个沪剧团的稳定班底和表演特色,如勤苑沪剧团的王勤,文慧沪剧团的扬音、王慧莉,新东苑沪剧团的沈慧琴,紫华沪剧团的王彩珍,彩芳沪剧团的孙彩芳,民乐沪剧团的张金英,沪林沪剧团的王晓红,陇韵沪剧团的王金秀,海天沪剧团的施益龙等。


每个剧目都是观众熟悉和感兴趣的故事

新东苑沪剧团《玉兰花开》以一群九零后年轻护士为主线,讲述了2020年冬春之际抗击新冠疫情大会战中上海援鄂医疗队感人故事

在沪剧月的演出中,几乎每个剧目都是观众所熟悉或感兴趣的故事:

沪剧《银杏树下》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中最艰巨的整治违章工作,唱响了一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乡村振兴”田园交响曲。

沪剧《玉兰花开》以一群九零后年轻护士为主线,讲述了2020年冬春之际抗击新冠疫情大会战中上海援鄂医疗队那些感人的故事。

沪剧《心归何处》以小见大,通过一个母亲面对自杀倾向的孩子所表达的深沉、痛苦的爱,以真挚的情感来讨论爱与生死

新编沪剧《华亭孟姜》根据发源于古华亭(松江)民间世代流传的孟姜女说唱版本,通过“见才钟情、送夫筑城、相思寻夫、生死相会”等以新编创作面貌展现在舞台上。

沪剧《桃花红了》通过三十年的两次大洪水给一户普通人家带来的遭遇,反映了人间的真善美。

沪剧《华家儿女》以上海华漕三兄弟的妻子抗日事迹为素材,再现抗战巾帼悲歌。

沪剧《人间自有真情在》以一件沉积多年的悬案为背景,展现了两代人之间的恩恩怨怨。

沪剧《板桥霜》描写了从抗战到解放后沪郊乡村梅嫂一段托孤养育的深情故事。

沪剧《相约梅家弄》反映了梅陇地区三位女性投身革命追求理想的传奇故事。

沪剧《口碑》围绕清云河整治、尊法护法等矛盾展开剧情,最终还给了乡村一片绿水青山。

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会长韦芝对记者说。  

 有了开始,就会有后续,这对于推动沪剧的创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副会长、文慧沪剧团团王慧莉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只要大家一起不断努力,打破狭隘的思想观念,共同追求沪剧的传承和创新,沪剧事业一定会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图片: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