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副行长权威解读数字人民币:同于现金、不得拒收、没有利息、兑换不收手续费 ​


作者:商依琳 李媛颖
编辑:商依琳
时间:2020-09-16 11:02:17

我们每天都在和人民币打交道,而作为今年高频热词之一的数字人民币,却鲜有人能真正读懂。近日,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发文明确了数字人民币的定位:作为由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数字人民币主要定位于流通中现金M0,属于央行向公众提供的公共产品,不计付利息,央行也不对兑换流通等服务收费。

虽然“虚拟”,但为“法定”

数字货币并不算是一个新兴名词,而一般的数字货币和如今的数字人民币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是否以国家信用为担保,即是否为国家“法定”。以比特币为代表,一般的数字货币最大的特点在于“虚拟”和“加密”,它们往往通过计算机算法发行,并依托于一个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统实现点对点交易,虽然在网络世界密码学设计的保护下,比特币的交易过程自由安全,但缺乏国家信用保护的数字货币,和股市、黄金一样具有极其不可控的价格波动风险。

而数字人民币,属于法定数字货币,对此最简单的理解其实就是数字化的人民币现金。现金具有的属性和功能,数字化人民币也有。

范一飞在发文中就指出,数字人民币不计付利息,具有非盈利性,追求的是社会效益和社会福利最大化。正如现金无论是放在钱包、保险柜还是用作交易,都不会产生额外费用或是数量上的波动,因此人民银行对数字人民币执行与现金一致的免费策略。央行将建立免费的数字人民币价值转移体系和金融基础设施,不向发行层收取兑换流通服务费用,商业银行也不向个人客户收取数字人民币的兑出、兑回服务费。

“不得拒收”,离线也能用

此外范一飞还强调了数字人民币的法偿性。既然数字人民币定位于流通中现金M0,那么必然需要遵守《中国人民银行法》、《人民币管理条例》等与现钞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按照人民币的法偿性规定,以数字人民币支付我国境内一切公共和私人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具备接收条件的情况下不得拒收。这也就意味着,收款方可以拒绝你使用微信或支付宝支付,但不能拒收数字人民币。

同时,数字人民币不像支付宝、微信那样还要通过第三方清算。数字人民币不依托于银行账户和支付账户,而是存在于一个虚拟的“数字货币钱包”,就好比如中国建设银行曾在APP内短暂上线测试过的“数字人民币钱包”。

不过这都还不是数字人民币相对于第三方支付平台而言最大的优势——最新的双离线技术的应用才是最吸引人眼球的部分。这项技术的应用将意味着,不再需要网络的加持,支付、转账这些操作通通能在手机没有信号的情况下完成。当然,便捷之下更需要完善的保障护航。有关专家提出,数字人民币想要安全平稳推行,必然对相关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出极高的要求。范一飞对此也强调,要审慎选择在资本和技术等方面实力较为雄厚的商业银行作为指定运营机构,牵头提供数字人民币兑换服务。

“可控匿名”,不为犯罪造便利

 

现金匿名、不可追踪等特点,为贪污腐败、偷税漏税、恐怖融资等犯罪铺就了温床,大额现金的违法流动不仅扰乱国家经济金融秩序,更对国家安全及社会安定造成了威胁。而数字人民币“可控匿名”的机制和数字化流通的特性,让一切资金流动有迹可循,在很大程度上规避这些犯罪行为。

范一飞在文中明确指出,数字人民币也要遵守大额现金管理及反洗钱、反恐融资等法律法规。比如,按照人民银行《关于开展大额现金管理试点的通知》,为配合反洗钱相关工作,试点地区的数字人民币也要进行大额存取现登记,相关机构应就数字人民币的大额及可疑交易向央行报告。

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态势下,全球央行都在加快发行数字货币。国际清算银行2019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全球66家央行中,超过80%的央行参与了主权数字货币项目。而中国央行的数字人民币项目进展速度尤为瞩目。

在上个月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曾对数字人民币的发展现状作出回应:目前,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正遵循“稳步、安全、可控、创新、实用”原则,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以及未来的冬奥会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以检验理论可靠性、系统稳定性、功能可用性、流程便捷性、场景适用性和风险可控性。 

相关专家表示,央行对数字人民币项目的大力推进,不仅能反推中国数字经济加快发展,同时也将促进人民币结算在世界范围内的进一步普及,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新的机遇。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