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是牛、羚是牛、羊是牛、羚羊也是牛,上海动物园专家来给你科普什么是“牛”


作者:郁文艳
编辑:郁文艳
时间:2021-01-25 16:21:27
上周五,上海动物园官宣了新年园内展出的第一个“小牛宝宝”——旋角羚宝宝。可是,很多粉丝疑惑:这宝宝明明看起来像“羊”,怎么会是“牛”?

No,No,No!旋角羚的确是牛科动物。

这就跟着上海动物园的专家一起来认识下生物学意义上的牛。

什么是牛科动物?

科动物,属于偶蹄目—反刍亚目—牛科,是有蹄类中最成功最进步的一科,共50属144种。牛科动物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有蹄类生物之中,有差不多一半以上都是牛科动物。

根据现代生物学的分类方法,牛科动物共计有8个亚科,分别是:狷羚亚科、羚羊亚科、牛亚科、羊亚科、麂羚亚科、马羚亚科、短角羚亚科、小苇羚亚科。
在中文世界中,牛科除了牛亚科中的5个属统称为牛(美洲野牛属、蓝牛属、牛属、非洲水牛属、水牛属),还有3个“不是牛”的属(林羚属、非洲林羚属、四角羚属);羊亚科的羊族统称为羊外,其它多统称为羚羊。
简言之,牛是牛、羚是牛、羊是牛、羚羊也是牛。还有一个马中“叛徒”——角马也是牛。

角马:不好意思啊各位,我确实不是马。

牛科动物的特征

牛科动物有一个显著的特征:无论雄性还是雌性都长有角(区别于鹿科动物,只有雄性长角)。


凭角判断性别年龄——岩羊从左至右:小的、雌的、雄的

同时,由于长期食草的原因,牛科动物的犬齿和门齿已经严重退化,为了更好地消化食物,牛科动物进化出了非常完善的反刍功能。

牛进食后,食物按顺序流经这4个胃:瘤胃、蜂巢胃、重瓣胃和皱胃。

最不像牛的“牛”:岩羊,穿行高山的“蜘蛛侠”

岩羊

英文名:Blue Sheep

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IUCN无危(LC)

岩羊,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以及周边的山地,是雪豹、狼、棕熊等食肉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作为自然界中食物链的一个环节,岩羊种群的分布及生存状况将极大程度影响到其他珍稀野生动物的生存。

但岩羊也练就了“飞檐走壁”的功夫来躲避天敌的捕杀,能在70度的坡壁上利用有限的立足之地,平衡身体,行走自如,是“攀岩能手”。作为唯一与岩壁接触的部位,岩羊的蹄子可能对它们出色的攀岩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显微研究发现,其蹄片表面具有直的和卷曲的显微片状形态,横截面则呈现出四层,且每层都有独特的结构。这些因素有助于减轻高冲击强度和增加接触稳定性。

通过对岩羊蹄部独特结构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正在开发具有增强摩擦和接触稳定性的新型仿生材料和机械部件。可见,仿生学的发展离不开丰富而奇异的生物世界,物种多样性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人类意义重大。

上海动物园岩羊展区的设计模拟了岩羊野外栖息的环境,并根据岩羊的一些特殊的生物习性,建造了多个可供跳跃、躲避和栖息的岩石、假山、枯木等,不仅让岩羊可以站立在岩石高处眺望四周,同时假山岩石的颜色与岩羊毛色几乎完全一致,模拟了野外栖息地环境,使得在没有天敌的环境里,也能让岩羊获得隐蔽的自然效果。

图片:上海动物园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