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明路街道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浦东大开发时期作为市动迁房基地发展形成的一个新兴的街道。多层住宅存量基数庞大,通过对街道辖区内既有多层住宅小区排摸也显示多层住宅单元总数达到了2275个,其中可加装电梯的单元数达到1641个。而通过今年人口普查也显示在多层住宅3楼以上居民中有65岁以上老年人居住的单元占比达到了接近70%,对加装电梯的愿望十分强烈。
据东明路街道房管办电梯加装负责人石华介绍,在加装电梯过程中电梯加装费用如何分摊是决定电梯能否成功加装的关键因素。上周,关于加装电梯业主出资指导区间出台后,引发居民关注,居民会问询他们所关注的问题。
我们加装电梯工作开始较早,2017年就开始了,目前自己的做法是以台阶数作为加装电梯出资分摊依据,由于楼龄较老,多采用错层入户的方式,1-2楼不纳入加装电梯费用公摊范围,而是从3楼算起。”
石华举例说明:拿3楼为例,假设1到3层共32个台阶,1至6层共224个台阶,那么3楼住户需要分摊的电梯家装出资比例即3层台阶数32除以总楼层台阶数224,约等于14%。
假设加装一台电梯为70万元左右,扣除40%的政府补贴,全楼业主共需要支付42万元。按照电梯错层入户方式,假如这栋楼一共6层楼高,1—2楼不用出钱,3楼业主需要出资5.88万元,一梯两户每户即2.94万元;6楼业主出资最多,需14.7万元,一梯两户每户即7.35万元。
“用我们的方法计算出的出资比例和这次政府出台的出资区间是接近的,比如说我们的计算标准是14%,而在指导区间中错层入户的指导区间是11-13%,我们超了一点,最终会征求居民的意见。”石华表示,这时候政府指导区间发挥作用了,可以让3楼有少掏钱的机会,当居民提出计算的出资范围不在区间时,他们就会根据指导区间中的说明显示执行,即出资指导区间供协商参考,具体以业主协商后协议约定为准。
石华表示,实际操作中他们会以台阶计算方式统计出资范围,这样更精确,即谁参与加装电梯谁出钱。指导区间可以作为参考。
这是因为,实际操作过程中一栋楼所有人参与加装电梯的情况比较少,指导区间是按照所有人都参与的情况下计算的,比例范围自然会比他们用台阶计算方式的比例偏低。如果一栋楼所有户数都参与,我们会直接用指导区间套用。”
“指导区间的出台可以让想要加装电梯的居民对费用有大概了解,出资比例的规范,有望促进居民意愿统一和达成共识,积极推动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石华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