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记否?以老北站、新客站、上海南站、虹桥火车站为代表的上海火车站伴随了多少代上海市民的交通出行啊!1876年7月3日,中国第一条运营铁路——吴淞铁路通车,自今河南北路、塘沽路口起,沿现宝山路走向,抵达江湾,后延伸至吴淞码头。通车一年后被毁。1898年9月1日,在原吴淞铁路基础上新建的淞沪铁路通车,全长16公里,始发站为宝山路站。
1909年,沪宁铁路通车。1916年,沪宁、沪杭铁路在此接轨,这里成为两路总站。因上海城区的南面还有上海南站,故这里改名为上海北站。1932年,上海北站站屋毁于战火。1933年修复。1937年,上海北站、上海南站先后遭日本飞机轰炸破坏。日军占领期间,上海北站再次修复。此后的50年,上海北站一直是上海主要的陆上大门。
1987年12月28日,新客站接替老北站成为上海的陆上大门,而老北站转为上海客车技术整备站。如今,已投入客运30多年的这座车站,在上海人心目中仍然占有一席之地,即使是2006年开通了新的上海南站,之后亚洲最大的陆上枢纽组成部分虹桥站在2010年7月投入客运。
其实,上海原先还有一个上海东站,名字叫做麦根路货站。因为车站位于原来的闸北区,而闸北在上海开埠后的历史上,一直属于华界。当时称为麦根路的地方,位于吴淞江南面,当时属于公共租界,麦根路货站隔着吴淞江,与麦根路遥遥相望,并不搭界,却硬起了头皮起了个洋名。随着麦根路站落成,原先附近的自然村落陆家宅、谭家宅和沈家宅逐渐瓦解,车站附近新形成了潘家湾、谭子湾、药水弄等棚户区。1978年,上海东站撤销。
在今年的上海两会上,市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委员会主任陆月星披露,考虑到“五大新城”的建设,上海将优先实施市域轨交、城际铁路的建设。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在未来,上海的铁路交通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格局,除了现有的四个火车站以外,还将建设一个新的火车站——铁路上海东站。以世界级一流综合交通枢纽为目标的铁路上海东站届时会有5条市域线铁路接入。
铁路上海东站将成为沪通铁路二期的枢纽站,最重要的一点,这是地处浦东新区的一个枢纽站。目前,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面积最大和人口最多的区,铁路上海东站建成以后,有利于浦东当地居民的出行,也有利于上海与长江三角洲各城市之间的联系。
等到铁路上海东站建成之后,上海的对外交通枢纽将更加的完善,上海将形成上海站(新客站)、上海南站、上海虹桥站、上海东站四个客运站并发的格局,当然咯,规模和体量较小的上海西站也不能忘记。
1月28日,上海进入了今年春运的第一天。而在1990年代,春节之前买火车票一直是个“老大难”,每到春运,上海站购票的旅客人如潮涌。从2003年起,上海站在春运期间连续近十年租用附近的体育场等场地,开设售票“大卖场”,最高峰时开设售票网点的窗口达200个,当时在西藏南路、北京东路等市内代售点,购票“长龙”要排一二公里长。
本期嘉宾姜浩峰告诉周到君:“我小时候,家里人买火车票都是去静安寺附近,那儿有一个售票点。如果没能够在静安寺附近买到火车票,我的家人只能乘20路电车到北京东路外滩附近,那儿也有一个火车票售卖点。当年北京东路的售票点,有着沉重的大铁门,从门口向里探看,显得幽深,因为面积较大而照明没有今时今日这般敞亮。之所以不去老北站买票,印象中是因为我家都是提前买票,而当年在火车站窗口只卖当日和最近三天的票。”后来,随着新客站落成,位于新客站南广场的联合售票大楼,成为卖火车票的主要场所。
2011年1月19日,铁路12306网上购票平台出现,购买火车票正式迎来“网络时代”。旅客不用再跑到售票窗口排队等候,随时随地都可通过电脑、手机订购火车票。今天,大多数上海市民已经习惯使用网上订票,当天凭身份证刷卡进站,窗口排长队买票的景象已经很难见到,这不能不说是时代的进步。
1月29日(周五)下午的上海会客厅节目,我们将邀请秦岭与姜浩峰两位嘉宾走进新闻晨报·周到直播间,一道聊聊上海火车站和上海铁路交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现场还会与两位场外特邀嘉宾进行电话连线,欢迎各位市民关注这场直播活动。
直播嘉宾介绍:
秦岭 资深媒体人、新闻晨报副主编、长期关注航空、火车、地铁公交等交通领域。
姜浩峰 资深媒体人、新民周刊主笔、长期从事中国铁路交通报道。
连线嘉宾介绍:
张云生:国家铁路局舆情观察员,在铁路相关领域工作三十多年。
张锦渭:85岁,上海铁路局退休干部,1953年9月份进上海铁路局工作,在铁路系统工作41年,被铁路人誉为“铁路通”。
扫码即可进入本场直播活动(1月29日(周五)下午13:30开始),或直接点击老底子,阿拉坐过个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