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起这一历史阶段的上海西餐,其实还有很多。
有类似萨莉亚的巴贝拉、玛格萝妮等;有比豪享来高阶一点的斗牛士、西堤牛排等,它们都让当时的80后、90后们开了眼界。
当时这些店的消费对年轻的他们来说并不算便宜,这笔钱可以让他们在一般的家常小饭店点上好几个菜了。
但年轻人哪能愿意像爷叔阿姨一样在中式小餐馆里吃饭咪小老酒啊?
“我们想吃点洋气的西餐。”毛小琳回忆那时的心情。
男生的想法不谋而合,王懿辉说:“我们想洋气点,有点腔调。”
■王品、西堤等那些年上海人耳熟能详的西餐品牌来自台湾/来自王品官网
然后,猝不及防地,这些曾在他们青春阶段出现频率较高的西餐店像一下子从他们的生活中抽离了一般,许久不再和他们有交集。
究其原因,汪澄蓉的话很能代表一大群人的想法:“在我心目中,西餐是洋气的,贵的,它不在我平常的餐饮范畴中。”
所以当那些西餐店依然保持着原来的价格,原有的品质,能让现在的他们实现“吃它自由”时,他们就不想进去了。
他们依然想去那些要“跳一跳”才能够得上的西餐店。
更何况,经过了十几二十年,上海的西餐业早已进入了另一个历史阶段,而这些年轻人们,也已见过了世面,品尝过了好物。
- END -
写稿子:顾 筝/ 编稿子:韩小妮/
拿摩温:陈不好玩/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请给我们留言,获取内容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