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1岁的环卫工人谢茂桃和妻子吴云芳4年前从德阳来到上海,一起从事北外滩区域的道路清扫。为了节省房租,夫妻俩4年间搬过7次家,租住不稳定、居住环境差。住房,始终是悬在心头的大石。
去年年底,夫妻俩搬进了装修一新的公租房中湾公寓,在市中心有了稳定的家,即将在新家度过第一个春节。
贴对联、剪窗花、换上新盆景……谢茂桃夫妻俩30余平的公租房年味越来越浓,见到记者时,他们正在布置小屋,整理年货。小小的冰箱里塞满了各类年货食材,有精装牛肉、饺子馅、鸡子……
我们以前经常搬家,还住过阴暗的阁楼,老鼠、蟑螂横行,住的太差了。”
吴云芳告诉记者,但自从搬进了由公司统一申请的公租房后,30多平的小屋,让他们多了很多幸福感。
双人床、抽水马桶、淋浴间,还有冰箱、空调和衣柜,他们还是第一次有这么齐全的配置。
有公租房后,我们就马上就申请了。条件真是好多了,一楼还有共用的厨房和洗衣房,平时大家一起做饭时还能聊聊天。”
吴云芳说,以前租房时,屋里人都不认识,很冷漠,如今邻居都是一个公司的,大家都很熟悉,都像亲人。
“今年准备在这里过年,想为疫情防控出份力。” 谢茂桃说,大家在一起过年肯定热闹,大年三十,公司还会组织他们一起包饺子,吃年夜饭,大家聚一聚。
谢茂桃同事王丹,同样是首批入住者,1989年出生的他,运气好,来上海不到一年就住上了宿舍式公租房。
洁白崭新的墙面,木质的床和衣柜上贴满了各种动漫海报,王丹和同事一起租住在这里,他们俩都是动漫爱好者,平时会一起看电影、玩手游。
我以前在南京打工,去年刚到上海,工作没多久就住到了这里,每个月500多元的租金就能住在市中心,租住环境还挺有质感。真的挺幸运的。”
王丹告诉记者,这里交通、商业、教育、医疗功能配置齐全,平时骑单车只需20分钟即可达到工作片区。
王丹老家在河北,今年也是他在上海过的第一个春节,他打算就地过年,而往年基本上都回家过年。
“我们老家现在疫情管控挺严的,来回跑不安全,何况这是我在上海过的第一个年,想好好在这里转转,最想逛的就是南京路步行街。” 王丹说。
在中湾公寓,共有53套公租房定向供应给环卫工人,分为家庭房和宿舍房,目前共有86名职工入住。租金为市场价的6至7成,家庭房包水电每月1400元,上下铺宿舍每人每月500元出头。
虹口公共租赁住房投资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骥介绍说,为让入住的环卫、绿化养护工人等一线劳动者在居住期间感受上海这座城市的温度,在项目内配置日常生活共享区域,增设了公共厨房区和用餐区,更结合入住群体的日常交通工具需求,在原机动车位区域开辟出非机动车停车及充电区。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如何引导有房屋资源的行业企业盘活自有房屋,通过政府指导规范,在试点基础上不断完善,并将通过利用区内存量非居住改建、成套公租房拆套供应等加大房源供应力度。继续贯彻落实‘居者有其屋’的住房保障工作。”
为了解决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家政人员等一线务工者的住房难题,上海自去年下半年起试点公租房拆套使用、筹集宿舍型房源。截至去年底,全市16个区共有2000套房源投入试点,提供了约6000张床位。
记者从上海市房管局获悉,今年还将加大力度推进落实公租房拆套合租和宿舍型房源供应,全年计划新增供应床位1万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