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灯地上跑,蝴蝶灯天上飞。两条长龙灯追逐着闪亮的宝珠,全身的鳞片金光闪闪。许许多多彩灯在罗店镇花神广场亮起时,市级非遗传承人朱玲宝边走边看,琢磨着还能再给彩灯翻点什么新花样。他和团队成员们制作的各色彩灯,总能在各种重要节日期间点亮罗店,让古镇焕发耀眼光彩。
再过几天就是元宵节了。自古以来,每逢元宵佳节,人们就有看灯会的习惯。而在宝山区的古镇罗店,每逢元宵,也总有精美的彩灯助阵。只不过今年为了让原地过年的人们一起热闹一下,灯会提前到了春节期间。
■朱玲宝和他的彩灯作品
“春有花神秋有画,夏有龙船冬有灯”是罗店的四季文化特色。其中,“冬有灯”指的就是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罗店彩灯。“夏有龙船”则是指,每年端午节,罗店会举行“划龙船”活动,人们用彩灯营造气氛、装饰龙船,整个场面既热闹又欢乐。
彩灯颜色越鲜艳,夜里亮起来越好看
两只栩栩如生的仙鹤互相对望,站得笔直。脚边的荷塘里,朵朵荷花亭亭盛开,有圆圆的绿叶相衬。荷塘两侧立着两座四方宝塔,塔角缀着玲珑的红灯笼。塔身里的每一层都亮着光,走马灯在里面转个不停。
这活灵活现的场景,正是朱玲宝在工作室二楼主题展示区布置的一组彩灯。
■朱玲宝工作室二楼的一组彩灯
走进他的工作室,你会看到更多、更丰富的彩灯作品。入口处,一对大型宫灯足有1.5米高,是朱玲宝正在为一场典礼制作的新作品。他告诉记者,宫灯的6个角上还要装6条龙,让整座灯更显雍容。
■工作室里尚未制作完的大型宫灯
室内一角,一条通体金色的大龙盘绕在高大的立柱上,片片龙鳞闪着金光,柱身还缀有彩色祥云纹。
打开电源,点亮满室彩灯,气氛一下子热闹起来。朱玲宝逐个为记者介绍:“这是花篮灯,像花篮一样,演《黛玉葬花》节目用的。状元灯是大红色的,因为中状元是大喜事。那边画面留白的是还没完成的生肖灯,造型如凉亭,今年是牛年,我要把牛的图案贴上去。造型如蝶的是蝴蝶灯,是动物彩灯中的一种。喜迎十九大的时候,我还特地做了一对花篮灯,用花饰象征锦绣山河,用蓝色代表长江之水。”
■蝴蝶灯与花篮灯
除此之外,工作室里还有荷花造型的荷花灯、两枚铜钱形状的双钱灯……“彩灯里的名堂太多了,真是说也说不完。”朱玲宝感叹。
记者发现,这些彩灯都有一个特点,配色浓艳,大红大绿。朱玲宝解释说,罗店彩灯主要表现乡土民俗。再者,颜色越鲜艳,入夜亮起来才越好看。
他带着罗店彩灯,到法国、新西兰展出
罗店彩灯究竟何时兴起,一时难以查询。不过,依照清代《宝山县志》和《罗溪镇志》中的记录,这项民俗技艺至少已经传承了四百多年。
《宝山县民俗志》里还有一首小诗:“新春发嚼米花甘,听闹元宵兴倍酣。高照彩灯千百盏,盛年此夕照蚕田。”描写了元宵之夜,罗店街头巷尾挂满彩灯,光芒照亮夜空,人们兴高采烈的场景。
“古时罗店农业兴旺,元宵正值农闲之时,农人们便有空出来逛灯会,渐成习俗,延续下来。”朱玲宝解释说。
■朱玲宝工作室里的彩灯
今年79岁的朱玲宝,与罗店彩灯结缘已有近四十年了。朱玲宝是罗店本地人,退休前在罗店镇文化站工作。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他看到罗店扎灯艺人苏文华、王庆华在为民间文艺年会制作罗店花灯,协助他们采购材料,有时还帮着做做。两位老艺人毫不保留地向他传授技术,朱玲宝渐渐掌握了扎制彩灯的基本方法。
■朱玲宝介绍罗店彩灯
朱玲宝学扎彩灯之后,很快有了成果。1988年,上海大世界举办“龙年‘沪光杯’民间彩灯大赛”。朱玲宝将传统扎灯技术进行创新设计,制作了一条能舞动的“小荷花龙灯”参赛,获得了成年组精品一等奖。
1992年,朱玲宝就开始为罗店元宵灯会设计制作各种彩灯。1997年,他为庆贺香港回归制作了“庆回归花灯”。此后的各种节日庆典和文化艺术节上都有他制作的彩灯展出。
三十多年来,他扎制的上万个彩灯从家门口的灯会走向上海市区,比如多伦路名人街灯会、龙华庙会等等。宝山区举办的几届国际民间艺术节也有他扎制的大荷花灯、花篮灯、圆灯亮相。
再往后,他带着彩灯前往新西兰和法国巴黎展示,让罗店彩灯登上国际舞台。他还运用现代电子和电动技术,让彩灯们动起来,为这项古老的民间艺术增添了时代感。
他经手的最大作品,是30米长的双龙戏珠灯
为了让更多人接触、了解罗店彩灯技艺,2007年,朱玲宝被评为上海市级罗店彩灯非遗传人后,招募了一批喜爱传统技艺的居民,一同成立了罗店彩灯工作室。
随后,这支队伍走进校园,开设彩灯制作社团,受到家长和学生的欢迎。由朱玲宝参与编写的宝山区非遗系列校本教材《罗店彩灯》,以故事串联彩灯制作教程,故事主角就是他自己。
■朱玲宝参与编写的非遗校本教材
而在罗店镇的社区活动中,人们也能看到朱玲宝和彩灯团队成员的身影。他们在小区里开展系列彩灯制作课程,向居民教授彩灯制作技艺。
着手制作一盏基本款彩灯,需要多长时间?据朱玲宝介绍,罗店彩灯多种多样,如果按规模分,龙灯、花篮灯、塔灯通常属于大型彩灯,宫灯、花灯、动物灯、人物灯一般做成小型彩灯。“学做一盏普通的小型灯,至少要上两三次课才能完成。我自己做一盏小灯也要一两天。灯越小越难做,拗造型、糊图案都需要技术。”朱玲宝说。
至于那些大型彩灯,一个人是完不成的,非得团队成员一起上阵。以去年国庆节展出过的大型双龙戏珠灯为例,一对巨龙每条长达13米,加上中间的大火球,这组灯的总长度达到30米,是朱玲宝做过的规模最大的彩灯。
为了运输方便,巨龙被分成6段,头、尾、身均可拆卸。为了牢固,龙的骨架用的是钢筋、三角铁。团队成员根据朱玲宝的设计稿各自分工,有人烧电焊,有人扶架子,有人贴装饰……15个人合作,足足花了三个月才将这组作品完成,其中两个龙头就做了半个月,可谓工程浩大。
■国庆节展出的双龙戏珠灯(朱玲宝供图)
不过,当双龙戏珠灯在广场上亮起,吸引众人围观惊叹时,朱玲宝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