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关节、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强直。在我国,强直性脊柱炎患病率约为0.3%,患病人数约在300万左右,发病年龄通常在13-31岁。
数据显示,约80%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存在脊柱疼痛和疲劳症状,90%存在晨僵。更严重的是可能引起骨结构损伤,导致患者脊柱畸形、残疾或瘫痪。一项中国研究显示,超过65%的患者伴有至少一个韧带骨赘,说明相当比例的患者都存在骨结构损伤以及进一步加重的风险。
和强直性脊柱炎打交道一辈子,沈南教授深知这个病给病人生活带来的痛,
“这个病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腰背疼痛,特别是下腰背的疼痛。跟其他常见的腰肌劳损或者其他的骨关节炎引起的下腰背疼痛不一样,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症状是炎性腰背痛,持续时间很长,休息以后不会得到缓解,而且早上会有晨僵表现,夜间疼痛更为加剧。这一类病人我们认为他是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症状人群。”
在疾病发生中、晚期,它会影响到脊柱、腰椎和胸椎以及颈椎,特别是以脊柱为核心的运动会受限,呼吸也会受限,因为胸椎功能受影响的话,会觉得呼吸时候有疼痛。疾病晚期影响到颈椎的话,颈部活动也非常受限。病人到晚期,整个脊椎就会变成像竹节样硬化,它会造成一个人脊柱运动功能完全的丧失,使得人处于一种畸形和僵硬的状态。
过去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主要是控制炎症、对症治疗,同时加强运动和锻炼,防止关节功能的破坏。随着大家对疾病发病机理的理解,专家们也找到了造成强直性脊柱炎炎症过程当中关键的炎症因子,针对这些炎症因子,就诞生了很多所谓的生物靶向药物,能够综合抑制参与强直性脊柱炎炎症以及造成后面脊椎骨破坏的关键炎症因子。
沈南教授透露,
现在有很多生物制剂已经在强直性脊柱炎病人当中成功应用,不同生物制剂所针对的靶点不一样,比如有针对肿瘤坏死因子α的,也有在临床上已经得到有效应用、且安全性证明可靠的针对白介素-17A的靶向治疗。这两大类的生物靶向药物现在都已用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其有效性也在全球临床研究当中获得了证明。
由于这个疾病早期临床症状表现跟腰肌劳损、骨关节炎非常相似,往往病人只有一个早期症状就是腰背的疼痛,很难和其他的慢性腰肌劳损或者骨关节炎来区分,因此许多病人不能得到早期的诊断,常因为误诊导致无法在早期得到干预治疗,造成疾病进展甚至是关节不可逆破坏。因此,沈南教授呼吁市民对早期腰背痛的症状要做好鉴别,一旦发现有可疑症状记得到风湿免疫科找专科医生进行专业判断。
一旦明确诊断,患者要有一个规范化的治疗。现在很多患者在症状缓解后,或者由于用药成本和经济负担的增加,会随即停药或不规范使用。这一类病人治疗的效果以及远期骨结构保护可能会因此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