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不做酷炫的事,做靠谱的事


作者:牛强 吕雅萱 (实习生)
编辑:牛强
时间:2021-03-23 19:34
近两年,公募基金显现出了在过去10年里最好的营收业绩。据数据统计,2020年,主动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率为48%,同期的沪深300指数涨幅为24.83%,只相当于主动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率的一半。

在A股市场,开始流传起“炒股不如买基”这句话。自2001年开放式基金问世,公募基金常年能够战胜市场,尤其是2019年和2020年,有1200多只偏股基金产品净值翻倍,基金成了一种时髦的投资方式。

然而,春节过后开始,基金净值的大幅回撤,让不少人心惊肉跳。基金经理也被这股大起大落的浪潮推到了舆论风口。以易方达张坤为代表的一批明星基金经理,口碑在短时间内神反转。基金经理某种程度上,成了供市场散户释放情绪的对象。

这两年来,为什么基金会赚钱?未来到底能不能一直赚钱?基金经理到底是什么样一群人?他们手里到底掌握的,到底是什么样的财富密码?

近日,《新闻晨报》记者专访了三家基金公司资深的基金经理,从职业本身、基金热、投资风格三个维度,为大家解密真实的基金经理。

本文约4921
细读约需12分钟


以下为新闻晨报记者与中欧基金副总经理、投资总监卢纯青,富国基金基金经理曹晋,万家基金基金经理杨鸣三位的访谈(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杨鸣为化名)


既要与大家交流,又要保持独立

令人赏心悦目的穿着仪表,到位的表情管理,以及采访时滴水不漏的话术,这符合我们对于基金经理的期待,毕竟选择、克制和严谨,是一位专业投资管理人应有的素质吧。

而在此背后,是任何职业都有的甘苦自知。许多人被金融行业呈现的光鲜所吸引,但事实上,这是一份枯燥的职业,也是一份高压的职业。手握数百亿的基金经理们,大多数时候不是我们在电影上看到的端着红酒抽着雪茄的形象,而是乏味的数据分析员,辛勤的公司调研员。

这至少证明了中国的基金行业,至少在专业的道路上,迈出了值得信任的步伐。 

Q 新闻晨报:基金经理的工作日常是什么样的?简述一下你的工作经历。

A 杨鸣:基金经理的日常工作基本会围绕调研、投资、路演等环节展开。具体来看,我们早上一般会浏览市场及行业的重要新闻,去做重要信息的获取和思考,这也是从事资管工作以来,多年养成的习惯。

8:40-9:15到公司后,我会参与每天的投研晨会并会做开盘前的准备。除了投资交易以外,上午的时间基本上会用来研究研报以及内部交流,下午参与机构路演多一些,主要会通过这些路径更好地认知市场行情及新的观点变化。

对于看好的行业和机会或者当研究员观点有重大变化时,会组织内部研究员、行业专家进行路演,这一部分工作日常会以午餐会的形式进行。在疫情的影响下,较多的面向投资者的线下路演都转移到了线上,下午3点收盘以后,可能通过直播或者电话会议形式和投资者、机构聊一聊投资策略以及近期对市场的看法等。

A 曹晋:作为基金经理我经常会出差实地调研,这是源自我做研究员时养成的职业偏好。那个时候我一直在出差调研,我们叫“翻石头”——因为你不知道哪颗石头下面会有珍珠,所以要经常翻一翻。比如说最近,市场跌的时候我们就要多去“翻石头”。今年经济总体上是复苏的,很多企业都有机会盈利,我们就是要把这些机会找出来。前段时间,我们十几个基金经理就在做调研,看看有没有一些新的机会。

基金经理经常要做的是企业调查,但基金经理不可能成为私家侦探。我们能做的就两点:第一,你的财报就是你交的作业,我会去看你的作业做得怎么样;第二,评估企业战略是不是合理。我们不仅要和公司内部人员聊,还和他们的竞争对手聊,和所在行业的上下游聊,和政策相关的单位聊,这样,我们才会更加宏观地去判断一个公司的决策是否合理。

Q 新闻晨报:基金经理这个职位的门槛如何?行业的规模如何?从业人员一般都是什么来历?

A 杨鸣:提及基金经理的职位门槛,必须要怀疑会指出的是公募基金的普惠金融属性,我们做投资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多的普通投资者能够参与到资本市场当中,并能够在公募基金投资中获取收益。投资者交到管理人手上管理的资金,对每一位以及每一个家庭来讲都至关重要,对于这份沉甸的托付,每一位基金经理都希望能通过其在专业领域的多年所学及市场中的磨练,为持有人创造收益。

除了基础的基金从业资格及通过基金经理证券投资法律知识考试外,我们行业内的基金经理大多都有比较好的教育背景,且专业方向一般都会偏向于金融。当然也有一部分侧重于行业研究的基金经理,求学时期专业会侧重于其细分研究的领域。一般来讲,基金经理的成长过程,会历经研究员——基金助理——基金经理这样的路径。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月2日,目前全市场现任职的基金经理共有2487位。

A 卢纯青:可能很多人进入这一行是看重所谓的金钱回报,但是缺少好奇心作为驱动力,你可能无法长期坚持。此外,除了必要的研究能力,作为公募基金经理,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有组合管理能力,能根据宏观政策、市场变化、公司股票阶段性高低等因素去动态调整投资组合,这是基金经理区别于研究员的一种能力。

Q 新闻晨报:前段时间,迪士尼动画《心灵奇旅》里刻画了基金经理沉迷工作到成魔的形象,现实生活中,基金经理真的是一份高压职业吗?你们平时如何解压?

A 曹晋:我们工作压力还是挺大的,基金经理本质上和散户是利益共同体,这个行业连续几年业绩不佳就要被淘汰。我们这行自娱自乐的能力很重要,因为压力一直都在,所以出了很多段子手。

我减压的方式比较多,喜欢旅游还有运动,也会和同行一起去爬山,还喜欢听音乐,我会听一些重金属和爵士乐。喜欢听爵士乐是因为,我既要与大家交流,又要保持自我独立,要有一种孤独感。从众是不好的,你必须要与市场有一种抽离感。

A 杨鸣:即使日常工作和生活不太能很好地平衡,但我也会尽量争取一周在家吃两次晚饭。通常,我白天的时间会使用在投资和行业信息获取上,晚上的时间会用来复盘当天的行情,并整合研究报告、上市公司公告等信息做一些预判。

对于内部研究团队观点发生重大变化的,我还是会单独沟通。没特别明白的,会与同事或卖方分析师再进行交流,或者安排实地调研。晚上11点左右,基本对隔天行情会有个人的观点,常规看要到凌晨才能休息。周末也会把一部分时间用于做研究,也会设置一些运动目标,进行锻炼。

Q 新闻晨报:网上有传言说你们年薪过千万,基金经理真实收入水平如何? 

A 杨鸣:基金经理的收入考核往往会整合多方面的因素,比如管理基金规模、产品业绩等,同时,不同公司对于考核的标准也有不同,这些都会对基金经理的薪酬构成影响。

基金经理就像“农夫”

年轻人要加强自己的知识水平。

这大致就是基金经理,对于近一两年来,大量涌入投资市场的年轻人,给出的建议。

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控制高风险投资在资产中的比例、对市场怀抱敬畏、学习基金投资的基本准则、略懂经济周期规律……在基金经理眼里,他们并没有什么旱涝保收的财富密码,充其量只是农夫而已——期望在干旱的时候帮助人们尽量减少损失,在丰收的时候尽量提升产量。

Q 新闻晨报:你们基金经理如何看待这股在年轻人中涌动的基金热?

A 杨鸣:常规来看,当大批新人投资者涌入市场时,往往会是比较狂热的时间点,这类投资者我们建议需要全面地了解市场风险,不跟风盲从,对市场需怀抱敬畏,并且用短时间内不使用的资金,量力而行地进行长期投资。

对于投资者年龄层次年轻化的现象我们也有关注到,更多年轻人有意愿了解基金,有动力参与市场也说明近年来公募基金,在投资者教育和陪伴上所作出的诸多努力是有成效的。但是,我们也呼吁基金市场的“新生代”投资者能够更为理性地看待投资上的收益与风险。多了解,多积累,量力而行,长期持有是我们更愿意向市场中“新入场”投资者传递的理念。(编者按:从对话中也可以看出基金经理的谨慎。)

Q 新闻晨报:如何看待给基金经理成立粉丝后援会这种行为?觉得感性的饭圈文化适用于理性的投资行为吗?

A 杨鸣:每个年龄层的投资者都会匹配着相应的时代文化特征,饭圈文化其实也是投资者年龄层次趋向年轻化的一种表现。更年轻的这代投资者热衷于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去表达对基金这一领域的感受、热爱甚至是批评。我们认为,面对这种趋势,可以像对待行业选择及看待企业成长一样,要用发展的眼光。但是,前提和非常重要的一点是需要正向、正确、理性的指向和引导。 

A 曹晋:投资者看我们基金经理,就像我们看沃伦·巴菲特一样,永远看到的是金字塔顶部的那些人。基金经理最真实的想法,都是写在他们的年报里面的,年报就是基金经理最好的代言。

脱离市场热度来看,我觉得能够长期生存下来的基金经理,都是比较扎实的人。对基金经理的看法,还是要看长期的绩效。我觉得基金经理就像一个“农夫”,干旱的时候能不能求雨?我们没有这个能力。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干旱的时候帮助人们尽量减少损失,在丰收的时候尽量提升产量。我们只是把能改变的部分做到极致,但很难去违背经济周期变化。我相信一直保持初心、兢兢业业做事的人,不会太差。 

我平时也会关注自己产品的排名,当然,不是只有风调雨顺的时期,也有干旱的时候。我能做的事情,就是不断地进步和调整,打磨自己作为“手艺人”的功夫。

Q 新闻晨报:那么,你们会主动去拥抱这些年轻人吗? 

A 曹晋:我不是一个特别喜欢坐在办公室的基金经理,而是喜欢出去调研,接近标的本身让我更有安全感。基金经理需要不断学习,不能让阅历成为阻力。市场上有什么年轻人喜欢的产品,我自己也会买回来去体验,比如说盲盒,电子烟(当然不是研究电子烟就一定要去抽烟),时下流行的服装订制我也会订一套,广受欢迎的社区团购我也会去使用。还有当下年轻人关注的二次元、食草男话题,我们也会去关注了解。当然,我们也在关注一些电商出海公司。我记得我们公司有位同事说过一句话:如果说你不觉得自己老,说明你没有思考。 

内心的方寸之地不能乱

投资风格往往是基金经理底层价值观和思维逻辑的外显,理性是主轴,辅以感性认知。但无论如何,价值投资是坚守的方向。我们接触到的基金经理,普遍更愿意投资只输时间不输钱的公司。

“我们是手艺人,本质上还是要用科学的手段来解决事情。”基金经理如是说。

Q 新闻晨报:能否介绍一下你的投资偏好与特点?

A 卢纯青:我的一个投资特点是更加相信“人”对一家企业的影响。法律出身的我跟很多理工科同行相比,身上有更为浓厚的感性和人文色彩。一些基金经理侧重关注定量指标,但我认为定性也很重要,除了关注一家公司的数据外,我还喜欢跟公司的创始人聊天。公司就像他们的孩子一样,我想知道创始人对这个孩子的培养初衷、培养方法和方向期望。通过跟他们的聊天,我发现一些企业能够成功,往往有很多常人无法看见的原因,我也能观察到这家公司的独特竞争力,这可能是我的一点个人投资优势。

另外,我认为优秀的企业家要看未来十年发生的事,知道未来的技术路径并坚持正确的方向。在风口之上,商人可以阶段性赚钱,但企业家是在风口后或企业遇到困难时,依然在做对的事情的人。我们更愿意投资只输时间不输钱的公司。我们要赚的是企业盈利的增长,那我们就要等待公司把一件件事儿给做出来,这需要一个等待周期。从阶段性来看,市场股价可能跑得比企业盈利快或慢,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耐心地等待这家公司的成长。选好优质公司,长期来看才是不输钱的。

A 曹晋:我从来不迷信任何一家上市公司。因为这个行业是不断变动发展的。一些优秀的企业家往往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人格魅力显著,我特别害怕被一个企业家的人格魅力所影响,关键时候还是要拿出你们公司的报表来说话。

Q 新闻晨报:哪些品质对投资者来说很重要?

A 曹晋:我觉得情绪管理能力很重要,基金经理的内心是方寸之地,方寸不能乱,特别是在市场波动非常大的时候。做我们这一行其实就是一个修心的过程,不断有波澜,所以要不断修心,当市场暴跌冲击内心时,怎么做到云淡风轻。

这个行业做久了,确实可以让人变得更淡定。会让我们相信,黑暗之后就是光明。我记得我刚入行时做的第一个产品,看到它涨了就会很开心,跌了就一个人找个会议室去看书。那时候的我会特别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经常去论坛里看评价。但是,现在我对自己的表现会更加注重于长期,不仅希望投资者认同,而且希望他们真的付诸行动,真金白银地来投资。

有人说,投资是科学加艺术的结合,但我不认同这种说法。我们是手艺人,本质上还是要用科学的手段来解决事情。

基金经理不是做酷炫的事,而是要做靠谱的事。

图片:题图来源于视觉中国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