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依弘“五一”上海大剧院专场演出在即,昨晚,史依弘携手文化学者毛尖、上海大剧院总经理张笑丁,从“虞姬”、“白素贞”、“薛湘灵”说起,探讨戏剧中形形色色的女性角色,从而观照当下女性的成长与爱,畅聊《霸王别姬》《白蛇传》《锁麟囊》的艺术品位、审美情趣,及其所折射的世情况味。
作为剧场的经营者,张笑丁说,“剧目越追求艺术性,越靠近市场。”
是的,不同于往常观念里所谓阳春白雪难以靠近,昨晚听史依弘和毛尖分别从艺术家和学者视角讲述传统戏中的三个女性角色——“虞姬”、“白素贞”、“薛湘灵”,十分精彩,赢得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和讨论。
作为表演者看来,这三部戏里的三个女性角色的共同点是“主动性”。
从梅兰芳创造《霸王别姬》这部戏到现在正好100年。“虞姬”最有看头的是“夜深沉”和舞剑。你在这部戏里会看到,她的身形是解放的。
我自己作为演员发现,梅先生是我们穷其一生也研究不透的。他从不向观众要彩声,但是你看完戏回去以后才发现,这一晚真的是余音绕梁。这种艺术魅力,是现在的演员很难做到。
我自己作为演员,只希望“虞姬”这个角色到了我们这一代,能够继续赋予她生命力。要让观众还是愿意看,这是我们作为演员的责任。
梅派有点非人间,程派更靠近人间一点。
虞姬的成长,一路能看到一个历史人物的成长。最早在《史记·项羽本纪》里只有两句话,虞姬是跟乌骓马一起出来的,在历史的位置也是差不多的。但是,在历代的演绎中,虞姬慢慢有了自己的名字和个性。这个成长就能看出一部戏剧是如何在历朝历代赋予人物更多内容的,这就是成长。
我研究电影,会发现影视剧版的虞姬经常是很惨淡,但是京剧版史依弘的表达却是“君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语气是刚毅果决的,霸王相比反而是在颤抖。
所以,看这部戏其实是从《霸王别姬》到“姬别霸王”,虞姬变成了“多声部”。
在京剧的虞姬身上就能看出虞姬的成长过程。影视剧中的表达可以很惨淡,但是在京剧舞台上,虞姬这个女性的光芒就出来了。
在史依弘看来,白蛇这个女子就是为爱而来的。
她看到尘世间的生命这么蓬勃,在西湖边遇到这个男子,瞬间被打动了。她的觉醒意识虽然也是一层层被剥开的,但是她在情感上是非常主动的,树立了一个非常好的女性形象,既害羞又大胆。她的主动性在于敢于追求爱情。
其实你们想想,在当时,许仙就是一个药铺的伙计,而白蛇是可以撑起一个家的,跟现在的很多“大女主”戏相比,白蛇才是真真称得上“大女主”的吧。
她同时还透露,《白蛇传》不仅中国观众喜爱,也深受国外观众的喜爱,尤其是在日本:“这个戏在日本演得特别多,当年2002年在日本演了19场,东京艺术剧场,每天演,而且周六周日每天要演两场,而且没有B角的。”
毛尖说,白蛇的传说最早是“色诱”,这个部分是戏曲里面也保留下来的。日本最早也拍过白蛇,那部电影叫《白夫人的诱惑》,是李香兰演的白蛇,保留了白蛇的妖性,养许仙的钱都是从宝库里盗来的。在文艺作品中,白蛇是慢慢完成了欲望到纯爱的转化,人们还给了白蛇一个非常纯洁的名字“白素贞”。应该说在民间传说里,白蛇的故事被演绎得非常充分了,光影视剧就有几十个版本。
京剧的《白蛇传》给我很多启发,我一个研究电影的人,发现各个艺术门类可以向戏剧学的东西真的挺多的。白蛇和许仙的故事被改得特别多,虞姬和霸王也是。相对影视剧改编的混乱局面,戏曲一直很稳定。
在戏曲中,保留了中国最传统的美学,最正宗的东西。 从梅派的工整,现在这种工整也是很稀缺了,个性都变成了套路,反而用力过猛。
我是中年以后才明白才看懂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为什么台词那么少;中年以后才明白,工整是多么重要。
戏剧为中国审美保留了最高规则的审美,就好像到我这个年纪,终于能理解一碗白米饭的好了。
史依弘学的是梅派,当年唱程派的《锁麟囊》还引发不小的关注度,如今回看也都是美好的回忆。
想演薛湘灵,我当时也没有想过程派还是梅派这件事,我就是想演一演薛湘灵。
这个戏从2011年开始,一转眼十年了,我也一直没有中断过演出。
薛湘灵是程砚秋先生最经典的作品,但是程先生很遗憾这个作品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让演。
为什么一定要演薛湘灵?因为这个人物特别可爱。
虽然同为女性,但是在毛尖眼里,薛湘灵是个“天籁之人”。
《锁麟囊》这个戏唱词特别漂亮。但是《锁麟囊》这个事情跟善良和情怀都不太有关系,而是薛湘灵骨子里的天真,她天性灿烂,这个戏如果只是从道德角度理解就没有意思了。
她就是浑然天成,一个被保护得特别好的灵魂,所以把这个戏理解成道德教育就没意思了。
2021年“五一”,史依弘再度一展所长,将连续三晚上演梅程两派、文武并重的三台大戏,分别是《霸王别姬》《白蛇传》《锁麟囊》,每台大戏都有着不同的看点。
1921年,梅兰芳和“国剧宗师”杨小楼着手创排《霸王别姬》,次年于北京正式演出,在岁月打磨中成为梅派本戏中最负盛名的经典。百年中,与梅先生合作《霸王别姬》的霸王,有两座高峰:一是武生杨小楼;一是花脸金少山,他们与梅先生的合作确立了《别姬》霸王“两门抱”的典范。此次史依弘携手当今梨园界武生、花脸的顶尖人物奚中路、杨赤,共同演绎梅派名剧《霸王别姬》,向三位大师致敬。
去年疫情恢复演出以来,史依弘时隔七载再次上演大戏《白蛇传》。只演一场的安排,让戏迷们大呼不过瘾,史依弘自己也觉得甚是可惜。今年“五一”,大戏《白蛇传》将再度上演。白娘子的故事家喻户晓,在京班的传统演出中,往往是文武昆乱不同角色行当分演的折子戏。田汉先生新编的《白蛇传》汲取了传统折子的精华,一般旦角演全本多重文轻武,而武旦出身的史依弘不仅文场子精雕细磨,“水斗”、“盗草”等武场子更是毫不惜力,大展身手。
2011年,史依弘作为梅派传人在上海首演了程派名作《锁麟囊》,旋即在观众的呼吁下推出了上海大剧院版。兼收并蓄,不拘一格,是京剧的优秀传统。十年来,史依弘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不断探索演唱不同流派唱腔的技巧方法。2021年,史依弘再度把《锁麟囊》带到上海大剧院,是她这十年来不断探索、思考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