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有关负责人介绍,崇明已经制定形成《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碳中和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明确了示范范围、主要目标等具体内容,全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碳中和示范区。
碳中和示范范围为崇明全区,开展全区域、全口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评估,提出远期碳中和愿景的实现路径和行动措施。
碳中和示范区的主要目标是把崇明岛建设成为碳中和岛,全力推进能源、交通、建筑低碳化发展;把长兴岛建设成为低碳岛,侧重海洋装备等重点产业,积极谋划长兴碳中和产业园建设;把横沙岛建设成为零碳岛,逐步以零碳能源替代高碳、低碳能源。
据悉,目前崇明正开展碳中和示范区研究,全面系统排摸崇明三岛全口径温室气体排放现状,结合中长期发展规划,对三岛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及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开展情景分析;对能源、交通、建筑、农业及生态碳汇等5个领域碳中和开展路径研究,对崇明适用碳减排技术路径进行对比分析和社会经济影响评估;对长兴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导向推进路径研究,侧重海洋装备等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碳减排潜力和技术路径研究。
据悉,为实现碳中和示范区目标,崇明将在六大方面持续发力,包括加快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等,计划本底前完成《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碳中和示范区建设初步思路研究》,今年年底前完成《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碳中和示范区建设行动方案》和崇明、长兴、横沙三岛区域行动方案。
据介绍,崇明将加快重点领域节能降碳。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严格实施能耗双控制度,强化重点用能排放单位管理。继续推广新能源车辆和电动船舶,打造零碳交通体系。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新建建筑要按照绿色建筑或超低能耗建筑标准建设。推进畜牧业甲烷排放综合治理,提高秸秆、粪便等生物质绿色低碳综合利用水平,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
同时,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绿色农业等特色产业,优先发展海洋装备等先进制造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坚决遏制“两高”项目上马,逐步实现绿色产业转型。在节能、绿色制氢、生物质发电等重点领域,加大创新力度,加快科研布局。
能源结构也将进一步优化,推进渔光互补、农光互补示范项目,进一步挖掘光伏发电资源。提高生物质能、浅层地表地热资源利用水平。支持长兴热电厂探索“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煤改气”、“氢能发电”等碳中和发电模式。探索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和数字化储供能系统。
此外,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碳汇建设。力争到2035年,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城乡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森林覆盖率达到35%,自然湿地保有率达到43%,骨干绿道长度不低于360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15平方米。进一步增强绿地、湖泊、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固碳能力。
崇明还将加强资金保障和技术攻关,加大财政对绿色低碳项目实施、技术研发等支持力度,构建绿色投融资政策体系,推进绿色金融产品和工具创新。加大节能环保、绿色农业等绿色低碳项目支持力度。强化低碳零碳负碳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探索具有示范引领效应的实践措施。
此外,也将引导老百姓进行绿色生活、倡导绿色出行,比如,引导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高效家电等低碳产品,进一步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推广使用绿色包装。
之所以选择崇明作为上海的碳中和示范区是因为崇明有良好的生态基础。据悉,崇明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近50万千瓦,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5万吨标准煤以内,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五年累计下降26.6%,能源活动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持续下降。
崇明的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38.2%,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96.5%,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新能源公交车、新能源出租车实现全域覆盖。
目前,崇明的森林覆盖率达到30%,全市第一,自然资源占到总面积的85%。
今年1月,上海提出2025年碳排放达峰的目标。3月,市生态环境局与崇明签署共建世界级生态岛碳中和示范区合作框架协议,谋划碳中和示范区技术路线图和实施路径,率先在崇明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