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作家惜珍关注武康路和武康大楼源于很多年前。从2004年开始,她便在《上海的马路》一书中写到武康路,此后,在《上海寻找上海》《永不拓宽的上海马路》《上海:精神的行走》等书中继续深入发掘武康路和武康大楼的故事,对武康路的每一栋历史建筑和名人轶事都了如指掌。
那时,它们还未成为网红。整条马路幽静而雅致,带着岁月熏染出来的沧桑。当年的武康路上安安静静的,武康大楼孤寂地站立在街角。路上行人很少,走在武康路上会不时邂逅一座座掩映在绿树丛中的老洋房、老公寓。夏日武康路上茂密的梧桐树叶犹如绿色华盖,遮挡住了炎炎烈日,秋天随风飘荡的梧桐落叶在武康路上织成了一条长长的碎金地毯。漫步其间,可以感受到一种蚀骨的、内在的风情,那是被时间炖出来的,需要慢慢去品。“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武康路被选为展示上海城市保护的参观点,2011年又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2013年,武康路成为上海最早试点落叶不扫的道路之一,武康路的知名度和吸引力越来越大,逐渐成为网红道路。2021年5月,武康路因“网红蝴蝶结”再次成为网络热点。
今天晚上6:15的上海会客厅节目,我们将邀请多位曾在武康路工作和行走的海派作家与海派人士走进新闻晨报·周到直播间,告诉你他们眼中的武康路和如何在上海马路做一场有深度的精神行走。
惜珍,本名朱惜珍。上海作家。创作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早期以中短篇小说和抒情散文为主,2003年起,开始历史人文的非虚构写作,先后有《海上学人——一蓑烟雨任平生》《永不飘散的风情》《花园洋房的下午茶》《梧桐深处的别恋》《走近草根艺人》《在上海寻找上海》等城市文化主题的专著出版。2016年出版的《永不拓宽的上海马路》(全三册)受到众多读者喜爱,至今已多次重印,其电子书已被美国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和埃默里大学图书馆引进。
作品被《新华文摘》《作家文摘》《读书》等多家杂志转载。《在上海寻找上海》一书获2014年沪上四十家出版社近50位社长总编联袂推荐的80本优秀图书之一。《走进草根艺人》获2015年度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年度作品奖励。《永不拓宽的上海马路》入选2017年第三季市民修身书单、2018年五四荐书榜单及2018年《老洋房阅读之旅》推荐读物。
2018年与朋友一起创作出版了长篇小说《面朝地中海的房子》。
2021年1月出版散文集《上海:精神的行走》(上下册),以作家的眼光去写城市的前世今生,用文字描绘出一幅幅气韵生动的城市画卷。
老麦,老麦咖啡馆、老麦理发馆、老麦杂货铺创始人。室内设计师、摄影师、《老麦咖啡馆》一书作者,长期在武康路工作。
胡平,上海约莱文化传媒、海派生活推进会创始人,爱好收藏海派摩登家具,一直致力于海派文化在年轻人中的宣传、推广和传承。
本期直播嘉宾干启明
干启明,荆棘鸟书会创始人、上海荆棘鸟公益发展中心理事长、公益“阅读微行走”项目总监。
本期直播活动观看方式
5月13日(本周四)晚上,上海会客厅将邀请海派作家与海派人士走进直播间告诉你他们眼中的武康路,详情请观看上海会客厅28丨没有蝴蝶结的武康路早就美丽,或扫描二维码观看直播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