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口性别比基本平稳,人口老龄化有这三点原因!丨市政府新闻发布会


作者:谢克伟
编辑:黄文婷
时间:2021-05-18 12:28:00
市政府新闻办今天(5月18日)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海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市统计局局长朱民介绍了上海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

上海人口性别比保持在105-107左右范围内波动,基本平稳

发布会上透露,这次普查上海的人口性别比为107.33,比2010年提高了1.14。从上海历年普查结果和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推算结果显示,上海的人口性别比保持在105-107左右的范围内波动,基本平稳,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人口性别比为106.2,2015年根据抽样调查推算的人口性别比为107。

上海人口性别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主要原因是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性别比是偏高的。

从本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来看,外省来沪常住人口数近1048万,占比达42.1%。

对这部分人口本次普查中一些详细的数据还在进一步清理汇总当中,但从2019年的抽样调查情况来看,这部分人口来沪主要以工作、经商为主,2019年上海外来常住人口来沪经商、务工的比例为75.1%,其中男性的比例是比较高的,因此把整个上海性别比拉高了。

本次普查中,全国性别比为105.1,与十年前基本持平。但是大部分人口流入的省市人口性别比普遍比2010年上升。

人口老龄化三原因:少子化、外省市来沪少儿偏低、3个年龄结构互为关联

这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上海0-14岁少儿人口总数为243.63万人,占比为9.8%,与2010年相比,比重是在提高的,提高了1.2个百分点。

初步分析,造成上海少儿人口比例数据偏低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少子化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较普遍的现象。一个地区的年龄结构的变化,与这一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尤其是工业化、现代化带来的人口生育观念转变等方面的影响,低生育已经成为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普遍面临的问题。上海经济总量已经位居全球城市第六位,少子化也将成为上海面临的现实问题。

二是外省市来沪人口中少儿比例相对偏低。在上海的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总量大且占比高,2019年这部分人口中0-14岁占比为9.2%,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020年七人普数据正在进一步分析过程中。

三是人口3个主要年龄结构互为关联。现阶段上海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水平,上海劳动年龄段人口占比也高于全国平均3.5个百分点,相应的0-14岁年龄段人口的比例就会低于全国平均。

从历史上来看,上海老龄化程度一直是全国最高的地区之一。1982年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就达到11.5%,是全国最早进入老年型人口结构的城市。2000年和2010年上海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分别比全国高4.5个百分点和1.8个百分点。这次上海比全国高4.7个百分点。

上海人口老龄化程度高和上海城市人口发展的历史变化是密切相关的。上世纪50年代是上海人口出生的高峰期,1951-1960年上海累计出生人口为272万人,峰值出现在1954年,这一阶段上海出生人口总量大,而且比较集中,这是造成现阶段上海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水平的最主要原因。

上海60-69岁低龄老年人口占全市老年人口比重是58.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部分老年群体大多蕴藏着技能、经验和智慧,他们在社会建设、社区建设以及家庭(家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上海市“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点举措,“十四五”期间,上海将持续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和生命质量,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推进老有所为。

统计局将开发好、利用好人口普查数据,对普查数据继续进行认真研究,开展深度分析,切实为科学制定政策提供统计信息支撑。



图片:图虫创意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