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线下一对一面对面填报志愿1对1收费7300元,现在优惠价6500元。但是,我们从6月24日到30日已经全部排满,如果现在报名最快要等到7月了。”当记者以高三家长身份联系上海某赢生涯规划机构,该机构徐老师表示,“已经有200多位家长已经为孩子报了这项服务,从6月24日起,每天志愿填报咨询老师将启动朝8晚8的服务。”
那6500元究竟包含哪些服务呢?徐老师表示,高考成绩出来以后会与家长进行一次电话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成绩以及想要报考的院校专业。然后就会安排一次1对1的一小时面谈服务,该机构的老师将按照学生成绩、求学意愿匹配等,全套帮助学生家长完成志愿填报表。
现在实行平行志愿,为什么那么多家长要选择这样高昂的咨询服务呢?徐老师非常耐心地解释,“其实,填志愿还是有技巧的,比如要不要报考外地学校、要不要调剂等等,因为有些同学可能会被调剂到中外合作专业,这些专业的学费要比普通专业高不少,因此需要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慎重填写。”
那前来提供高考志愿填报的咨询师又是哪些人呢?徐老师表示,“我们机构目前有5名老师能够提供高考志愿填报服务,他们都有3年以上填报志愿的经验。”
那这些咨询师究竟是高校退休的招办教师?还是有多年带教经验的教师?徐老师一再强调,“咨询师本身的背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填报志愿的经验。我们这里20多岁、30多岁、40多岁的咨询师都有,可以根据家长的要求进行安排。”
20多岁的咨询师能有什么经验?面对记者的质疑,徐老师表示,这位咨询师是从外地考到了上海某211高校,“特点是擅长与学生沟通,我们这里老师的风格不同,主要看你的倾向与需求。”
花了6500元咨询费,效果不满意怎么办?能不能退款?徐老师表示,“我们开设这项服务以来,还没有家长不满意的情况出现,因此服务条款上也没有退款内容。”
除了实打实、面对面的付费咨询服务,这两天,只要你在应用软件里搜索“高考填报志愿”,各种填报的“AI神器”或“APP”简直令人目不暇接。与此同时,无论是搜索门户网站、商业类网站、甚至是培训机构,也推出了免费帮助家长考生填报志愿的软件。
为此,记者随意下载了其中一个某互联网大厂出品的“某夸”软件。
该软件需要用手机号码注册该软件才可以使用,在“AI”填报之前,你需要完善高考志愿填报信息,比如你是学生、家长还是老师?然后填写高考省份、选择高考的科目、以及高考成绩,再填写一系列自己的偏好,比如哪些地区的大学?究竟是偏向985、211、还是双一流高校?还有综合类学校、还是专科类学校以及专业大类选择等等。
最终,“AI神器”就会为你推荐可冲击学校、较稳妥学校、以及可保底学校三大类。同时,你还可以看到这些大学的就业率、读研率、留学率。
对于很多高三学生和家长而言,最大的问题也许就是根本不知道应该报考什么适合自己的专业。在这款软件上还有性格测试,你可以测试你的职业兴趣和性格,需要在线完成60道和93道题目,然后给出测评报告。
在这款软件上,除了各种智能计算之外,还可以免费向专家提问,其中有该软件的首席志愿官、科普达人、以及某高校副教授,在某位专家提问的帖子里已经有3.1万人浏览,2214个提问帖子。
在另外一款某门户网站推出的AI志愿报考软件中,只要填写分数就会跳出去年排名段的参考数值、往年该分数的去向、今年报考预测推荐,还有同分数段考生在关注什么。
在记者使用这些软件的过程中,确实没有发生任何需要付费的情况。那只此一次的高考志愿填报为何成了商家眼里的“香饽饽”?其实,你在使用这些软件的同时,可能还有另外一些服务,比如“某夸”软件中还含有一个类书书架的图标,点进去就是小说、漫画两大类内容,如果你点开其中某本电子书,平均每翻3页就会出现广告。
这些“高考志愿填报”免费软件的广告效应,更是吸引了不少高一、高二的学生家长,在其内容设置上,还有一些高中学科学习、高考信息以及从生涯指导等内容,这样一来,这些软件就可以让高中学生拉长其使用时间,并获得更多的流量。
面对这些五花八门软件上的信息,其准确性及权威性如何?AI预测的结果又是否可信,能够作为参考呢?
还有些家长担心,自己的个人信息一旦输入了某些软件内,日后是否会被商业类网站盗用等等。
事实上,付费进行志愿填报咨询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很多地方,已经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产业链。每年,都有无数人投身、又有无数人撤离。因为市场需求巨大,甚至还成为了犯罪分子眼中的赚钱新蓝海。
这些不法分子假冒“权威专家”,自称掌握“内部大数据”,骗取钱财;甚至不法分子假冒招生办工作人员或高校领导的熟人,声称可以买到“内部指标”,利用家长“花钱买指标”的心理骗取钱财。
而其中最荒诞的情况,莫过于指导你如何报考志愿的人,可能自己还没上过大学。很多所谓的“志愿填报专家”,其实就是按照公司培训过的“台词”,来给考生和家长辅导,甚至有三天培训速成的“专家”堂而皇之地坐镇招揽生意。
前段时间,“高价志愿填报收费是智商税吗”在微博上热议,在很多企业的宣传中,都号称自己掌握家长和学生不曾掌握的内幕,他们拥有的所谓“大数据卡”能帮学生查到自己在本省的排名,以及各大高校理念的录取分数线。其实,这些天价志愿填报服务,基本都是利用信息差,替你整理一些“网上都查得到的信息”来收取智商税。
这一现象也引起了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教育部就在近日于其官网发布预警,郑重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目前没有任何招生考试机构、高校与社会机构或个人开展高考志愿填报指导的合作,切勿轻信所谓的“天价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各地教育部门、考试机构和高校将组织开展“加强考生志愿填报指导服务”专项行动,为广大考生提供形式多样的指导服务。
其实,如今的市面上,有不少机构打着所谓的“专业度”推出高昂的填报志愿服务,动辄几千、高则上万,利用的就是家长和考生焦虑的心理,不少选择过此项服务的家长也坦言,“花钱不过是买个安心。”因为,毕竟如今的高考填报志愿,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才会与考生心理预期发生重大落差,而在高考志愿填报前,其学校的教师也会做相应的指导。
难道学校里具有多年高考经验的教师,还敌不过企业里这些速成的“志愿培训师”?
无论是1对1的志愿填报服务、还是“AI填报神器”,实际上高考填报志愿都是基于高考成绩和个人意愿,并基于往年某大学某专业录取的情况进行。但遇到自己的孩子,很多家长容易迷失方向。70后家长王女士表示,“虽然家长都参加过高考,但无论是专业发展、还是高考志愿填报,跟以前都不一样了,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总感觉填报志愿辅导总比不辅导强。”
事实上,因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的获取比起过去已经便捷许多。不仅如此,来自教育主管部门、各所高校的官方信息也相当权威,对于家长和考生来说,做好信息的收集与取舍,请教学校的老师不失为最稳妥的方式。
比如,“阳光高考”是教育部高校招生指定的平台,上面有招生信息、大学专业介绍、高考填报志愿系统等,信息公开、全面。对于上海考生而言,可以关注上海教育考试院的官方平台信息,包括志愿填报的日程安排、招生批次的设置、是否平行志愿等等。
此外,每一位考生手里也都有上海教育考试院编制的《招生专业目录》这本书,这是志愿填报参考的重要资料,2021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本科)招生网上咨询也正在进行中,各高校的招办老师也都会及时回复考生家长提出的问题。
面对市面上很多信息冗杂、良莠不齐的志愿填报指导的中介或平台,华东示范大学招生办主任濮晓龙表示,
“考生还是应该以官方公布的信息为准。其实,这些信息都是公开在网上,查询起来也都非常便捷,相信我们的考生都具备这样的信息检索能力。事实上,包括华东师范大学在内的很多高校,都公布了官方的招生咨询热线、网上咨询平台,以及招生组老师咨询方式,通过这些官方的渠道,都能获得比较好的咨询体验。”
那对于即将要填报志愿的高三考生和家长而言,究竟应该如何选择呢?
濮晓龙建议要考虑三个因素:首先是地缘因素,因为不同城市带来的不仅是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不同,更是视野、平台和未来发展空间的一种差异。比如上海正在建设成为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和科创中心,这五个中心的建设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就业前景;第二要考虑学校,比如“双一流”、“985”、“211”这些标签,因为这不仅仅代表着高校的一个名声,更是高校办学层次的体现,对学生个人发展来说,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学习成长的平台、机会、资源、氛围以及将来就业升学的平台和市场认可等等;第三是专业,在选择专业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能力,也要考虑该专业的学科水平、师资力量、就业前景以及往年的招生情况。
值得提醒的是,濮晓龙表示,学生考虑专业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冷热,更要考虑自身的适配度,因为专业就业前景的冷和热是相对的,是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的,因此更需要综合考虑。
高考确实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这绝不是唯一的一件大事,因此考生和家长还是需要有一颗平常心,无论是高分在手还是成绩不尽理想,只要保持一颗不断学习的心,都可以在未来创造出属于各自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