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调查结果来看,松江、闵行和青浦区是上海貉最多的地方。其中,松江是貉最常出没的区域,有78个小区、公园、绿地等地块有貉分布。松江的大部分小区,特别是泗泾、佘山一带,都是貉生活的大本营。闵行和青浦也有大而连片的貉分布。杨浦、浦东等地的分布较为零星。崇明岛目前没有貉分布的证据。
调查人员介绍,从松江本地人口中得知,过去松江水稻田遍布的地方,偶尔能看到貉在田间、河边活动,现在,作为土著居民的貉也适应了高楼林立的新环境,“貉的挖洞本领不强,所以,墙基下面现成的空洞很受它们青睐,它们只需要挖开墙基绿化带表层的浮土,就可以找到一个安全的地下宫殿。”据悉,这类利用墙基的洞占了所调查貉洞穴的80%以上。
此外,假山也是貉入住率最高的地方之一。假山不只有貉最喜欢的现成的空洞,还紧靠水边和绿化带,有丰富的水源和食物,可谓食宿无忧。
“整体上来说,郊区的新小区、别墅区、校园,有着较大的绿化面积,所以看到貉不难。人喜欢绿化率高的小区,貉也喜欢。有的新小区还没有居民入住,周边自然分布的貉已经扩散到了小区的绿化带中,率先成为小区居民。相比之下,上海市区很多路面硬质化程度较高的石库门、商业区和一些老小区中,很难看到貉的踪影。”调查人员介绍。
住在这些地方,貉吃什么呢?调查人员表示,目前还没有关于上海貉食性的详细研究,不过,貉是一个机会主义者,在野外采食严重依赖于生境、季节等因素,也就是说,周围有什么吃什么,“在我们的观察中,上海的貉喜欢在绿化带的土壤和水边寻找食物,也会偶尔吃投喂给流浪猫的猫粮和湿垃圾。”
这项调查是在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市林业总站、市公园管理事务中心指导下,由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与复旦大学王放保护生物学研究团队联合发起的。项目从长三角的城市及近郊区域开始,开展对貉、黄鼠狼、刺猬等城市野生动物的调查与研究,并期待探讨改善城市野生动物生存状况的可能。貉是“城市里的公民科学家”项目在上海工作的一个主要切入点。
调查人员介绍,从去年发起项目之前,项目组所掌握的上海野生貉的信息只有闵行体育公园、辰山植物园等城市公园基于红外监测的点位,还有一些小区居民零星的反馈。
没想到,活动发起之后,市民提供了很多信息和人力支持。仅去年项目组就陆续收到了200多条有价值的信息,就连一度被认为属于远离貉分布区的浦东、杨浦等地,都有貉的观察记录,佘山、松江大学城等地,貉的数量和分布广度远远超过之前的认知。
项目组与志愿者一起,对市民提供的信息进行了实地查验,尽可能全面地收集上海貉分布信息。最终,300多个小区有了调查人员深夜调查的身影。
去年,松江泗泾一小区爆发貉事件,种群急剧扩张的貉对小区居民正常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那么,市民如果偶遇貉,应该如何对发你?
貉是一种夜行性动物,不会主动攻击人。通常情况下,当它看到人靠近的时候,会先警戒,然后迅速逃跑。城市中的貉习惯了人类活动,从警戒到逃逸的距离比很多荒野中的动物更短,所以,造成了很多人误以为貉不怕人的假象。“我们观察过数以百计的貉,从来没有一只能让人径直靠近到5米内,更别提主动伤人了。”专家表示。
去年泗泾的貉事件起因是人类投喂流浪动物引发的,由此可见,人类的投喂可能会导致貉在局部小种群爆发。
专家表示,局部种群密度过高不是一件好事,它可能会加剧疥螨等的传播、增加种内冲突、增加对人等其他生物的影响……若是直接投喂貉,还会引发貉行为上的改变:当貉知道人类是投喂者之时,不仅会丧失警戒之心,还会主动靠近乞食。这不仅会让貉丧失野外生存能力,还会增加人貉之间的潜在冲突。
此外,作为野生动物,如果貉受到大型犬、人等的主动攻击,也会拼命反抗。遛狗时候牵绳、减少流浪猫的散养就能降低大部分宠物与貉的直接接触。如果在初夏时节看到路边有小貉,不能出于善心抚摸、带走饲养。
据悉,在调查过程中,调查人员也听过、见过很多对貉不必要的伤害。今年年初,貉上升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擅自捕捉、伤害野生貉的种种行为都被法律所禁止。如果貉的存在确实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可以联系野生动物保护部门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