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此/TRANSITION”展览于2021年7月16日至2022年1月17日在上海TODTOWN天荟的X SPACE未来主题馆举办。这是一场以城市剧烈变化为背景的展览,而参展者中,不但有艺术家、设计师,还有来自其他诸多领域的文化工作者。他们专业领域各自不同,却共同围绕上海30多年来的变化尤其是莘庄的地方文化记忆,展开了一场犹如课题探讨般的创作。
btr是一位生活在上海的作家、译者和艺术评论人,他的照片拼贴《莘庄一日》以“莘”字为墙纸,并在墙纸上展陈了一系列在莘庄街头巷尾拍摄的快照;btr的照片拼贴《正宗夫妻》,将莘庄街头公共空间里的功能性文字进行拼贴游戏,让这些文字在墙面上重新组合成一首后现代生活碎片诗。
■btr 照片拼贴《莘庄一日》
■btr 照片拼贴《正宗夫妻》
“见闻&皮二”工作组的两位成员,分别是媒体工作者和哲学博士,他们对城市里的河流以及河畔生态进行了记录,这些河流涉及走马塘、苏州河以及流经莘庄的淀浦河,通过采访和拍摄,让河边生活的人们讲述自己与河流的故事,由此形成摄影、视频作品《常在河边走》,同时也让当代艺术作品具有了在地性。
■见闻 照片《沿苏州河行》
■见闻&皮二 照片、视频《常在河边走》
厉致谦是一位字体设计师和研究者,他以莘庄业已消失的167个自然村名和如今莘庄的居民小区名称为素材,创作了空间装置作品《彼此》。莘庄的老地名被书写在一块块铺路石上,直接映射在如今的莘庄居民小区名称以及窗外的莘庄新兴都市图景中,展现了城市化进程给一个地方带来的最直接而深刻的变化。
■厉致谦 空间装置《彼此》
席子(席闻雷)坚持十多年深入拍摄上海变化中的城市景观,从里弄到洋房中的各种建筑细节、结构以及居民的生活,到更大的社区景观变化,他总是在第一时间记录着老上海的消逝过程。通过参展作品《忒修斯之城》,他发问:如果到最后,所有的房子乃至居民都不是原来的延续,那,这座城市还是原来的城市吗?
■席子 摄影《忒修斯之城》
声音艺术家殷漪邀请观众在跑步机上跑动中聆听城市的声音,这些声音包括展场户外实时的城市声音,以及他从十多年田野录音中挑选出的60条上海城市里的声音,他希望和观众去共同体验那个“被聆听和录音塑造的城市”。
■殷漪 声音装置《上海 2021》
艺术家张如怡的录像作品《利器》中,一双高跟鞋反复踩踏一块镜子,镜子里反射着一些楼顶的局部和缓慢移动的云层。而湿版摄影作品《物犹如此》拍摄了干瘪的仙人掌在强光下的萎靡形态。
■张如怡 录像《利器》
建筑师周渐佳特地为X SPACE未来主题馆定制了空间装置《观察者》。当她第一次进入展厅时,就被窗外的城市、自然和人工构筑物交织的景象震撼了,她希望能在作品中捕捉这种陌生感。两件《观察者》分立于两个展厅,通过机械的运动与对折射、反射的操作,将展厅内的展品、窗外的景色和进入的观众拼贴在一起,再通过装置中的窗口呈现,就像两位沉默的观察者。
■周渐佳 空间装置《观察者》
本次展览的特邀研究项目《东吴志》,邀请到上海县和闵行区的地方史专家、多种地方志的编撰者褚半农先生,他以莘庄和已经消失的东吴村作为样本,为展览提供了一个鲜活而富有历史深度的个案。
■褚半农 《东吴志》当地农具
《东吴志》是褚半农先生近期所编撰的村志的书名,东吴曾是莘庄地区九大行政村之一,褚半农先生出生、成长于此。1980年代起,东吴逐步进入城市化进程,并最终在2012年“撤村改制”。本次展览展示了东吴地区在各历史阶段的地图、1990年代前东吴村民的日常居住形态和环境、生活用品和农具、票证以及当地谣谚等。展出的图像、文献和实物等,都是褚半农先生在近40年修志工作中所积累的海量资料中的一小部分,帮助人们透过这一普通江南村庄昔日社会和文化形态的初步了解,进一步理解莘庄、闵行乃至整个上海和郊县在过去三四十年间的变迁和发展。
■褚半农 《东吴志》中的绞圈房子
这是一个以莘庄的变化为背景的开放式命题的展览,通过展览反映了上海人在经历30多年剧烈变化过程中的丰富而复杂的感受,由此激发观众对于当代生活和社会轨迹进行更为广泛和深入的思考。
而本次展览举办地X SPACE未来主题馆处在莘庄TODTOWN天荟—悦麟1座的38层。这样一个全景式俯瞰整个莘庄地区风貌并可眺望陆家嘴三大标志性高楼的展厅,则为展览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外景墙。
“彼此/TRANSITION”
展期:2021年7月16日—2022年1月17日
地点:上海市闵行区莘庄地铁南广场南公交枢纽X SPACE未来主题馆38楼
艺术家:btr、见闻&皮二、厉致谦、席子、殷漪、张如怡、周渐佳
特邀研究项目:褚半农
策展人:施瀚涛
开放时间:每天10:00-18:00
通过“X SPACE未来主题馆微信小程序”提前1天预约,免费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