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妹妹”走了……今天凌晨,一代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去世的消息令人伤心难过。
巧的是,今晚就有一场越剧《西园记》将在上海保利城市剧院上演,《新闻晨报·周到》记者下午赶在演员走台之前采访了王文娟的学生、著名越剧演员王志萍。
王志萍说,直到现在也不能相信老师离开的事实……在她心里,王文娟如师如母,更是“yyds”。
王志萍告诉《新闻晨报·周到》记者,疫情开始以后王文娟老师就一直在医院疗养,“我第一次带李旭丹去看老师的时候,她还戴着口罩指导我们,她一心想着越剧,在医院没有事做真的把她闷坏了”。
因为疫情的关系不方便回家,这一年多来王文娟和学生们的联系主要是通过电话和视频,“她的生命力很顽强,我们作为学生,也尽量要给她带去开心的信息,总是不断地发些演出的信息、视频给她,让她感到安慰。”
下午接受采访时,王志萍说,一直到现在为止自己也不能相信,“因为我觉得她的精神状态和思维、精神面貌一直很好,95高龄了她也不落伍。所以我一直到昨天都觉得,她身上一定会发生奇迹,因为她的生命力实在是太顽强了,求生的愿望也很强。”
王志萍说每次去病房探望王文娟,只要讲到越剧,王老师就有用不完的劲儿,“我们跟她说准备复排《春香传》,等她出院一定要帮我们把把关,也是想给她一种希望,她很开心,她说还有很多想法想跟我们一起完成。”
一直到去年的12月,王文娟还创作了最后一个作品,就是她亲自谱曲的毛主席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用越剧王派的风格呈现。
“这个节目我们刚刚在建党一百周年期间演出了,参加了戏曲中心的评比还得了一个奖,她应该很欣慰。我知道她心里一直牵挂这个曲子,结果,发生了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王志萍说,在乐队配排第一次合成以后,她第一时间把曲子发给了老师的女儿,让她放给老师听,当时老师已经昏迷了,但是一听到曲子,眼睛突然就睁开了,眼中还流着泪。
这就像一个奇迹,可见这件作品在艺术家心中的分量,“相信这个作品的传唱度会很高,这是老师留给我们的最后一个作品,”王志萍说。
王志萍透露,去年9月教师节的时候,知道老师在医院很怕闷,家人把她平时喜欢的书法用具都拿去了病房,当时正好越剧院有一档网络直播,她就斗胆跟老师提了一个要求,能不能写一幅字:“王派艺术、薪火相传”,她一口答应。
她也是后来才知道,因为很久没有动笔了,王文娟老师为了写这两幅字花了很长时间,这也是她的最后一幅字了,很珍贵。
最后这段日子王文娟老师的状态有些起伏,有一段时间比较好了。她好的时候最经常说的就是,要把王派艺术发扬光大。
“她讲话一直很含蓄,但是有一次我带着学生去,她突然说了很多话,说了很多期许。”
其实老师不说王志萍也知道,老师是希望她们能够多演出,把王派发扬光大,“我希望这也是未来我们所有的王派学生的愿望,能够扎扎实实地去把这件事做好。这是对老师最大的慰藉。”
王志萍说自己很小就离开妈妈开始学艺,所以跟王文娟老师相处的日子甚至比跟亲生母亲相处的日子都多,所以老师在她心目中始终都是如师如母。
她对学生的关爱,各个方面都希望能做到完美,她在艺术上是绝对追求完美的人,生活中的她也非常“时尚”。
王志萍透露,晚年高龄的王文娟很快学会了用微信,看着学生们发来的视频、音频十分高兴,也可以时刻了解越剧事业的发展,有时候排戏稍有懈怠,王文娟老师一看微信就“有数了”,毫不客气地说,“你们怎么还不演出,我真替你们着急……”
不仅日常生活与时俱进,王文娟在艺术上也从不停止,“她永远走在创作的路上”,王志萍说。
比如创作这首《蝶恋花·答李淑一》的时候,她就突然就说“我要学评弹”,说学就学,还常常哼给王志萍们听。
王志萍说“我们戏曲演员也是蛮寂寞的一门艺术,但是我们心里实实在在地希望能够有更多机会演出,给到观众更多好的作品。老师的境界更高,她这一辈子从农村到城市,成为一代宗师,可以说是yyds(永远的神),她在我们心目中也是‘永远的女神’,永不落幕。”
女神当然永远美丽,采访最后,王志萍还透露了一个小细节——“王文娟老师90岁纪念演出的时候,你知道她出场之前跟我怎么说的?她说我如果站得住的话你尽量不要扶我。她当时可是穿着高跟鞋啊,而且当时的地毯很厚很软,我们穿着走都觉得困难,但是老师依然坚持,她不想有人扶着在观众面前显老态,她还是想把年轻美好的形象留在观众心目中。”
可见王文娟作为一代艺术大家在台上的一丝不苟,她也确实是观众心中永远的、毫无争议的“yy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