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直播中突发状况,什么才是主播们正确的应对方式? - 周到

新闻直播中突发状况,什么才是主播们正确的应对方式?


作者:沈坤彧
编辑:沈坤彧
时间:2021-09-30 11:08
新闻主播的人生里没有两天是一样的。这不仅是指他们每天播报的新闻内容都不相同,同时,也意味着他们随时可能面对种种突发情况。

有时候演播室会出故障,偶尔也会临时被抓去别的节目顶班。在所有突发状况中,提词器出错或许是最常见的。提词器是演播室里设置的一块电子屏幕,面朝主播,每条要播出的新闻内容都会在屏幕上滚动显示。正常情况下,主播们是凭借提词器所提示的内容播报新闻,但因为是电子产品,有时难免出现一些故障,比如跳帧或者黑屏。

前一阵,杭州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中,一名男主播在播报第一则新闻时便遭遇提词器故障。镜头显示主持人立刻停止播报,并拿起遥控器一通猛按,引发了播出事故,旋即登上热搜。从吃瓜群众们针对此事的各种冷嘲热讽中,我们发现,大众对于电视新闻的专业领域其实一无所知。

新闻主播究竟是一份什么样的职业?一名合格的主播是怎么炼成的?面对难以预料的突发情况究竟应该怎样应对?本报记者和东方卫视主播何卿聊了聊。

提前做足各种预案

直播是大于天的事

何卿从2011年起担任东方卫视《看东方》栏目早新闻主播,今年是第10个年头。早上7点,她准时出现在直播镜头里,向这座城事早起的人们问好。7点档的节目,按照台里规定,主播必须在5点半到岗。她有近一个半小时的准备时间,除去短暂化妆,剩余的时间基本都用来备稿。

“是‘备’稿,不是‘背’稿。”华山路上的咖啡馆里,坐在对面的何卿用手指轻点桌面,强调发音相同的两个字可能在听觉上给人造成的误解。这天早上她没有直播,但下午需要完成一档外拍节目。正如我们本文开头所说,主播的人生里没有两天是一样的。

“所谓备稿就是打开台里内部的新闻系统,在里面找到当天要播出的新闻稿件。虽然没有办法逐条背诵,但必须要通读所有稿件。及时发现有没有生词,以及停连重读的地方,这些都是非常基础的准备,但又是很重要的。”

在新闻直播时,现场提词器出现跳帧或者黑屏是非常常见的情况。对于实战经验丰富的主播们而言,它甚至都不能算是突发状况。“因为它是个机器,是机器就有可能出现故障。成熟的主播不会过于依赖机器,因为他们知道,最值得依赖的始终是自己。这就是说,你每次上直播前都要做足预案。”

为了应对提词器可能出现的状况,通常主持人上台前还会准备纸质的稿件,每播下一条新闻之前提词器和手头的稿件要做到同步。这样,即使提词器跳帧或者黑屏,还可以凭借纸质稿件进行播报。但直播的新闻内容经常会进行更新和调整,比如将前后的播报顺序打乱,或者根据直播时长随时拉掉一些内容以及新增一些内容,甚至有时候新增的是口播。所谓“口播”,是指只有主持人出镜,这相对来说是较大的挑战。

因此每名主播面前还会放置一台链接内部系统的电脑,

“责任编辑会实时调整串单,系统就会及时显示。通过电子系统,主播和导播、责编以及整个工作系统是联通的,能随时看到调整。“

有了多重保障,即使提词器出现问题,手上还有稿件和电子系统,就能做到心中不慌。当然最重要的备案还是人的大脑,有一些关键的新闻因素是必须熟记于心的,即使手里没有任何文字稿件,也不能出错。”

此外,由于电视是多工种协同作业的性质,就意味着主播还要和各工种人员之间进行沟通,提前准备预案。“比如我经常会和导播、责编沟通,如果我们遇到提词器故障怎么办,是你把我切走切进宣传片还是怎么样?”

每天上午9点,《看东方》早新闻直播结束后就是节目组的编后会时间。食堂工作人员会推着小车,在主播们下直播10分钟前将早餐送到会议室。“我们一边吃着早餐,一边探讨当天直播中各工种碰到的问题。某一位主播在某场直播中遇到什么突发状况,他当时采取了哪种处理方式,是不是还可能有更好的办法,所有的问题都要在当天消化解决。”

整个融媒体中心也会组织各种各样的应急预案演练。“比如说S1演播室突然遭遇某种故障,我们现在要转到S6演播室,整个转移的过程各工种,包括音响、技术、导播等各工种人员和主持人要怎么协同配合,把整个过程模拟一遍。”

每次演练都有不同主题,有时是针对导播室的故障,下一次可能就是直播过程中包括提词器的故障,或者外来信号的干扰等状况。“这是我们的常态化演练,对于每个工作人员而言,直播都应该是大于天的事。”

用功方知天高地厚

登台当然舍我其谁

在做足各种技术层面的预案后,剩下的就是心态层面的问题了。

“越是面对突发性事件时,主播越要有一个镇定的心态。随着年纪渐渐增长,我日益体会到主播心态修炼的重要性。你的心态越平和,发挥就越好。紧张是大忌,一紧张正常的动作就打破了,变形了。”

10年前,何卿第一次上《看东方》。她现在回忆起当时,“前半场是很紧张的,人一紧张声调就会偏高。”她的搭档立刻感知到了,但受限于直播时严禁交谈的规定,当时只是递去一个安抚的眼神,冲她笑了笑。这已经足够了,“我立刻就放松下来了。”

“老戏骨”濮存昕有一次看完何卿女扮男装主演的话剧《奥赛罗》后对她说,“用功方知天高地厚,登台当然舍我其谁”。这句话虽然是送给作为跨界话剧演员的何卿的,但同样适用于她的本职工作。

“作为主播,我们在台下要谦卑,要虚心学习。一旦坐到主播台上,聚光灯照向你、摄像机打开来对准你的时候,则一定要自信。自此以后,每次走上主播台或者舞台的时候,我都会对自己说这句话。”

一名主播的自信程度,很大程度上是由其职业素养积累的程度所决定的。“你播报的每一条新闻可能就几百字,比如孟晚舟回家的新闻,短短一、两分钟,但你必须对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都有充分了解,就是说你内心的基础要在。”

这属于常规报道的范畴,主播们还经常会进行一些主题性报道,即针对某一突发事件,或者当前宣传重点的报道。“这类报道需要和很多相关专家进行交流,而这些专家都是各行各业里的顶尖人才。你在进行访谈前要花大量时间对事件本身、对相关领域充分了解,让自己尽可能更专业。只有你功课做到位了,坐在台上才能有底气、不心慌。”

每一次坐到主播台上,或者每一次作为主持人站在盛大晚会的舞台上,即便是工作了三、四十年的资深主播,多少也会有一点紧张。但适度的紧张是需要的,它可以避免工作中产生的疲沓感。”对于一档新闻直播节目而言,安全播出是最重要的。

“我始终用零失误的标准要求自己,但常年日复一日保证安全播出其实就像跑马拉松一样,并不简单。因为人总有懈怠的时候,就像跑马拉松也总会有濒临极限的时候。”

心态不是某种恒定的元素,它需要经常进行调试,在紧张和松弛中找到一种平衡。何卿因此开始了系统性的心理学学习,“按照加尔韦在《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中的理论,紧张意味着我们体内能量的流动被切断了,但能量的自然流动,是潜能发挥的关键,甚至就是潜能发挥的过程。所以,四舍五入来讲,紧张就会影响潜能发挥。心理学经常会给你带来一些启发,让你更了解身体和心理的链接机制。”

冰山的主体越坚固

呈现出的冰山一角才更挺直

新闻主播们微笑着凝视电视屏幕前的观众,他们用稳定的语速和节奏告知天下大事,他们的存在似乎天然有一种让人信赖的力量。最有说服力的例子是2009年去世的前CBS主播沃尔特·克朗凯特,他曾被广大电视观众称为“全美最被信赖的人”。

这种信赖感很大程度上是由主播的外在构成的,比如穿着。

“穿衣是一名主播的职业素养之一,宗旨永远不是把自己打扮得多光鲜亮丽,而是要得体。我们是配合新闻主题穿衣的,如果你没有这种职业敏感,很容易出问题。”

有一次,何卿参加了前外交部副部长傅莹女士举行的小范围分享会,分享的就是自己的职场穿衣心得。“联想到自己的工作真是太感慨了,我们穿衣必须遵从职业规范和要求。在这个基础上,再挑选符合你脸型以及个人气质的正装,设计和颜色也可以适当时尚些,我个人比较喜欢马卡龙色和莫兰迪色。”

何卿将主播展露在观众面前的外在表现称为“冰山一角”,“在他们看不到的地方,才是冰山的主体。主体越坚固,露出来的那一部分才会显得更笔直、挺拔。”看不见的冰山主体里藏着什么?她认为,那里有一个人走过的路、见过的人、读过的书,以及经历过的事

当她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专业毕业后,并没有第一时间进入主流媒体。“我经历过三年职业生涯的低谷期,但换种眼光来看,它也是我的积累期,所谓‘厚积薄发’。”

一天,何卿去人民大会堂看演出。“台上一排央视主持人,每个人都有大段大段的硬词,每个人也都非常自如地背下来。我当时觉得,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啊。但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撒贝宁,他排在最后一个,也唯独他的语言是让我完全入脑入心的。为什么呢?我后来悟出来了,他是在用自己的话表述,你永远要说自己的话。”

如果此前她多少有些心浮气躁,这次观看演出的经历则让她完全沉淀下来。“我从此每天进行严格的自我练习,背诵唐诗、宋词和当天的重要新闻,并且用自己的理解法来背诵。”

毕业三年之后,上海广播电视台举办全球主持人大赛,何卿一举拿下冠军,进入东方卫视。

主播是渴望年老的职业

追求自我表现是大忌

克朗凯特在晚年回忆起自己第一次作为主播出镜的经历,那是在1962年。他当时尝试了一种新的发声方式,带着点百老汇的风格,并且刻意提高了自己的分贝。下了节目,他的一名好友兼同事朝他大吼,“你想卖什么给我呀?你播送新闻的时候就像个推销员。用力过头了,放平静点。”

过分渴望突出自我是主播们的大忌,即使是像克朗凯特这样伟大的主播也难以避免此类错误。

“对于一些初出茅庐的主播而言,难免会渴望展现自己的个人风格,追求脱颖而出,但当他们有这种心态的时候,往往适得其反。”

何卿的经验是顺其自然,“一名主播的辨识度源于你本身是个什么样的人,而决定你是什么人的,则是平日里一点一滴的经历和付出所形成的积累。”

她讲起去年疫情严重的时候,各类晚会、活动不得不取消,自己的工作也因此严重停摆,她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话剧《奥赛罗》的排练。“当时全国的剧场都很萧条,极度困难时期,上座率只有30%,但我们80多岁的老导演陈薪伊一如既往、有条不紊地展开工作。这种定力给了我极大的震撼,它展现出一种强大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正是身处疫情中的我们所需要的。”

当《奥赛罗》在去年7月正式上演的时候,张文宏教授也来到现场,鼓励剧场重新开放,这给了众多戏剧人以希望。

这些很可能是一生一次的经历叠加起来,转化为思考和感悟,反哺到她的工作中去。“主播是一份渴望年老的职业,你不太会有年龄焦虑,因为随着时间推移,一切经历和感悟都会慢慢沉淀发酵,会让你越来越感受到职业的魅力。”

何卿相信,一个人在自己的职业道路上可以走多远,很大程度上是由自己如何处忙与处闲决定的

“处忙是一种能力,得以面对繁杂的工作有条不紊。但职业的长跑中,处闲往往更重要,这是我10年主播工作中最重要的感悟。相比年轻的时候,我现在更善于处闲。”

处闲的重要方式之一是阅读,她多年中保持每月开列读书清单的习惯,并将清单贴在书桌正面,保证一抬头就能看到。每读完一本书,便根据自己的喜好在书名后打√或者打×。

有时,她以阅读志愿者的身份去图书馆和读者分享好书,主持作协、出版社的新书分享作家沙龙。“阅读不应该是一个功利性的行为,但工作里面那么多需要表达的东西,不阅读是不可能去完成的。”  


克朗凯特留下过一句经常被同行后辈们引述的话,“我无法想象,一个人如果不为生命这一游戏付出一切,竟能获得成功。”

随着时代发展和传播方式发生改变,如今的主播正面临更多挑战,成功对于他们而言也变得更难。

“以前传统的新闻播音员角色,在这个时代是没法想象的。”

何卿说,以她自己为例,她的身份是多重的。除了同时担任电视台几档新闻和文化类节目的主播,还在各类晚会、活动中出任现场主持人。“传播的方式一直在变,我们现在还经常要用手机独立完成小视频,在这个过程中你必须独立承担采访、编辑和剪辑的工作。”

一名主播正是在这一切多元化的任务中得到磨炼,让自己具有更强的业务能力。

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一点:何卿认为主播和其他行业一样,在做好这份工作前,首先要学习的是如何做人。“作家潘向黎和我说过一件事,她之前在某个场合结识了奚美娟老师。奚老师拿出一份封了塑胶的剪报,送给了她。这是潘向黎很多年前写的文章,奚老师看了喜欢,就塑封保存了。这是一件很小的事,但体现了人性中一些美好的部分。她们一个是著名表演艺术家,一个是著名作家,但在这些身份之上,她们首先是真诚美好的人。”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网络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