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有了“身份证”,苏州河两岸打造“植物科普带”,一起体验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 - 周到

植物有了“身份证”,苏州河两岸打造“植物科普带”,一起体验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


作者:郁文艳
编辑:郁文艳
时间:2021-10-24 15:34
“这是桂花,这是复羽叶栾树。”今天,本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市绿化市容局生态体验行活动举行,苏州河两岸绿地以及普陀区长风5A绿地里的部分树木有了“身份证”,绿化部门及市民代表为它们挂上了辰山植物园制作的植物铭牌,只要扫一扫铭牌上的二维码就能获悉详细的树木科普知识。


苏州河两岸“生活秀带”将被打造成“植物科普带”

植物园、公园里的大部分乔灌木都有植物铭牌,但校园里、公共绿地里、社区绿化里的植物却未必。2020年,辰山植物园推出了“校园植物课堂”项目,开发了相关系统,免费为有需求的学校制作、悬挂植物铭牌。“目前,我们已经为110所学校挂上了定制的植物铭牌,还前往30多所学校开展植物科普讲座。”辰山植物园科普部工作人员介绍。

如今,这个项目逐步向公共绿地、社区延伸。今天,苏州河两岸公共空间及普陀区长风5A绿地里的部分植物也有了铭牌。“复羽叶栾树其名称来自于典型的二回羽状复叶。夏季开花,花呈大型圆锥花序生于枝顶,花谢后蒴果膨大呈灯笼状悬挂枝头。”市民杨女士试着扫描了复羽叶栾树的二维码,除了名称等基本信息外,还能了解到该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并通过更多的彩色照片观赏到不同季节的植物面貌等。“看到不认识的树木,通过扫二维码,就能详细了解。在苏河边带孩子游玩的同时还能增长植物知识,为孩子埋下了一颗亲近自然的种子,确实不错。”杨女士说。

市绿化市容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植物铭牌是重要绿化科普设施,苏州河两岸种植了大量新优植物,通过挂牌可让市民游客在休憩的同时了解植物,认识自然。目前,苏州河两岸公共空间已新增130块植物铭牌,涵盖42个树种。未来,苏州河“生活秀带”将被打造成“植物科普带”,进一步提升公共空间的文化内涵和科学品味。

未来一周,全市公园有丰富生态活动

今天,在长风5A绿地启动的生态体验行活动共设置10个科普展位,包括海洋蓝碳之约、镜片里的苍穹和云间飞羽等内容,比如上海市林业总站的主题是“爱‘沪’野生动物”,展示了林地里常见的昆虫、植物种子等;上海动物园以乡土蝴蝶和蝴蝶折纸为特色;上海植物园展示“多彩树叶和昆虫”;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科普城市困难立地造林。上述生态体验行活动通过闯关盖章的方式开展,让参与市民在互动游戏中体验生物多样性。

据了解,接下来一周的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期间,全市动植物园、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等将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科普活动。市民可根据相关安排,前往上海植物园观赏秋季花展,走进上海动物园探秘“飞舞的精灵”,相约共青森林公园享受菊花盛宴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此外,还将开展“绿化大篷车”开进广场,园艺大讲堂走进公园,“清洁湿地”进入保护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自然保护意识融入市民生活,让市民亲身体验上海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之城建设成果。

视频来源:郁文艳
图片来源:郁文艳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