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映的影片《第一炉香》开场第一幕当中,出现了不少使用香的场景镜头。有人认为:镜头当中这香的使用方式,预示着女主角的悲伤命运,香快速焚烧了自己,而把香气留给了别人。
那么,《第一炉香》中究竟使用的什么熏香方式?香文化是否已经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近日,上海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成立了香文化专委会,同时举行了“申香杯”香事用具精品展,晨报记者就此与学者、中国传统香学家、上海工艺美术行业协会香文化专委会主任吴清先生进行了一番对话。
晨报:最近上映的影片《第一炉香》是根据张爱玲创作的中篇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改编的。那个年代所用到的熏香方式和我们今天看到的有什么不同?沉香屑指的是什么?
吴清:《沉香屑·第一炉香》是传奇小说家张爱玲著名的短篇小说,开头是这样写的:“请您寻出家传的霉绿斑斓的铜香炉,点上一炉沉香屑……”虽然小说内容并非专门写香,乃是一个悲情物欲的故事。但这个历史时期,在南方以香炉焚沉香碎屑的确是比较流行的,在施叔青《香港三部曲》中亦有类似焚沉香屑的描写。
沉香屑即是将较为普通的壳子、虫漏类沉香或吊口类沉香通过刮削或碾碎的方式加工成碎屑粗粉末状。
其使用方法为:在香炉中放入专门的香灰(无杂质无任何味道的香灰,福建广东地区亦称为牙灰),用香匙将香灰堆成小山形,再用香箸在中间开一个小孔,将烧红的香炭放入孔中,再于孔上放少许香灰,用香匙抄一些沉香碎屑放在孔洞上,倾刻沉香受到炭火的熏烤,香气袅袅升起。
这种焚香方式至今尚存,其特点为出香快速而猛烈,但烟气较大。现在通常都会使用隔火煎香的方式以减少烟气。如果在户外或场地较大的室内直接焚沉香屑效果还是不错的。
晨报:在你看来,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大多爱香的原因是什么?
吴清:香在中国古代不仅仅是怡人的气味,更是代表了优秀的道德品质。先秦元典《尚书·君陈》曰“明德惟馨”,古人认为真正完美的品德才是干净芳香的。因此古代文人常焚香默坐以馨香养德。此外馥郁的香气亦能怡情养性,读书、弹琴、闲谈、品茶…时焚香以清心悦神、散慮忘情。
晨报:有人认为,研究中国文化,如果不研究香,就是不完整和不全面的,也难以揭示中国文化的精髓与真谛。对此怎么看?
吴清:宋代宰相丁谓在《天香传》中谓“香之为用从上古矣,所以奉神明,所以达蠲洁。三代禋祀,首惟馨之荐。”中华民族用香的历史能追溯至上古时期,目前考古发现在六千多年前的红山文化及四千多年前的良渚文化均有用香祭祀的习俗,数千年来以香祭祀祖先、山川等礼仪伴随着整个中华历史。《左传·成公十三年》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仪式在古代是国家最重要也是最高等级的大事,而香又是祭祀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此外自唐宋以来,香又进入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琴棋书画、茶酒香花”组成了中华民族风雅美好的生活艺术,宋代人所热衷的“焚香、点茶、挂画、插花”至今仍然流行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成为了热爱和平,享受美好生活的象征。
晨报:听说在上海,香文化现在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能否介绍一下?
吴清:香文化已经成为了上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目前上海市已有市级与区级多个以香文化为特色的非遗项目。其中大多是以传统香品制作为主,像我们这样以江南地区香文化为核心的非遗项目是非常少见的,也可能是全国唯一的香文化非遗保护项目。相较于香品制作技艺非遗项目,我们更为全面的继承了传统香事文化,从历代各种材质香具的制作、香料的考辨与香品的制作,香室与香席的布置设计艺术,香事的礼仪等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传统香学体系。目前已经出版了《澄怀观道·传统文人香事文物》、《廿四香笺·传统二十四节气用香》、《炉瓶三事·传统香器具研究》三部传统香文化专著。
晨报:发现身边不少朋友开始佩戴香包,为什么现在喜爱香文化的市民越来越多了?
吴清:我认为传统的香气是沁入在中国人的血脉中的,一缕沉檀兰草的清香能唤起人们心底深处之思古幽情。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繁荣,人民生活富足安逸,美好优雅的生活方式成为了大家追求的目标,传统文化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与快速发展。近年来吃茶品香、佩戴香包、馈赠香礼越来越成为许多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传统的香文化使生活更美好!
晨报:我们之前看到香的器具,很多是在影视作品当中或者是佛教寺院,今后这些器具会更多出现在市民生活当中吗?
吴清:许多影视剧中的香器具本来就是源于古代的生活,其中一些非常优秀的经典香具至今仍然受到人们的喜爱。陶瓷、金属、漆器、竹木雕刻、玉石雕刻等工艺精湛、制作精美的香器具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欣赏与收藏的艺术品,既可居家陈设呈现家庭的文化品位,又可焚香怡情增添生活雅趣,因此香器具会更多的进入市民的生活中。
晨报:前段时间在多伦路文化街展出的香事用具,很多展品堪比艺术品,让人惊叹,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这次展出的香事用具展品
吴清:这次展出的香事用具来自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从材质而言有陶瓷、玉石、竹木、角质类、金属等,其中以陶瓷为主,国内著名的传统陶瓷产地景德镇、龙泉、宜兴等均有非常优秀的作品参展,其中,仿宋代湖田窑影青瓷鸭熏、仿宋元龙泉青瓷狮钮熏炉、彩绘海水神兽三足炉、仿剔红雕漆落花流水香盒等均为目前国内外同类香器具中的顶级精品。
此外,参展作品中玉石雕刻及木雕、金属工艺的香器具亦颇有特色,白玉仔料留皮巧雕荷花香插、端石雕灵芝香熏、铜研山香熏、“一生香随”嵌白玉香囊式戒指等皆是设计新颖别致的优秀作品,这些风格时尚且精致实用的作品皆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有着较好的推广前景。
中国传统香学家
上海工艺美术行业协会香文化专委会主任
长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验中心虹桥香事馆馆长
上海市长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江南传统文人香事”代表性传承人
上海长宁清禄书院理事长
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