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鞍华王安忆直面《第一炉香》恶评:“(如果选错演员),那是一个判断的错误,而不是一个底线的错误” - 周到

许鞍华王安忆直面《第一炉香》恶评:“(如果选错演员),那是一个判断的错误,而不是一个底线的错误”


作者:孙立梅
编辑:孙立梅
时间:2021-10-31 11:02

出乎工作人员和现场观众的预料,是许鞍华导演自己主动提到“马思纯”的名字的。

——10月29日晚,导演许鞍华、编剧王安忆现身上海“《第一炉香》私享观影会”。这是自《第一炉香》10月22日上映以来,甚至可以向前追溯到2018年底《第一炉香》的演员阵容公布以来,影片编、导首次同时出现在观众和媒体面前。

与主创团队的低调含蓄形成强烈对比的,是近三年时间里围绕影片展开的各种争论,尤其正式上映之后,该片更以各种形式和话题,频频登上娱乐新闻热搜榜,收获了众多冷嘲热讽。

而从数据来看,有张爱玲原著的名声在前,导演许鞍华、编剧王安忆、摄影杜可风、服装造型设计和田惠美、配乐坂本龙一等超豪华制作阵容在后,这样一部顶配班底的影片,截至10月31日上午9点,上映10天累计票房4869万元(猫眼专业版),猫眼口碑7.3分,豆瓣评分则低至5.5分。


无论是相比同档期其他影片,还是与许鞍华之前作品的票房和口碑相比,这个成绩,无疑都是令人沮丧的。因为影片所面临的众所周知的尴尬,就在活动开场之前,主持人还在被制片方嘱咐:尽量不要提到女主角。

大家都没想到,是许鞍华自己先开的口,她说“好像在上法庭一样的,非常被动,可是我不吐不快”。

“网上很多人都说我跟蒋雯丽很熟,所以我就给了马思纯双黄蛋(2016年第53届金马奖,马思纯周冬雨凭借《七月与安生》双双获评最佳女主,这是金马史上首次影后双黄蛋,许鞍华是这一届评审团主席);

然后呢,又因为我跟她家的关系,(把《第一炉香》中“葛薇龙”的角色给了马思纯)。那我发誓,我是从来不会因为个人关系而cast一个演员的,也不会因为我喜欢一个人就cast这个。

可能我会看错,因为可能TA不是很适合这个角色,只是我觉得TA适合。但那是一个判断的错误,而不是一个底线的错误。所以我必须、必须说出来。”

许鞍华评价马思纯表现“中规中矩”

在对《第一炉香》的批评当中,饰演女主角“葛薇龙”的马思纯,承担了一大半的骂声。

对马思纯的质疑始于2018年底。当时《第一炉香》将被改编成影片并由马思纯出演“葛薇龙”一角的消息传出之后,马思纯就在微博上分享自己对《第一炉香》的读后感:

“张爱玲说,见了你,我就低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我感动但不羡慕。你在我心里哪怕已是百转千回日复一日,如今我也只会祈祷念念不忘,会有回响。因为之后我将知道,张爱玲的卑微换不来她的爱人。低到尘埃里,一生只会发生一次。因为爱,不是一个人的卑微。而是两个人的勇敢。——读《第一炉香》有感。”

▲电影《第一炉香》海报

这则青春文学气息十足的读后感,遭到张迷们的一致痛批,认为如果把《第一炉香》理解成青春爱情小说,这样的“葛薇龙”人选是无法令人信服的。

除了对张爱玲小说和角色的理解,马思纯时胖时瘦的身材也一直受到张迷诟病。张爱玲原著中的葛薇龙,“她的脸是平淡而美丽的小凸脸”,即便是娇小的姑妈也嫌弃她太瘦,而无论是之前流出的剧照,还是影片上映之后大银幕上的马思纯,身材甚至可以用“粗壮”二字形容,毫无上海女孩精巧纤细的气质。

姑且不论演技如何,联想下其他演员为了接近角色积极增肥或者减重的先例,马思纯仅在“敬业”这一点上,就已经输了一筹,失掉了观众最起码的同情分,也拱手错失了这次极其难得的在个人演艺事业上更上一层楼的良机。再加上男主角是高大健硕的彭于晏,于是就有了“第一炉钢”的调侃。

▲电影《第一炉香》剧照

许鞍华之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过,《第一炉香》的女主角很难选,纯新人扛不起这么重的戏份,对当红小花也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最终选择马思纯,是因为看过《七月与安生》之后,觉得马思纯的爱情戏很好。

问题是,即便是拍爱情戏,1930年代末的《第一炉香》,与21世纪的《七月与安生》或者《左耳》,也是不一样的概念。于是,观众看着《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无论是穿着丹宁布学生装还是小碎花洋装,永远都是目光灼灼、嘴唇微张、一副“想要问问你敢不敢,像我这样为爱痴狂”的英勇表情。

——这种落差,基本对应了马思纯对《第一炉香》的读后感。她未必欠缺演技(毕竟得过最佳女主),但她的演技可能流于单一了。她可能是“七月”或者“黎吧啦”,却很难令人相信这是“葛薇龙”。

虽然在观影会上澄清启用马思纯绝对不是因为“关系”,但在随后接受媒体专访时,被问及如何看待马思纯的表现、给她打几分,许鞍华显然还是非常谨慎的:“我为什么要给她打分呢?我又不是网友。”

在记者追问之下,许鞍华给出了四个字评语:中规中矩。

许鞍华的评价,毫无疑问是出于一个厚道的前辈导演对于后辈演员的小心呵护。毕竟,这样高成本的制作,这样豪华的班底,这样资深的导演,怎么可能容忍女主角的表现只是停留在“中规中矩”的水平上?许鞍华接着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我觉得她的表现是中规中矩的,拍出来是中规中矩的。我选她的时候,当然不希望光是中规中矩啦。但演出来的结果,就是这样。”

许鞍华“拍《倾城之恋》比现在难过大概100倍”

《第一炉香》是许鞍华第三次执导张爱玲作品改编影片。之前的两次,分别是1984年《倾城之恋》和1997年《半生缘》。

此外,2009年,根据张爱玲同名小说改编、王安忆编剧的舞台剧《金锁记》在沪港两地排演,上海版的导演是黄蜀芹,香港版的导演则是许鞍华。那是许鞍华首次也是迄今唯一一次执导舞台剧。

许鞍华自陈平生两大爱好就是看书和拍电影,张爱玲是她喜爱的作家之一,能翻拍张作当然是一举两得。但张爱玲作品也是出了名的难拍,即便是对出道即成名的许鞍华也并不例外。

《倾城之恋》由周润发缪骞人主演,远远说不上成功,导演本人也承认并不满意,她笑言拍完《倾城之恋》,“比现在难过大概100倍,可能(现在已经)是老皮老肉吧”;倒是《半生缘》,虽然上映之初反响平平,反而几年之后,黎明吴倩莲以沉静内敛的气质,被张迷认为是最贴合原著角色的演员。

▲电影《半生缘》剧照

有了两部并不算耀眼的旧作在前,许鞍华原本并不想再碰张爱玲,没想到碰到了故人夏梦。1982年,许鞍华拍摄剧情片《投奔怒海》,登上个人导演事业的第一个高峰,该片也成为香港新浪潮电影的经典之作。而《投奔怒海》的投资方,正是传奇女星、大美女夏梦一手创建的青鸟电影制作有限公司。

《投奔怒海》取得了票房的巨大成功,并获第二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等荣誉。其后许鞍华一直记得夏梦的知遇之恩,评价“夏梦的智慧比她的美貌更出众”。就是在这一时期,夏梦曾想过改编张爱玲小说《第一炉香》或张贤亮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可惜未能如愿。

2016年,经夏梦本人同意,后辈好友刘韧在上海成立青鸟影业(上海)有限公司,并聘请夏梦担任终身董事长。青鸟(上海)的第一部作品,正是夏梦当年未能做到的《第一炉香》。

也正因为夏梦的关系,收到青鸟的邀约之后,许鞍华非常爽快地答应做该片监制。但找来找去,找不到合适的导演,为了保证影片质量,也因为改编张爱玲的诱惑实在够大,许鞍华选择亲自上阵。

有《女人四十》《桃姐》《天水围的日与夜》等佳作,许鞍华的导演功力毋庸置疑,那为何碰到张爱玲作品就一再“翻车”?

观众的意见是基本统一的:因为许鞍华和张爱玲及张爱玲笔下的女主角是截然不同的气质,许鞍华很难拍出张爱玲女主角欲拒还迎、精于算计、缠绵暧昧的感觉。现成的对比就是《半生缘》比《倾城之恋》的爱情关系更“正”,许鞍华拍得也更好看。再加上《第一炉香》的编剧是王安忆,这样两个“好女人”,很难拍出特别精彩的“坏女人”来。

以此来问许鞍华,她本人反对这种说法:

“我不太管他们对我的心理分析的。

我也不同意你必须是个好人才能拍好人的戏,也不是你必须是个坏人才能拍坏人的戏,在创作上面是没有定律的。(比如)有一个非常规矩的人,可能会拍色情片。

我觉得这个人为设定的范围已经很窄了,我如果要拍什么,就必须是什么样子的人,我对这个比较反对。

我不觉得女人就不能拍男人的戏,男人就不能拍女人的戏,这也是同样的问题咯。”

王安忆自嘲“我欠人家一个骂”

因为舞台剧《金锁记》合作愉快,许鞍华接手《第一炉香》之后,首先想到的编剧人选就是王安忆。影片上映之后,“把张爱玲小说改成了疼痛爱情片”,成了它被控诉的另一重灾区。

平时不用微信、甚至不怎么上网的王安忆,也无法避免会看到这些负面评论。

“对我的影响是谈不上的。当然看到有一些态度非常尖锐的、气势也非常厉害(的评论),看了之后也感到一点点不开心。

但另一方面也觉得挺热闹的。因为我们写小说都是挺寂寞的,就是一个人写,写完了之后也看不到读者的回馈。所以我在想,我年轻时到现在,一直都是被人家说好话的,我欠人家一个骂。”

公正地说,有改编《风月》《色戒》等影片的经验在前,王安忆《第一炉香》的剧本称得上故事工整、想象合理。她直言许鞍华找到她的时候就说过,《第一炉香》毕竟只是个中篇,“有些地方是空的,是坑,是我要补的”。

比如片中乔琪乔养了三年的蛇,就是原著中没有的,来自许鞍华的提议。许鞍华表示在看书的时候,就很被乔琪乔和吉婕这兄妹两人吸引,“我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觉得他是个坏人”。而在王安忆这里,这条蛇有更多的意义。

“我对乔琪乔的形象想得是比较多的,他是一个文化上没有归属、没有认同的人。他不是像一般的唐璜那样多情,他的四处散情,对女孩子不认真、又喜欢,我不认为是一般的轻浮的、好色的,他是有他的苦恼的。

我第一稿出来的时候,导演就要求我加条蛇。这条蛇可能每个人的看法都不同,我个人觉得这条蛇出现以后,乔琪乔的痛楚就有地方放了,否则他是一个完全没有心的人。”

王安忆补得最多的,是葛薇龙和乔琪乔结婚之后的生活。张爱玲原著只有一句“从此以后,薇龙这个人,就等于是卖给了梁太太与乔琪,她整天忙着,不是替乔琪弄钱,就是替梁太太弄人”,在影片中,却占了约半个小时的时长。

“当时导演找我,就说后半部分很麻烦,因为他们结婚之后,张爱玲就写一个忙着弄人,一个忙着弄钱,具象到电影上就很麻烦。我又不想让场面太不堪,钱怎么讨呢?我想来想去,还是让司徒协一个人来担任这个角色。

我对自己比较满意的一个情节,就是他们结婚从澳门回来,姑妈、乔琪乔、葛薇龙三口人吃饭,中间司徒协打来一个电话。这个场面如果我取一个标题的话,我会用‘小团圆’。张爱玲小说里面都是这么不堪的局面,但是大家错落以后,也找到一个和谐的方式。

在整个电影的写作里面,包括我以前写舞台剧,我对自己的要求是一定要摆脱叙述,因为小说是叙述为主的,可是电影不是,包括舞台都是直观的。

我始终坚持不要旁白。改作家小说的电影常常要用到旁白,因为他不肯去掉小说里面那些标志性的东西。我总是说,别人可以,我不可以,因为我自己就是写小说的。”

至于观众对把张爱玲小说拍成“爱情片”的指控,王安忆说,“爱情片”的范围原本就不应该是狭隘的:

“关于爱情的这个题目,怎么说呢?爱情这个词非常容易让别人联想起伤感主义,但张爱玲是一个不伤感的人。她的所有小说,她的爱情(故事)到最后,都是有点叫人扫兴的。

但是我们回过头去看经典爱情故事,哪怕古典的爱情故事里面,也不那么纯粹的(只是爱情而已),所以我不反对把它叫做爱情故事。”

许鞍华表示,一个文学作品的改编要做到怎样,才能满足大部分的观众,这当然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但对网友关于“爱情片”的指控,自己是不服气的。

“(网友说)张爱玲不是在写爱情故事,但我们在拍爱情故事。我觉得张爱玲这个故事如果不是一个爱情故事,那就没有骨干了,没有剧情了。她要批判的那个旧社会,或者是说人性的东西,其实就是通过一个爱情故事,但最后的那个结果不是讲爱情故事,可是她确实通过一个爱情故事(来说明问题)。所以跟我们把它拍成一个爱情故事,那个分别不是完全截然不同的。

所以我觉得讲到底,是不是爱情故事,或者是爱情故事又怎么样(这些并不重要)。而且我并不觉得,说一个社会的问题,要比说一个爱情故事要崇高,问题是你做得好不好。”

和田惠美、坂本龙一、黄海等实力在线

被顶配班底拔高的期待,与影片呈现质量之间的落差,也是负面评论不断的原因之一。虽然对演员们的表现褒贬不一,但《第一炉香》并没有完全辜负它几近奢侈的创作团队,从服装、道具、化妆,再到电影海报,均获得大多数电影观众的认可。

片中“梁太太”俞飞鸿出场时身穿黑色礼服加戴网纱礼帽、配一枚镶钻祖母绿蜘蛛胸针的造型,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黑色符合“梁太太”的寡妇身份,而蜘蛛则暗和了“梁太太”结网出击的做派,这正是服装造型设计和田惠美的巧思之一。

▲电影《第一炉香》海报

在应邀担任《第一炉香》服装造型设计之后,和田惠美提出的第一准则就是:一定要真。在和田惠美看来,过去影片中的服装、配饰还可能打点折扣而不被观众识破,但现在影片都是4K拍摄,即便普通观众看不出来,电影专家、评委还是能够一眼看出真伪优劣。1930年代末的香港,中西混搭风盛行,和田惠美根据剧情,为片中角色打造了最适合他们各自身份、心境的服饰,为此她甚至拿出了从世界各地搜罗而来的私人珍藏布料,对《第一炉香》可谓是“倾囊相授”。

不仅服装精美,就连片中演员的珠宝、腕表,绝大多数也都是正品。其中最令观众印象深刻的,就是片中范伟饰演的“司徒协”送给“葛薇龙”的金刚石手镯。这个暗示着“葛薇龙”命运转折的手镯, “三寸来阔”、“灿灿精光”“那过程的迅疾便和侦探出其不意给犯人套上手铐一般”——这些在张爱玲原著中非常细节的描述,都被精准地展现在了大银幕上。手镯出自PIAGET伯爵,因为是实实在在的“孤品”,只此一只,片中另一只手镯只能靠美术设计巧手打造。

也正是从这段情节中获得灵感,著名设计师黄海为《第一炉香》设计了令人惊艳的第一款电影海报,这是他继《黄金时代》之后第二次为许鞍华导演作品设计海报。2020年9月,许鞍华远赴威尼斯领取第77届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金狮奖之际,这款电影海报首次发布。

▲电影《第一炉香》海报

此外,日本作曲家坂本龙一的配乐,也获得观众的一致好评,有网友甚至表态“再怎么吐槽《第一炉香》,也不忍吐槽坂本龙一的配乐”。这是坂本龙一首次为中国内地影片作曲,也完成了导演许鞍华与偶像合作一把的夙愿。

图片来源:现场照片由主办方提供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