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可能觉得我们做一个展览很简单,就把仓库里的作品拿出来卖一下就好了?Absolutely not!
- 开设新空间,是一件深思熟虑的事情,需要有很多因缘来做好一个画廊,不是随便找一个地方,放些艺术家作品就可以了。
- 无论是西岸艺博会还是ART021,如今都已经成长为两个全球瞩目的艺术博览会了,所以纵然再有千难万阻,我们也都要参加。
………
伴随着艺博会共同成长的,还有来自英国的老牌画廊 White Cube 白立方。作为最早参与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的国际画廊之一,“来西岸”成了白立方每年不变的惯例。
这些年来,白立方亚洲区画廊总监Wendy的展台,身份以及身后整个艺术品交易市场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而不变的是在“白立方”之内,美术馆空间的意识形态中,总会生发出无限可能。
第8年,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
依然意料之中的人流如织。
从起初的20余家到如今的82家画廊艺术机构,西岸艺博会从未停下脚步。
今年除了A馆、B馆之外,首度增加了西岸穹顶艺术中心,以三个场馆,史无前例的规模“打开”了今年的这场艺术盛会。据统计,仅在vip开幕首日销售总额就已破亿。
不断增加的“零”得令人数上好一会儿,然而也正如艺术家达伦·阿尔德蒙所说的:“你需要归零,否则你不能拥有任何东西,这是一个相对新的概念:零的概念。”
每一年在清空中沉淀,西岸艺博会正表现出越发年轻的活力。
在不断清空的“零”与不断增加的“零”之间,凝结了艺术家们的高光时刻,也记录了人来人往的西岸故事。
今年,白立方画廊带来了20多位艺术家的40多件精选作品,来自Etel Adnan、乔治·巴塞利兹(Georg Baselitz)、布莱姆·博加特(Bram Bogart)、翠西·艾敏(Tracey Emin)、西斯特·盖茨(Theaster Gates)、安东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莫娜·哈透姆(Mona Hatoum)、朴栖甫(Park Seo-Bo)、塔基斯(Takis)、比亚翠兹·米拉塞斯(Beatriz Milhazes)等艺术家以及何翔宇、刘韡、王功新等中国艺术家,同时还呈现了达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将在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于白立方香港空间举办个展前,完成的一些作品。
其中德国“新表现主义”代表性艺术家乔治·巴塞利茲创作于2010年的作品《Fortuna》以175万美元位居全场高价作品第二位,备受藏家瞩目。
白立方亚洲区画廊总监Wendy说:“今年大量收藏家或与我们远程联线或亲临现场,关注着白立方的展品。现场的氛围也非常好,个人收藏家、机构与私人美术馆都积极地加入进来。在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上,我们已经售出了包括卢卡斯·阿鲁达、克里丝汀·艾珠、翠西·艾敏、安东尼·葛姆雷等等在内的艺术家作品。”
白立方画廊售出了10多位艺术家,20余件作品,销售总额突破千万元。
这样的成绩表现在Wendy看来固然欣喜,却也在意料之中。“如果我们关注全球艺术品交易的话,不难发现,近几年来整个中国市场占了其中最重要的份额。”
说起来Wendy与西岸艺博会的缘分匪浅,她是一个长期的观察者、一个亲密的参与者、也是一个共同的成长者。
“太熟悉不过了,第一次参加西岸的时候我是代表拍卖机构参与的,我们的展台就在门口那个位置,当年没想过有一天我会坐在不远处画廊的展台里,这些年的变化是我和西岸相互见证的。”
西岸不断地在扩容,逐渐成为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艺术博览会,而Wendy也从二级市场转战到了一级市场。
很多事情,都在不知不觉中有意识地发生,正如她当年去伦敦King Street总部出差也没有想到有一天会在那头的Mason's Yard白立方画廊工作,如今一晃也已经4年了。
“当你有了丰富的二级市场经验,你就更能够理解做一级市场的意义和乐趣。”Wendy说起这几年的转变,有太多的片段想要分享。
“因为在佳士得这样的拍卖机构,见到的所有大师作品,都是我们从藏家手上征集回来的,而做了一级市场以后,我们每一个展览都有艺术家亲临现场,所以对艺术家作品的每一个系列和概念,都是一种融合五感的直接连接。”
这在Wendy看来,绝对是工作中的福利,从前每次在预展布置完成还没有对外开放时,她总会拉着专家给她讲讲作品背后那些看不见的细节和故事,而现在,她可以自己去向别人讲述这些故事。
“因为,我会更了解艺术家创作理念与作品背后的寓意。”
“大家可能觉得我们做一个展览很简单,就把仓库里的作品拿出来卖一下就好了?Absolutely not!”
这背后的功夫可能远远超越语言可以表达的。一个展览所有的准备工作一般都在4至5个月之前就开始了,有些甚至更久。
“白立方画廊代理了四十多位艺术家,展出的作品都要一一与艺术家工作室去探讨。经由白立方亚洲团队精选出最有代表性的、最适合亚洲市场的作品进行展出。”
当西岸艺博会、ART021,已经逐渐成长为两个亚洲,甚至全球瞩目的艺术博览会时,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藏家的鉴赏力无疑变得更专业、更敏锐也更挑剔,对于国际画廊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
因此,白立方也必须站在这两个亚洲市场最前沿的“观察站”去感受每年的市场变化,“纵然再有千难万阻,我们也都要参加。”
随着藏家群体的多元化与年轻化,白立方会根据不同展览的定位,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根据场馆、地段、藏家群体的不同,我们会选不同的作品来呈现。西岸通常我们会带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艺术家进行群展,而ART021的观众群体往往更年轻更多元,我们会更着重于科普性,希望把我们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以个展方式呈现。”
在今年的ART021中,白立方就以对话形式展出达伦·阿尔蒙德(Darren Almond)与野又获(Minoru Nomata)的作品,这两位艺术家以不同方式探索了时间与记忆的主题。
“上海有它自己的节奏,而且更快。”
从业二十多年的Wendy由衷地感叹道:“只要在上海、北京工作过,你就可以轻松应对其他国际大都市的节奏。因为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迎来了高速发展,所经历的项目,从事的事业,所获得的积累在同等时间内是别人的好几倍。每天都有新变化需要应战,挑战大,当然可能性也更大。”
就在刚刚闭幕的第四届进博会中,海关总署为支持艺术品、收藏品、古物参展进口国际博览会,推出了便利化措施,允许以暂时进境展览品或保税展示形式参展,对展期内销售经允许购买的文物展品还可按规定享受税收政策优惠。“5件免税”虽然说只是进博会期间的政策,但却释放了中国想要进一步融入全球艺术品交易市场的大信号。
“这是一个很大的利好的消息,其实在与全球进行艺术品交易时,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就是关税。很多预展在境内,而成交却在海外,如果在这个政策上有所突破的话,对于整个艺术品交易市场的意义是重大的。”
白立方自1993年在伦敦创立以来,公共展览已跨越四个空间,包括位于伦敦南部的白立方柏蒙西空间(Bermondsey),白立方梅森广场空间(Mason’s Yard)和白立方香港在中环的空间以及线上展厅。
谈及是否继而会在上海开设新空间时,Wendy表示:“关税的利好政策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其实这个念头很早就有,我们之前也在上海和北京寻找过合适的空间,不过一家画廊在一个城市落地生根需要漫长的时间。开设新空间,是一件深思熟虑的事情,需要有很多因缘来做好一个画廊,不是随便找一个地方,放一些艺术家作品就可以了,待一切因缘和合时一定会发生!”
或许明天,也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见证一个“洁白的墙面,抛光的地板、隐藏电线与线路的人造光源被最大程度抽象化”的新空间是如何在一座城市中“落地生根”的。
白立方,这个带有全球艺术机构标准展览模式意义的名字;这个曾经重新定义过英国当代艺术的名字,在未来又将如何推动亚洲市场,在全球化的艺术语境中展开东西对话?
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