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入泥。此生只为一人去……”
新版《大唐贵妃》是对梅兰芳先生上世纪20年代名剧《太真外传》的回归,在认真总结梅兰芳先生的经验、思想,沿袭他艺术精神的同时,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京剧艺术的本体,并不断开拓、潜行,将其打造为一出蕴涵京剧精神、代表时代审美品格的艺术精品。
该剧突出杨贵妃和唐明皇爱情主线的同时,加强了对“安史之乱”等历史背景的着墨,增强了武戏,使全剧更具可看性。当年梅兰芳先生《太真外传》中的“翠盘舞”也在重新设计后再现舞台。
舞美灵活运用多媒体影像技术,将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相融互补,凸显戏曲艺术写意、灵动、多变的艺术特色。音乐气势恢宏,进一步烘托了剧目的悲剧色彩和史诗气质。与此同时,新版京剧《大唐贵妃》成功入选国家艺术基金年度资助项目。
强大的演出阵容,华美璀璨、耳目一新的舞台呈现,不仅将杨贵妃与李隆基缠绵悲怆的爱情传奇娓娓道来,同时再现了国粹艺术与时俱进的审美号召力。演出后剧组广泛听取业内外多方意见,以精益求精的艺术态度不懈打磨剧目,在创排中积累经验,不断提升。
时隔两年,历经打磨的新版京剧《大唐贵妃》以新的面貌于11月18、19日晚在全新的上海宛平剧院上演。
此次上演的版本延续华美、恢弘的史诗剧质感,在剧情与唱词方面做了微调。为便于日后巡演,让新创作品能“走得更远”,此版本对演出阵容做了精简,在演员与乐队人员减少的同时,剧组严格把控演出效果,全力以赴在舞蹈、乐队等多方面呈现堪比大班底制作的磅礴气势与高超水准,并特别赶制了舞美巡演装置。
此次演出的所有表演均由剧院演员完成,合唱采用录音形式。剧中的群舞表演,由技导组成的舞蹈设计团队,开拓创新,呈现出京剧韵味与舞蹈风格相融合的效果。
演出采用乐队现场演奏和部分录音相结合的形式,乐队人员针对新的表演形式进行了高强度排演,在紧密配合下延续了恢弘的演奏效果。
舞美方面,剧组充分考虑了不同于大剧院演出的巡演情况,为没有升降台的剧场自制了多层大平台,对舞美人员的换景增加了一定难度,部分演员和幕后人员将齐心协力,共同完成操作。同时,通过与宛平剧院的积极配合,充分利用了新宛平作为上海乃至全国最大、最新的现代化、专业化戏曲剧场的特点,在舞台技术上最大程度的给演出增色,在视听上给观众最佳的观演效果。
融入时代审美的新版京剧《大唐贵妃》与拥有先进硬件设备和专业且现代化剧场体验的宛平剧院达到高度契合,多媒体设备的运用,包括投影以及背屏、侧屏的动态效果呈现、舞蹈剧情时电控装置的运用等现代剧场专业技术将使剧目在舞台呈现上更夺人眼球。
11月下旬,继宛平剧院演出后,新版《大唐贵妃》还将开启赴江西艺术中心大剧院的外地演出计划。一部精品力作的诞生离不开实践与打磨,和更多地走向观众,新版京剧《大唐贵妃》将以锲而不舍的创演精神,边改边演,不断在实践中打磨提升,以饱满的热情和高水准的舞台呈现积极开展全国巡演,面向全国观众展示“海派贵妃”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