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冰大型回顾个展“徐冰的语言”将亮相浦东美术馆 - 周到

徐冰大型回顾个展“徐冰的语言”将亮相浦东美术馆


作者:詹皓
编辑:詹皓
时间:2021-12-03 10:38

徐冰大型回顾个展“徐冰的语言”将于2021年12月24日至2022年8月23日亮相于浦东美术馆。浦东美术馆日前透露了此次徐冰个展的重要展品,并透露徐冰新作《文明的引力》将于2022年4月起在浦东美术馆中央展厅X呈现。

浦东美术馆方面表示,作为当代国际艺术舞台上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徐冰始终对自身所处的时代保持高度敏感,其作品与当下社会文化现实联系紧密且发人深省,其类型涵盖宽广的艺术实践,深刻影响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书写。从早期研究的文化、语言及传统知识体系,到1990年代去纽约后开始关注的跨文化与全球化议题,再到本世纪对于不断飞速发展的社会新现象的探讨,徐冰始终专注于寻找新的艺术语言以回应新的问题。其创作概念严谨,媒介多样,艺术表达清晰明确,在世界当代艺术中具有很高的辨识度,也在不同层面上影响着中国当代艺术整体面貌的构成。


■徐冰和他的《烟草计划》作品


■《烟草计划—清明上河图》


■《烟草计划》系列作品


本次徐冰个展将通过近70组代表作品,囊括版画、装置、文献记录、手稿、影像、纪录片等,集中展现徐冰在创作生涯的各个时期,借用东方思维转化出的独特艺术语言,并在国际上大放异彩的艺术经典。

与徐冰以往的回顾展相比,本次展览将着重呈现与文字语言和艺术语言相关的作品,力图呈现一场思想与文化的高浓度集结。在满足视觉体验的基础上,更强调学术深度的价值,回顾展将与徐冰大型装置新作《文明的引力》形成完美呼应,整个展览将连绵不断地挑战观众的脑力和对艺术认知的边界,并获得智慧的启迪。


■大型装置《凤凰》


徐冰最为人们熟知的创作要数他对于文字的创新改造。他认为,文字是文化概念最基本的元素,触碰文字即是触碰文化之根本,对文字的改造即是对人的思维最本质部分的改造。汉字与图形难解难分的关系,始终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文化性格、看世界的态度,以至中国今天的样貌。在世界文字复杂的编码系统中,在汉字独有的特性中,还有哪些有待发现,并在人类文明建设中起作用的东西?这始终是他感兴趣的课题。艺术重要的不是它像不像艺术,而是看它能否将人们带到一个新的地方,提示一种新的看事情的角度。

浦东美术馆一层展厅以徐冰的《天书》为中心,通过《猴子捞月》、《A,B,C…》、《转话》、《后约全书》、《英文方块字教科书》、《小企业七言集:俏丽缘》、《文字隐身术》、《地书》等多种文字类作品,展现文字语言的无限可能。


■《天书》装置

■《天书》


■《天书》木刻活字


■徐冰《天书》工作照 1987年


作品《天书》从动工到完成用时长达四年,利用汉字的结构规律编造字形,创作出约四千个看似真汉字的“伪汉字”。他以古代手工雕版、印刷方法,制作出120套、一套四册的《天书》。极为考究的制作工序,使人们难以相信这些精美的“典籍”居然读不出任何内容,人们的阅读欲望被调动的同时又受到了阻截。



■《猴子捞月》


大型悬挂装置《猴子捞月》由一则古老的中国寓言故事转化而来。作品将21个不同语言里字义为“猴”的文字象形化, 并相互勾连,宛如一行连绵草书悬空而降。作品暗喻着不同种族、信仰、价值观的人们如何分享和共建这个世界。


■《英文方块字》


《英文方块字》是形似中文实为英文的新书写形式。与《天书》的“伪文字”不同,它是可阅读的“真文字”,它将中国的书法艺术与字母书写交织,并衍生出新的文字语言概念,观众阅读时的阻滞、怀疑、困惑在这件作品中经由脑筋急转弯般的顿悟而得以释然。

美术馆三层展厅汇集了《英文方块字》、《背后的故事》、《文字写生》、《芥子园山水卷》、《汉字的性格》、《何处惹尘埃》、《烟草计划》、《凤凰》、《蜻蜓之眼》等作品。通过多重文化背景、社会现场能量、多样化媒材的艺术语言探索,充分打开观众的艺术观感体验与思维乐趣。


■英文方块字书法教室


《英文方块字书法教室》设置成观众可参与互动的教室形式,当观众进入展区,面对英文方块字的新逻辑,固有思维与旧有知识概念被打破,观众必须找到新的概念支撑点,找回思维认知的原点。


■《背后的故事》正面和背面


《背后的故事》运用干枯植物、报纸、塑料袋等废弃物在宣纸玻璃背后,通过调节光在空间中的状况,呈现中国画的效果,令观者看到一幅由光构成的画面。这系列创作引发中国山水画与自然特殊关系的思考。


■《蜻蜓之眼》


由徐冰导演的81分钟的剧情电影《蜻蜓之眼》,全程无摄影师和演员参与,所有素材来自无处不在的监控录像,这部被称为“影史上没有过的电影”,表面戏仿剧情大片,内核是寻找一种与当代文明发展相匹配的工作方法。在此基础上,艺术家团队正在进一步开发没有电影人(如导演、编剧、摄影师、演员)参与的电影生成系统,观众可根据观影时长、类型的需求,实时互动制作并观看由AI出品的、永不重复的电影。

艺术家徐冰还将于2022年4月为美术馆中央展厅X带来大型装置作品《文明的引力》,整个作品的可读性将随着楼层的升高而逐步提升。B1层被拉伸的近乎抽象的符号,从四楼往下俯瞰却变成了可读的文字。作品探讨的是人们对同一事物的信息及认知,由于视角的改变而改变的性质。暗喻在人类文明进程中,不同文化视角间的纠缠、较力,在相互影响、补充、矫正的过程中,对人类命运共建的贡献。


■《文字写生》


对于本次展览,徐冰表示,艺术说到底,就是艺术家面对时代有自己的话要说,而要把这话说到位、说得有感觉,就必须找到新的说话方法。历史上大师用过的,甚至自己过去用过的方式都不能直接拿来再用,因为外环境和自己都在变化,这就要求艺术家寻找更有效的语言,这就是新的艺术表达法被创造出来的原由,这就是艺术家对世界处境的敏感而导致的对旧有艺术语言和方法的改造。创造力的源泉来自鲜活的社会现场,艺术家一生所做的事,其实是在修建只属于他自己的艺术的“闭环”。每件作品之间都在相互补充和支撑,旧作是对新作的注释,新作是对旧作的重新发现。我常提醒自己,随时代变迁,这个“闭环”总会露出缺口,需要找来更有效的材料去弥补。这样看来,艺术创作是一件持续生长的事情。

本次徐冰回顾个展由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汉斯·马里亚·德·沃尔夫教授担任学术主持,AHA Union团队的年轻艺术家孙华、冯予、赵一峰担任展览策划和设计。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