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魔幻的一幕出现了。
8点一到,豆瓣上《风起洛阳》区里,一波又一波吹爆这部剧的五星好评开始涌现,与此同时,一波又一波尬黑的一星差评也不甘落后。
这部剧果然没让我失望。
质感太好了。
画面就这?
叙事节奏凌乱。
……种种评论交相辉映。
剧还没上,这都是从哪里看到的“质感”“画面”“叙事节奏”?
买水军刷分控评,已经成为了这个行业的潜规则,但是翻车翻得如此弹眼落睛,大概还是第一次。
自从互联网兴起,各种购物、吃饭、看片的评价权被交到网友手里之后,刷分控评就逐渐成为了一项产业。大抵在淘宝、大众点评初创的时候,我买东西、选饭店还会看看大家的评论,后来所有这些平台上的评论都开始薛定谔化,在亲自鉴定之前永远不知道这些评论到底值五毛一条还是一块一条。
到了现在,像一部电视剧上线,片方是不敢不买水军的,不买的话,评论区被竞争对手冲烂,清一色的一星差评,那片方也就不要玩了。
而且片方也是不敢只买一个平台的水军的,买完豆瓣,还有微博,还有快抖……不买的话,结果如前一条。
这是一个被裹挟的行业,一个已经形成恶性循环的行业。
许多人说,买水军刷分控评,这必须管。实际上,2016年出台的《电商法》就明文规定了,恶意刷好评最高可以罚50万。现在这样的条文很有必要扩展到除电商平台以外的所有社交平台。
但是管住水军,就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吗?
比如《风起洛阳》在经历了水军翻车事件之后,片方会痛定思痛吗?
很明显,因为这个事情,《风起洛阳》昨天上了好几个热搜,片方应该正在笑不动吧。其他发行方,说不定正在学习这一次翻车的心得,想办法加大力度买水军,最好也买翻车。
热度即利益的导向,才是这一切的根本,但是这样的问题如何解决,在这个于唯流量论的泥潭中越陷越深的产业里,恐怕暂时谁也没有很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