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女士家住松江,小别墅前有个院子。前几天趁着还没有被封控,她去家附近购买了一些辣椒苗、丝瓜苗种在了院子里。因为是园艺爱好者,所以,刘女士对种植很有兴趣,也有经验。“我买的是农民育好的苗,种植时间能稍微短一段,如果是从种子播种开始估计时间更长了,但即便是苗,也得有两三个月才能收获。”刘女士笑着说,“种这个主要是玩玩,在种植过程中会觉得很愉快。”
在种辣椒、丝瓜之前,刘女士还种了生菜、香菜,现在已经可以采收了,不过,量也就够吃1-2顿。这些剩菜、香菜和花种在一起。
刘女士邻居家的院子里也种了一些蔬菜,“这个邻居是基本不来住的,于是就有另外一个邻居借他家院子种了莴笋、芹菜,到现在还没收获呢。即便收获了,也吃不了几顿。所以,种菜就是图个乐趣。”
家住浦东的李女士这两天想起来之前买过鸡毛菜、小番茄的种子,于是赶紧找出来准备播种,“阳台空间有限,鸡毛菜准备种在30X25厘米左右的盒子里,希望早点能收获吧。”
李女士同样也是一名爱好园艺。“我之前是住一楼,有个小院子,种过罗勒、薄荷,特别好,可以作为菜的香料佐料,也可以摘了直接吃。现在住楼上了,阳台地方小,只能少种一些。”谈及为什么准备在阳台种菜,李女士说,“就是种着好玩,鸡毛菜应该要20多天能吃,小番茄要到夏天了,不过希望它们能快点生长吧,我这几天在用一些办法催长。”
李女士建议大家,可以种葱,“前几天我有个朋友从浦西送来不少葱,多了一些,就问了问邻居们谁需要,没想到一呼百应,好几个邻居跳出来说要。”
前两天,沈女士发现,家中的土豆因保存不当发芽了,顿时“心痛不已”,朋友圈有人建议她种,她真种了。为了确保存活率,沈女士把土豆分成了水培、盆栽、土培三种方式进行种植,还特地去研究了土豆种植方法。
看到邻居家院子里的空地,她不禁羡慕,“真想替他们种菜啊。”
家住黄浦区半淞园街道的陶先生从事景观灯光行业,他想到了可以利用光照来栽培蔬菜,于是在网上购买了相关设备。
“网上有套装的,是水培加光照来种植,套装里面配的是生菜种子,我现在已经种了6天了,发芽长叶子了,说明书上写,20天就可以采摘。”陶先生还在朋友圈写下了“守株待菜记”:第三天根茎露出,移植补种两颗;第四天添加营养液40毫升;第五天两叶最高1.2厘米……
“在家里找点乐趣嘛,顺便也给孩子增加点知识。”陶先生说。
在网络上,记者搜索到不少利用水培、光照等方式来家庭种菜的设备。
除了菜,还有人种起了葱。家住宝山的余女士就是其中一位。
“好像从哪一年葱很贵开始,就有种葱的习惯,之前是婆婆种的,现在婆婆在老家暂时过不来,就自己种。”余女士介绍,家中现在可以采摘的葱、大蒜都是今年年初种的葱根、大蒜根,加上现在去菜场买菜送的葱,近期葱的问题算是缓解了。
和余女士同一小区的邻居也开始种葱,“盼着它们快快长大。”邻居笑言。
“鸡毛菜、生菜属于速生型蔬菜,从播种到可以采收,通常需要30-40天,如果要能炒上一盘鸡毛菜,需要种1平方米,一般家庭的阳台可能没有那么大空间;葱从种老根开始到采收也需要一个月。虽然周期有点长,但阳台种菜有很多好处。”上海市农科院园艺研究所高级农艺师马坤表示,阳台是每家每户最好的种植空间,在自家种菜会感觉特别亲切,有体验感和收获感,在当下这个特殊的时期,在阳台或庭院种菜更能给人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在浇水施肥的过程中还能增强身体锻炼,增加种植知识。
马坤介绍,阳台和庭院种菜和种花草一样,也是园艺的一种,也可以创造美丽的花园景观,而且是一种可食用的景观。马坤介绍,他和团队在虹口区、长宁区、普陀区等地已经利用事业单位、小区楼宇的屋顶建立了多座“天空农场”,一年四季种植不同蔬菜,一年四季有景赏,有菜吃。
同济大学景观学系教师刘悦来也赞成把蔬菜融入社区花园。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他和团队发起了一个叫做Seeding的计划,倡导无接触分享种子或绿植,邻里之间守望互助,通过各自在家种植、网络打卡分享种植过程中的心得,来重新思考自然,思考生活,重建疫情中受损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活动很快吸引了数百人参与,并传播到了国内其他城市。(相关报道点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