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想到封控开始了,刘女士的焦虑倍增。上海新华医院院长、宫内儿科疾病诊治中心主任孙锟教授说:
“新华医院是国内极少数能够在一家医院内既保障母亲又能及时救治患病胎儿的医院,封控期间医院必须全力保障这样的家庭。”
4月16日,在多学科团队的保障下,刘女士在新华医院顺利分娩,小宝宝第一时间完成手术,目前已脱离危险并开始进食。
刘女士今年36岁,家住山东省济宁市,去年7月怀上了二胎。就在全家人欢欣期待二胎小宝宝能顺利降生时,怀孕近5月时的产前检查时,却发现胎儿腹部存在异常,B超发现腹部前方多出一个直径5厘米多的包块,考虑胎儿可能患儿非常少见和严重的腹壁结构畸形脐膨出可能。全家人陷入了焦虑与惶恐。
他们查询了全国几乎所有知名医院信息,终于查到了曾经在2005年新华医院开创性应用产房外科技术成功救治了一名巨大脐膨出患儿,并在其后的十余年间收治了数十例来自全国多个省市的产前诊断为脐膨出的胎儿,并达到了非常好的疗效。刘女士还搜寻到了脐膨出QQ病友群,群里有很多曾经在新华医院得到成功救治的患儿父母,他们都强烈推荐前往新华医院治疗。最终孕妇和家属决定前往上海。
新华医院在胎儿诊断和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经验,进一步整合打造了宫内儿科疾病诊治中心,从产前诊断、分娩、到出生后疾病早期干预的多方面着手,给予母亲和胎儿更为完整的治疗方案。
刘女士在宫内儿科诊治中心的多学科门诊里,获得了儿普外科、产科、影像学等多位专家的诊断,明确了胎儿脐膨出诊断,磁共振图像上清晰显示出宝宝大部分肝脏以及部分肠管通过腹壁的缺损突出体外,属于巨型脐膨出,治疗难度高。新华医院儿普外科主任王俊建议刘女士来新华医院分娩,以便出生后第一时间进行手术。
脐膨出是一种先天性腹壁发育不全的畸形,部分腹腔脏器通过脐带基部的脐环缺损突向体外,表面盖有一层透明囊膜。脐膨出常可伴发其他器官畸形。其发病率约为1~2.5/5000,总体死亡率为25%~35%。脐膨出囊膜很薄,十分容易受外力影响而破裂,从而继发腹腔内脏器感染、损伤等严重后果,分娩时需要非常谨慎、小心;同时在出生当时亦需要有经验的专科医师立即给予适当处理。
新华医院儿普外科首先提出“产房外科”概念,建立的一整套针对各类先天性畸形的诊断、治疗以及各类并发症的预防和纠治的全新诊疗模式。
新华医院孙锟教授说:
“宫内儿科牵涉到母亲和胎儿两个生命体,中心团队由于长期合作,做预案时从细节出发,力争一气呵成。”
按计划,3月的一天,刘女士按计划来到上海待产,之后多次超声检查发现腹部膨出的组织越来越大,直径已超过了6厘米。新冠疫情肆虐,4月的上海进入了封控期,这让刘女士原本担忧的心情又添了更多紧张和焦虑。
在孙锟教授的协调下,医生们急患者之所急,克服困难,安排王女士如期顺利住院。4月16日上午,产科医生熊瑛副主任医师、倪佳莹主治医师行剖宫产手术,顺利娩出小宝宝。
护士们随即将小宝转运入产房临近的手术室,在那里,儿普外科主任医师王俊、邬文杰主治医师、麻醉科彭元志、沈晓芳主治及儿科手术室护士们已严阵以待。
王俊主任再次对小宝宝体检,发现脐膨出的情况与产前检查一致,腹部肿物直径约6cm,腹壁缺损直径5cm,大部分肝脏与部分小肠经过缺损处于腹腔外。经过仔细评估,王俊决定采用一期手术修补的方式。
一波三折,随着手术的进行,医生们发现小宝宝除了脐膨出之外还存另一种严重畸形——肠旋转不良,这是一种先天性肠道发育畸形,容易导致肠管扭转、坏死,亦需要急诊手术治疗。王俊主任对于此类多发畸形处置经验丰富,在肠管畸形完全纠正后,将肝脏、肠管彻底回纳入腹腔,成功按正常腹壁结构一层层关闭腹壁,并完成对脐部的整形,整个手术仅耗时两小时。
手术后小宝宝转运至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经过医护们严密观察与积极治疗,小宝宝康复顺利,已脱离危险并开始经口进食。如果一切顺利,这个宝宝将能健康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