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起战疫 | 从不做饭的她放下书稿拿起菜刀,演绎真人版《上海厨房》 - 周到

“艺”起战疫 | 从不做饭的她放下书稿拿起菜刀,演绎真人版《上海厨房》


作者:严山山
编辑:严山山
时间:2022-05-14 13:43

罗英女士是一位资深出版人,上海文化出版社副总编辑,上海女摄影家协会副会长,居家抗疫期间,之前远离庖厨、从不做饭的她当起了“厨娘”,演绎真人版《上海厨房》。本期,我们请她分享自己放下书稿,走进厨房,为家人烧菜做饭的生活故事。

晨报视频节目

洗手作羹汤,民女以食为天

2022年的早春,我们的魔都被奥密克戎撞了一次腰。往日一早,是被闹钟催醒、赶着上班的节奏;这段居家的日子,从某一天开始被窗外喊“做核酸检测”的高音喇叭替代了,天天吃着“蛤蜊炖蛋”。夜晚,我和昔日的大学同窗一起在云上延续起了“寝室卧谈会”。

昔日朱同学,如今朱教授,在邯郸路上某高校教授“生命伦理”,疫情突发,多处有恙,应该如何更好地在伦理情境中观照(也叫静观,是美学名词)生命的价值呢?此刻,朱教授最忙的是团菜,焦虑的是小葱没有了,怎么办呢?绿叶菜如何保鲜?

小葱没有了,怎么办?插图By 潘赟

昔日周同学,今日周校长,疫情来了义无反顾住校值班,一家人分在四处生活。学校里有数百位来自云南的孩子,每个孩子的背后都“站”着一排焦虑的家人。周校长担心孩子们正在长身体,营养跟不上怎么办?她把校园里的花坛改成了菜田,种上了小青菜。阳光好的时候,周校长一个个寝室去敲门,让孩子们下楼晒晒被子,去草地上拔拔草。真正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补补天然的钙。

周校长在校园里花坛种上了小青菜

昔日冯同学,现在的冯总,从事农机销售的企业家,此刻正在“大展宏图”当女团长,好多个农场都有她的客户朋友。冯总为小区居民提供物资保障,一天就团起了千斤大米、两头猪。牛奶来了,活鱼来了,草莓来了……小青菜,真正的良心价,卖二元一斤,她说发国难财是不作兴的。

昔日余同学,海归余老师,当起了小区志愿者。天天楼上楼下不是“享受”运动,因其胯关节早已有状况,医生建议她少爬楼,赶紧决定换上人工关节吧!

轮到我这个罗编辑,不才,就吹嘘一下自己的厨艺吧。同窗们一起大笑,谁也不相信,一起说“你-做-的-菜?”她们回忆起读书时光,我是如何远离庖厨,如何十指不沾阳春水。而今疫情来了,我早就洗心革面,洗手作羹汤,“民女以食为天”了。

走进厨房 洗手作羹汤 插图By 潘赟

依样画葫芦,学做红烧肉烧蛋

居家已经双满月,从书桌到灶台,从放下书稿到拿起菜刀,立地成不了佛,却能成就“厨娘”。从事美食类图书策划多年的我,纸上操刀,运筹帷幄,手上正在策划、编辑中的就有大型美食画册、大师的厨艺生涯传记、美食集锦等多部书稿。

第一波抢菜潮,获得一包蔬菜,还买到一大块猪肉 插图By 潘赟

但此刻,站在灶台前,真正应验了巧妇(拙妇也一样)难为无米之炊,又不能指雁为羹,画饼充饥。往日里,为了节约时间,我都是线上下单,快递送达,那些留言都是“亲,亲,亲”的平台,突然像退潮的海水决绝地消失了。翻箱倒柜地找到了木耳、香菇、咸肉、火腿、鳗鲞,还有少量蔬菜,一边安慰自己克服困难,一边还是心生担忧。幸运地在第一波抢菜潮中获得一包蔬菜,还买到一大块猪肉和两只牛腱子。

想起了姆妈烧的红烧肉,又糯又香;想起了本帮招牌菜红烧肉,入口即化,满嘴溢香。关键时刻,美编王老师支我一招红烧肉烧蛋的秘籍:

五花肉,下水汆烫一下,冷水洗干净切块,姜片入油锅炸透,切好的肉入锅,大火翻炒2分钟,改中火,加黄酒至基本浸没肉,闷2分钟去腥,放入酱油(生抽、老抽4:1比例),放入糖或者冰糖,改小火焖15分钟,翻一翻,再焖15分钟,翻一翻,放入鸡蛋,然后依旧焖15分钟,大火收汁。

成功复刻王氏红烧肉

王老师强调,烧红烧肉关键不要放入一滴水。依样画葫芦,除了没有小葱而改为大葱,亦步亦趋跟着王老师的方法走,零失败,我成功复刻王氏红烧肉,赛过名店招牌菜。

为了几根“奢侈品”,我为“葱”愁煞

疫情期间,上海艺术界为“葱”举办了一次线上展览,人不能被“葱”憋死,但会为“葱”愁煞。三天未见小葱后,我在保供菜里居然发现了几根葱,谈不上欣喜若狂,但的确是得到意外的惊喜。为了这几根“奢侈品”,我真正地煞费苦心,葱根切下,埋入盆中,等着“断指再生”,天天蹲下,目测长了些许否?葱段,小心翼翼地用厨房纸包好,再裹紧薄膜,放入冰箱冷藏室,此法的确有效。

阳台上的葱“断指再生”

朱教授为了葱,“含泪”拔掉了花盆里的花,而我社的姜社长“兰花” 与“葱”都要兼得,他弯腰与兰花“商量”,邀葱同盆,可否?疫情期间,“千古幽贞”与“纤纤白玉葱”,哪个更重要?那几天,想来姜社长家的窗台一定“小窗香雾笼葱香”“甜辛苦暖柔肠”。

姜社长的“兰室闻葱香”

我发誓,待到小葱自由时,一定要大大奢侈一把,做次真正的葱油饼。

拿到面粉时,我有了做馒头的念头

疫情期间,时间被切割得七零八落,排队做核酸,自觉做抗原,领保供菜,抢菜团购,做“令狐冲”(拎壶冲,意为楼道消杀志愿者),各类群如雨后春笋般争相冒出来,稍稍迟看,就错过了N多次机会,但有时真一直“吊”着微信,小心脏扑通扑通也受不了,毕竟是特殊时期,信息有些混杂。

混沌的那几天里,最开心的是开盲盒,尤其是发现盲盒里的物资正巧是自己家最缺的,除了小葱,还有盐、糖、面粉、大米,厕纸、牙膏、肥皂、洗发露……一般被封数周后,缺的都是生活必需品了。

盲盒里的物资有家中最缺的小葱  插图By 潘赟

拿到一小袋面粉时,我有了做馒头的念头。前几天,小区团购两块钱一只白馒头,每家限购五只,很快就被“消灭”了。

据说,有些星座,勤劳踏实,总是把家收拾得井井有条,如处女座、射手座,水瓶座;而有些星座,常常手忙脚乱,不善持家,如金牛座、巨蟹座、天秤座。很遗憾,我属于后者。我有歪理,自我辩解。前者虽然干干净净,一目了然,但缺乏悬念;后者邋里邋遢,毫无头绪,却常常有惊喜发现。譬如,为了找到似乎曾经购过的酵母,我意外挖到了很多宝:藏了十多年的普洱茶(大惊喜了)、参加国际书展时买的咖啡杯、几包茴香八角、一袋咖啡豆、一罐黑糖、自酿的果酒……挖宝的开心,暂时抚慰了我重重焦虑之心。

好一阵翻箱倒柜找酵母。找到了过了期的酵母,我跟着最简单的攻略学做馒头:两碗面粉,一碗常温水;一调羹白糖五克酵母粉;醒面两倍大再揉面至光滑……

白馒头“首秀”

疫情期间,浏览了无数的厨房攻略,最得我心的是那种直截了当,简单易学的攻略,小白们只要一步不拉、按图索骥即可。譬如,酵母是否失效,最简单的办法是看杯中是否浮着如卡布奇诺般的小泡沫,如有则酵母“活了”。简单易学的攻略,启发着我,以后美食类图书是否也应该如此这般编辑?当厨房里飘起了馒头独特的麦香味,当白白胖胖的馒头出炉时,我真正被自己感动到了。人生百味,随心就好。

送来的土鸡,我为女儿下了一碗鸡汤面

最近的上海,雪中送炭的“投喂”无疑是魔都天空上最靓丽的一道彩虹。先生的同窗好友想尽办法为亲朋好友每家送了一份大礼包,打开礼包“盲盒”,见躺着只足足有三斤重的体态丰腴的土鸡,正拗着“裸体造型”,仿佛 “勾引”着馋佬虫爬出来,这时真有点心花怒放了。我借用女儿的名义谢过好友。

给女儿做的一碗原汁鸡汤面

受疫情影响,女儿的读书之路也有所耽搁,作为父母,有时候为帮不上孩子而焦虑,能做的只有让孩子吃好,仿佛美食不仅可以抚慰身体,还可以抚慰灵魂,更可以拯救老母亲那莫名的焦虑症。我用鸡汤的原汁(不加一滴水)为女儿下了一碗鸡汤面,看着她心满意足地吃下去,想起了我的童年岁月的往事。那年姆妈炖了只鸡,满目慈祥地看着孩子吃鸡。我傻傻地问姆妈,“你为何喜欢吃鸡爪、鸡颈?”姆妈答,“因为是活肉”,“那爸爸为何喜欢吃鸡头、鸡屁股”,“鸡头有嚼头,鸡屁股嫩” 。哪里都不能去的日子里,一家人能天天在一起,就好!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疫情被封,尽快适应非常时期的生活是必须的。来吧,白萝卜、胡萝卜,切成块做泡菜;来吧,发芽的土豆,切成条、汆下水,冷冻做个炸薯条;来吧,卷心菜,加点醋,快炒酸辣菜;来吧,洋葱,“嘟嘟”炖上牛腩煲……来吧,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即使翅膀暂时被缚,我心也要飞翔。

暴风雨过后,不一定有彩虹,但一定有蓝天。如常的日子快回来了,朱老师又将重回书斋研究她的“生命伦理”;周校长将送走又一届毕业生,迎来新一届的云南孩子;冯总的农机生意又会红红火火,良心团长们会继续生存;要劝劝余老师赶紧听医生的话了;而我将成为“双枪老太婆”,左手握笔,右手持(菜)刀,女儿的新学校已在召唤,而对于美食图书的策划,我会有新的想法,食物的最高境界是用最普通的食材,为自己的亲人做一顿可口的家常便饭。

用最普通的食材,为亲人做一顿可口的家常便饭  插图By 潘赟

中国人的生存哲学: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疫情期间,在我心中——“民女以食为天”。


视频来源:剪辑 By 陈燕菁
图片来源:照片由被采访者提供,插图 By 潘赟(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教师 )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