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下午四点,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主任张海波刚从手术室走出来,这已经是今天心胸外科第四台先天性心脏病纠治手术了。“已经有不少外省市患儿家长来电咨询,在公共交通逐渐恢复正常后,他们将来沪接受先心手术,我们也做好了准备。”张海波主任说到。
“上周有个从五楼不幸失足坠落的13岁孩子,双侧股骨干骨折、左手肱骨干骨折,我们为他施行了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术后效果不错,刚刚出院。昨晚又收到一个在小区里玩耍时高处坠落的孩子,股骨近端完全性骨折,目前生命体征平稳,即将手术。”
骨科专家张网林医生提醒各位家长,疫情期间,儿童的意外伤害防护始终是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对于刚刚解封的小区,孩子们会非常向往下楼玩耍,但由于长期封控在家,缺少运动,适应性和灵活性都会略差一些,如果运动量突增,意外伤害的风险会明显增高。
泌尿外科的门诊量最近出现了明显的回暖趋势,病房里正在陆续收治等待手术的病人。近一周来,尿道下裂、肾积水等疾病的手术治疗相继恢复开展。
“五一”小长假过后,儿中心医疗管理部门在严格区域管理的基础上,为外科科室制定了合理复工原则,心胸外科、普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等陆续恢复手术,同时进行定时定位消杀,以保证在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提供安全高效的医疗保障。
小田两个月前在家不慎因玩滑板车导致手臂骨折,石膏固定后在家休养。结果因为疫情影响一直焦急在家等待。日前,家长在互联网医院上看到可以预约骨科门诊,欣喜万分打算来拆石膏,没想到私家车许久没有发动,电瓶已经出了故障,几经周折赶到儿童医院已是下午5点左右。按照往常,这个时间已经无法挂到普通门诊号了,抱着试一试的心情,他们重新在互联网上预约,发现骨科专科门诊一直可以预约到晚上10点,赶紧挂号就诊。
儿童医院骨科赵利华副主任介绍,
每周一至周五骨科都开出夜门诊,主要提供患儿骨折石膏固定后复查及外伤清创换药服务,并为患儿提供骨折后期康复指导,自4月底以来每晚都会服务15-20名患儿,同时还会为四肢切割伤患儿做缝合术后清创换药,保持伤口清洁。
儿童医院两院区想方设法延长服务时间,保障患儿就医需求。北京西路院区普内科、泸定路院区呼吸科、泸定路院区消化科“中午连一连”,12点-1点这个时间段,家长也可以预约就诊;北京西路院区普内科和泸定路院区骨科“下班延一延”,开设了夜门诊。
呼吸科、消化科、肾脏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普内科、普外科、五官科、眼科、皮肤科、中医科、口腔科、骨科、儿保科等多个科室均开设了双休日门诊。
为减少人员聚集、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医院实行分时段全预约就诊。患儿家长可以通过“上海市儿童医院互联网医院”及时获取出诊信息,并预约就诊。
积极推动复工复产的同时,线上义诊咨询也与线下门诊同步进行。从5月22日起至6月底,儿童医院互联网医院每周末将组织开展MDT联合义诊,一次义诊可以咨询多位不同科室的专家。本周日高危儿整合MDT门诊和内分泌科、泌尿外科专家组成的性发育异常多学科联合门诊MDT门诊将率先亮相。
内分泌科MDT门诊是以特诊部为平台、性发育异常为中心、生长发育及遗传代谢相关的各类复杂的综合征类疾病为主要方向的多学科诊治团队。内分泌科即便在疫情期间线上咨询经常单日过百,咨询者多为性早熟、生长激素缺乏、甲状腺等疾病患儿,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嫔说,“因为疫情关在家中,非常理解家长们的忧虑和不安,我们尽己所能提供帮助,安抚家长情绪的同时,及时通知家长们线上预约挂号到医院就诊。”
由儿童医院儿保科、新生儿科、康复科、健康管理部等多个科室联合组成的高危儿整合门诊一直是较为热门的门诊项目,为早产、低出生体重、脑损伤等高危新生儿提供规范化的0-3岁健康管理服务,包括出院后疾病随访、生长发育监测、营养和喂养指导、神经精神发育评估、早期发展促进、发育迟缓(语言、运动、认知、社交-情绪)的早期干预、家庭育儿支持和心理健康服务等。这些特殊孩子的家庭,有条件可以到医院就诊,如果暂时不能出门,可以选择使用通过线上问诊,了解宝宝生长发育是否正常,由此可以免去往返医院的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