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又称三秦,其地域横跨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中部,北为黄土高原、南接秦岭山区、中间是一马平川的关中平原,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先后有十四个王朝建都于此。在这十四个王朝之中,周、秦、汉、唐四个大一统王朝谱写了中华文明中最为精彩的篇章,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跨越时空影响着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
展览名称:与天无极——陕西周秦汉唐文物精华展
展览时间:2022年7月15日--9月15日
展览地点:奉贤博物馆B栋二楼临展厅(奉贤区湖畔路333号)
福利数量:20人
福利内容:每人可获得***,凭中奖通知短信到馆观展后至服务台领取,中奖名单将在此页面公示
展览预约:奉贤区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支付宝小程序
西周国祚绵延300余年,创立的礼乐文化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是中国早期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是中国远古社会的鼎盛时期;
秦自关中西部的诸侯国开始发展,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统一全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确立的多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二千年来政治文明的基础;
汉代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社会经济、文化空前繁荣,伴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第一次以文明发达的强国地位闻名于世;
唐朝作为中国历史又一个盛世,政治开放、经济发达、民族融合、文化昌盛,创造了一个让人自豪、让人追忆并永远激励人们昂首奋进的黄金盛世。
以周、秦、汉、唐四朝为代表的陕西古代文明,为我们留下了大量凝聚文明之光的历史文物、千古释疑的文化现场以及诸多值得理性张扬的精神财富。
2022年7月15日至9月15日,“与天无极——陕西周秦汉唐文物精华展”将在奉贤博物馆B栋二楼临展厅正式对外展出。展览展出的150余件(组)文物都是陕西近年来出土的周秦汉唐文物中的精品之选,类型包含青铜器、金银器、玉石器、陶瓷器等,更有国宝兵马俑、汉代阳陵陶俑、法门寺秘色瓷、何家村出土金银器等珍贵文物亮相。这些文物凝聚着古代中国最为绚丽的盛世记忆,以时间为序,从政治制度、社会经济、民生文化、对外交流等多个方面,彰显出华夏民族熠熠生辉的璀璨历史与奋发有为、包容大度的文化自信。
西周历经11代12王,是中国早期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也是中国远古社会的鼎盛时期。西周王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形态尤其是伦理精神以及青铜铸造技术,充分展示了中国早期文明的特征。长期活跃于陕西地区的周人以“制礼作乐”确立了中国礼乐文明的典范,使“礼制”成为以后历代王朝政治与文化的基石。
秦朝是由秦国发展起来的,历经500多年苦心经营,从最初的边陲小国跃升至战国七雄之首。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开创了中央集权的帝制,建立中国历史上首个大一统王朝。废分封、建郡县、车同轨、书同文……秦王朝使中国古代政体从西周时期的“封邦建国”转变为对地方设立郡县管理的中央集权制“帝国”,其政治、经济、军事诸制度,垂范后世。
公元前202年,刘邦击败项羽,建立西汉。汉代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是中国的黄金时代。早期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国策及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实施促使西汉的社会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同时伴随着沟通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的开辟,对外开放与交往日益频繁,汉王朝成为当时世界首屈一指的强国,也展现出开放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风貌。
公元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几代君主励精图治,先后开创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为后人称道。盛唐时期,丝绸之路空前繁荣,各国商旅云集,万国来朝,文化交流频繁,综合国力与对外影响力达到了顶峰。陕西地处于政治开放、经济发达、民族融合、文化昌盛的唐王朝中心,出土有大量精美绝伦的唐代文物,见证了唐王朝曾经的盛世辉煌。
1、更鼎(西周)
青铜鼎是烹煮肉食的器皿,也是贵族阶层进行宴飨、祭祀等礼制活动时最重要的礼器之一。所谓“钟鸣鼎食”,即是把鼎与钟作为贵族所使用的礼乐器的代表。西周中期以后,鼎的使用逐渐制度化,通常以奇数组合,按使用者的等级地位规定使用数量。青铜鼎更是王权的象征,古代常以鼎的迁移来比喻王朝的更替。
2、铠甲武士俑(秦)
铠甲武士俑是秦代军队中普通士兵的象征,秦兵马俑一、二、三号坑中均有武士俑的出土。身穿铠甲的武士俑是重装步兵。根据他们在俑坑中的出土地点分析,他们中有的是跟随战车的隶属步兵俑,有的则是独立步兵俑,而几乎每件武士俑都作持兵器状。秦兵马俑坑出土的大量武士俑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步兵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3、两诏文铜权(秦)
秦朝建立后,以秦制统一全国度量衡,故在此器刻始皇诏,定为标准器。铜权外形似钟,空心,高体方肩,上有环形纽,表面17棱。权体刻有始皇二十六年和秦二世元年诏文。其中秦始皇诏文40字,秦二世诏文60字。秦二世继位后,加刻二世诏,两部诏书均记述了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史实。
4、“与天无极”瓦当(汉)
瓦当是宫殿或较大型的建筑上覆盖建筑檐头筒瓦的前端遮挡。此枚瓦当上有篆书“与天无极”四个字,“无极”指没有终点,“与天无极”寓意美好的愿望,走向美好的未来,本次展览的名称就是出自这枚瓦当。
5、塑衣式男侍从俑(汉)
陶俑通体施黄色彩绘,面庞圆润,黑须红唇,两颊有丝带垂至颏下,脑后冠下梳髻。身着直裾三层深衣,腰部系带,袍缘呈喇叭状,长及足面。双臂下垂,拢于袖内,左肘内侧偏上有一长方形狭孔,原应为插剑之处,双膝微屈,着方头履。展现出恪尽职守、恭谨唯命的文吏或侍从形象。
6、五瓣葵口圈足秘色瓷碗(唐)
秘色瓷自唐代之后渐渐失传,一直到法门寺塔基地宫发掘后,才以法门寺的秘色瓷作为唐代秘色瓷的标准器。秘色瓷作为中国官窑瓷器的开始,其颜色被唐代人称为千峰翠色,形容有如山林一般的青绿色,质地细腻,有些器具的底部呈凹形,这样的设计让光线照射进容器后,仿佛其中有湖水的样子。
7、鉴若止水铜镜(唐)
该铜镜出土于乾陵陪葬墓章怀太子墓,很可能是章怀太子李贤妻子清河房氏生前所用之物。铜镜背面刻有蔓草、青龙、鸾鸟、麒麟、凤凰等一些祥瑞的花草和鸟兽,且有32字楷书铭文,开头为:“鉴若止水,光如电耀,仙客来磨,灵妃往照”,故命名为“鉴若止水”镜。这面铜镜纹饰漂亮,铭文内涵丰富,制作工艺精湛,可说达到了唐代铜镜制作的极致,堪称铜镜中的经典制作。
内容来源:奉贤博物馆
策划:周到运营中心X奉贤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