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里的插图,往往会给你留下珍贵而长久的记忆,中国嘉德网拍8月16日起带来一场“珍贵的教科书——老版教材插图原作”专场,聚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第九套小学语文教材中的70幅插图原作,横跨整个1990年代的教材插图原作,将唤起80后、90后共同的珍贵视觉记忆。
在这批珍贵的教材插图原作中,有西门豹、东郭先生、程门立雪和古典诗词画面,也有小萝卜头、爱迪生等故事人物,更有家庭和校园生活场景以及“让我们荡起双桨”为代表的经典时代画面。
人教社第九套教材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套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反响最好的一套教材。这套教材从1990年秋开始在部分中小学校实验,自1992年开始编写,沿用至2001年, 前后使用时间长达十余年,推算发行量应该过亿。这次上拍的70幅语文教材中的插图原作,将唤醒一代人的儿时记忆,致敬童年,同时让更多人领略到教科书插图的无穷魅力。
教科书中的插图形象深入人心,但它们的作者却往往鲜为人知,他们的姓名只是被记录在课本封底,默默无闻地陪伴着一代又一代孩童长大。这次专场网拍,把插图作者王惟震、马振祥、于绍文、姜吉维等艺术家推到前台,老教材插图作者们不但绘画基本功扎实,而且肩负着儿童美学教育启蒙的责任,一本书的制作至少需要耗时3个月才能完成,每一幅插图背后都是创作者基于对文章的理解绘制出的趣味性插图。他们以专业的绘画功底,细腻地体察看孩童的内心世界,通过图画开启审美,播下一颗颗领悟美的种子。
王惟震:1960年开始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1970年代开始参加北京市和全国美展。中国体育报业总社人民体育出版社美术编辑、副编审、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乔羽先生作词的《让我们荡起双桨》承载了80后、90后的童年记忆,北海公园的白塔也成为了众多北京中小学生们春游、秋游的打卡目的地。王惟震正是这幅深入人心的教材插图创作者。在1970年代参加中国美展的王惟震是人教社的老作者,“少年闰土”、“李雷”、“韩梅梅”这些经典形象都出自他的笔下。
于绍文生于1939年,山东烟台人。擅长连环画、文学书籍插图 、装帧。1962年毕业于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历任中学美术教师、电影院美工,人民文学出版社美术编辑室副主任、副编审。作品有《佛教画藏》、《中国通史》、《 图说中国历史》,连环画《清宫演义》、《三国演义》、《封神演义》、《中国十大元帅》 、《人民音乐和莫扎特》等,获第三届全国连环画展套书作品三等奖、全国第二届书籍装帧艺术展封面设计三等奖。
这幅插图描绘西门豹惩治巫婆官绅,破除迷信,劝教众人的经典场景。于绍文先生运用熟练的人物塑造技法,塑造了众生相的大场面。线条奔放灵动,色彩恬静典雅。
马振祥:(1941.1—2004.11) 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1961年内蒙古师范学院艺术系美术专业毕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内蒙古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内蒙古社会书画学会副会长、内蒙古赤峰市书画院院长、赤峰市群众艺术馆馆长兼党组书记。
马振祥擅长中国画工笔重彩,其质朴的笔触与诗歌的意境高度统一,用色清新、明快。
《赤壁之战》插图刻画了黄盖叫兵士把二十船芦苇一起点着,让小船顺着东南风冲进曹操船队的战争场面。画面精炼几处细节,用被风撑起的军旗和硝烟凸显紧张的战争场面,运用线描把人物动势画得生动而富于表现力。
姜吉维,1944年生,北京人。著名连环画家,擅长用黑白画技法创作连环画。就职于中国妇女杂志社,任美术编辑,是一位高产画家,代表作有《偷拳》、《刑警队长》等。
很多人还记得《在烈火中永生》这部电影,方舒饰演的“小萝卜头”是人们无法磨灭的记忆。从小随革命者父母生活在在条件恶劣、物资紧缺的监狱中,自强不息的“小萝卜头”坚持在狱中用石头在沙土地上演算数学和练习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