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生成时,就要启动防台准备
在“梅花”之前,2018年的台风“安比”已经是近年来最厉害的一次了,最大风力10级。而“梅花”的登陆风力足有12级。
要想迎战这样的台风,在它生成时就要做好准备。
“每年进入汛期以后,我们都会关注台风路径的信息预报系统。根据台风路径发展,我们会在服务管理范围内进行动员,张贴告示,提醒居民防范高坠等安全隐患。”杨喜林介绍。
■在居民楼张贴告示
每一次的台风路径,因为频频关注,杨喜林和同事都熟稔于心。这也使他们对“梅花”的超级强度有了预判。“以前,有的台风从上海沿海一带登陆后,会往外海转移。有的台风预报可能从市中心经过,但实际往浙江方向偏过去了。向‘梅花’这样席卷市中心、强度还这么大的,在我的经验里是第一次。”
在黄浦区,南房物业的管辖范围涉及老西门、小东门、豫园、半淞园四个街道。“梅花”登陆的三天前,居民小区里已经张贴了各种提示。“像阳台上堆放花盆、公共通道的窗口堆放物品等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我们还要上门去提醒居民。”
开展安全检查和隐患排除,也是物业人必须做的准备。比如,小区绿化树要进行修剪和加固。道路的管线管网需要疏通,避免堵塞。电梯设备的线路要检查,用电系统也要检查。还要在巡查中排除高坠隐患。
9月13日,在中山南路一个工地上,杨喜林和同事发现,新搭的脚手架受场地限制,搭建不够规范,存在隐患。他告诉记者:“这脚手架比较高,又是沿马路的,大风吹过来很危险。我们立刻打电话给工程总包单位,看着对方做了加固和整改。”
大树被风吹断!立刻分割转移
台风临近,物业人迎来不眠夜。
按照台风预警的级别,对照防灾防汛预案,公司职能部门做好了值班值守和应急保障的准备。昨晚(9月14日晚),公司70多名一线员工全部在岗,还有130多人的应急保障队伍24小时待命。
恶劣天气下,物业人员需要不停地巡查。“昨天白天我们是正常上班,傍晚5点后进入台风值班阶段。晚饭后,大家就到各自管辖的小区工地去了。
■查看地下车库污水泵运转情况
到了晚上9点,街头风雨交加,杨喜林和同事们感受到了台风带来的巨大行走阻力,但他们还是继续往前走。在老旧房屋密集的梦花街、正在进行综合修缮的瞿溪新村修缮基地、楼龄三十多年的西凌新邨……都有物业人冒雨巡视的身影。在黄浦,公司团队成员一共巡视了六十多个小区。
15日凌晨0:30,台风“梅花”从上海奉贤登陆,并快速往市区方向移动,2点左右从市中心经过。 “一般的大风大约是每小时5公里的速度,这次的台风速度竟然达到了每小时30公里,移动速度非常快。从轨迹上来看,这次台风眼是经过了黄浦的。”杨喜林说。
午夜的梦花街,有巡视人员发现,位于二三楼的老宅门窗有松动迹象,存在高坠隐患。“这位同事现场及时发现后,马上就召集维修人员前来处置、加固了。”杨喜林介绍。
而他在西凌新邨和同事一起处置了两棵被风吹倒的树。“可能那个位置穿堂风比较大,树倒下来,损坏了停放在小区的车辆,影响了通行安全。由于树太大,我们把断下来的部分做了分段切割,用车运走,转移到安全的地方。”他告诉记者。
■倒伏的树和现场排险
一整晚的惊心动魄,都记录在密密麻麻的手机通话记录中。直到雨小了,天快亮了,他和同事们才到办公室轮流眯了一会儿。
早上6点,风雨减弱,上海中心气象台更新台风橙色预警信号为台风蓝色预警信号。杨喜林和同事们走上街头,再一次巡查,看到一切正在恢复,总算放下心。
他总结:“这一夜,每一个迎战台风的人都很不容易。老城厢老旧房屋众多,每次碰到这样的恶劣天气,对于老城厢的物业守护人来说都是蛮大的考验。大自然是不受人为控制的,在台风真正到来以前,一切都是未知,只有做好充分的防范准备,才能有效应对,保障城市和居民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