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现场看到,室外展区,不少市民在静安公园悬铃木古树群下驻足,观看展板,了解古树保护的故事。这两排悬铃木其实是上海古树保护案例的“活教材”。
市古树管理部门介绍,静安公园主景道两旁的悬铃木都是120多年的古树,1997年,在修建轨道交通2号线时,为了保住中心城区这片独一无二的悬铃木古树群,选择了成本最高、难度最大、投入最多的施工方案:车站移位至南京西路,与古树擦肩而过,同时关闭了周边商业街整整一年。“地铁让位古树”的故事,成为申城保护绿化史上的一大美谈。2020年,市、区古树管理部门又利用树木雷达、无损检测仪等设备,对悬铃木古树群的地上、地下部分分别进行了“体检”,根据结果编制了“一树一策”专项复壮保护方案,让古树健康生长,重现往日风采。
秋日阳光下,漫步古树大道,观看展览,别有一番体验感。
类似静安公园悬铃木古树群的保护案例并非个案。浦东新区济阳路以西1500米临时绿化带中的0369号古银杏,于1986年鉴定为二级保护古树。2010年,按照规划,此处将建造市重大工程——东方体育中心,古树所在区域将建造为游泳场馆。为保护这株古树,市、区古树管理部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调整规划,最终确定下来“建筑让位古树”,让场馆规划位置调整向北移,并同步对道路、入口等规划布局做了调整。
“一江一河”是上海市着力打造的重大工程。苏州河长宁区华东政法大学段要实现全线开放,如何既做好工程实施又保护好其中一株编号为0373的百年古银杏树,成为一道难题。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这株百年古银杏和身边的三棵水杉“伙伴”成了如今的网红景点——银杏院。
这些年来,古树管理部门不仅为部分长势渐衰的古树度身定制复壮方案,让它们重现昔日风华,还为其中的一些建造了公园。比如,位于闵行区的一株古紫藤,已有约500年历史,是上海最古老的紫藤,其所在地现在是以紫藤为特色的公园——“古藤园”。位于嘉定的上海0001号古银杏,已经1200余岁,是上海最年长的古树,堪称“魔都第一树”,这株古银杏也有自己专属的“花园”。
今年,位于浦东新区海桐路樱花路街角绿地的1535号古蜡梅、位于奉贤区金海街道陈湾九组的三株古桑树,都拥有了大面积“豪宅”。
古树名木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的珍贵遗产,是一个地区、一座城市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是人们乡愁的寄托。它们连通了历史、现在与未来,在城市建设中,是难得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本次主题展分为室外和室内两个展区。室外展区位于静安公园悬铃木大道处,通过展板的形式展示全市16个区近年来在古树名木保护方面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现场展出的30幅获奖作品从今年《申城有树 相伴千年——“古树印象”主题作品征集》活动收到的1058幅(组)作品中遴选而出,用镜头呈现上海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的独特魅力。本次主题展结束后,将根据市民游客投票情况颁出网络人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