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张园,上海“第一公共空间”!今天,张园西区率先开放! - 周到

百年张园,上海“第一公共空间”!今天,张园西区率先开放!


2022-11-27 14:18

被誉为“海上第一名园”的张园,从今天(11月27日)起将再次焕发新生,张园西区率先开放,一幢幢历史建筑与潮流时尚艺术碰撞,呈现出全新的活力。国际一线品牌、艺术馆、咖啡馆……纷纷入驻,新品首秀将带动新的时尚潮流。

一百年前,张园见证了很多历史“第一”,也引领着城市发展的新脉动。一百年后,历经四年保护性修缮,“修旧如故,以存其真”的张园,让石库门里弄成为上海中西合璧的建筑新地标。到2026年年底前,张园全面完成修缮,将成为上海“第一公共空间”,满足不同人群的休闲需求。

如今张园的焕新,不仅标志着上海首个保护性征收“城市更新”项目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更是上海里弄街区保护更新的重要标杆。如今,张园的原住民的生活条件早已得到了巨大改善,百年张园重焕新生,未来的张园可期可待,更胜往昔。


这里很时尚,未来也很接地气

张园地处上海市中心的南京西路,向东毗邻太古汇,向西靠近恒梅泰和锦沧文华,南京西路早已成了国际一线品牌的必争之地。在如此白热化的品牌竞争过程中,迪奥、路易威登、江诗丹顿……依然选择了张园。

正如百年张园需要焕发新生,这些沉淀了百年的全球品牌也需要不断创新。于是,在这片最海派的时尚地标里,将引领更多的“首店”“首秀”“首发”效应,并通过体验式、引领性的时尚消费导入,为张园历史风貌保护区赋予全新的商业功能和业态。

走在古典与现代的里弄街区里,张园西区散发着中西合璧的味道,更是走在了潮流的尖端,但未来的张园更接地气。静安置业集团的董事长时筠仑表示,“一百年前,张园就是向公众开放的公共空间,如今的张园更是如此,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休闲娱乐的生活方式,比如:早上老年人可以来感受石库门里弄风情,中午白领们可以来吃饭购物,晚上年轻人可以来体验潮玩……”

张园很时尚,也很接地气。根据张园的整体规划,其业态分布以“东静西闹、沉浸无界”为核心框架,西部区域设引入国际顶尖品牌入驻,与丰盛里形成完整的商业界面,为张园赋予全新的商业功能和业态,打造中心城区具有影响力和美誉度的商圈商街。东部区域相对安静,未来将设置精品酒店、公寓及创意办公场所,带动片区产业升级。

张园南北区域分别设置文化演艺中心、潮流中心及美术馆等文化场馆,整个地块内还将设置多处公共活动空间,将成为辐射周边市民的文化活动基地。时筠仑介绍说,“我们还把'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的思路贯穿到张园项目的规划建设中,尽最大可能保留、保存城市风貌和历史建筑的同时,充分考虑民生功能、公共服务的留存拓展,让空间更有温度、更富活力、更好地彰显城市魅力。”

最快的速度,修旧如旧的漫漫时光

如今中国基建的速度,早日全球闻名。如果凭空造一个张园,最多可能只需要两个月的时间,而修旧如旧的张园西区用了漫漫两年时间,按照华东地下空间院设计师李林的说法:“这已经是最快的速度了。”

张园地处上海市中心的南京西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园内保留有13处市优秀历史建筑、24处区文保点、5处规划保留建筑,每一栋建筑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印迹,在周边高楼簇拥下,形成一片独特之景。

“张园的修缮工作,是要呈现出原汁原味的往日风貌。”李林说,“经过72家房客式的居住历史,其实里弄的的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修缮之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考证,复原当年张园的模样,同时赋予现代功能性的配套。”

“比如带有图案的花砖,大家都能感受到有些新、有些旧,因为我们在修缮过程中发现一些地砖损坏了,为了最大程度上保持风格一致,我们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复制和图案最相似的地砖。”李林表示,老建筑群的一砖一瓦一墙都有历史风霜的痕迹,如何在保持屋内布局的基础上,让配电间、消防设施等等合理布局也成了新挑战。

对于一处壁炉周围应该贴什么颜色的瓷砖,对此专家也进行了历史考证,最终确定为绿色……点点滴滴的修缮过程,都让李林记忆犹新,“比如记载原威海路590弄64支弄1号信息的房屋档案就超过了400页,包括建筑概况、房屋信息、基础资料、历史图纸、现状图纸、物业资料,甚至还有了老居民的照片、采访屋主后人的影像和文字资料……”

李林认为,要用最快的速度修旧如旧,首先就要把原住民对房屋结构的改造进行复原,对各种搭建完全拆除,再根据资料,沉浸式“穿越历史”,把“海上第一名园”真正做到修旧如旧。

张园西区保存最好的就是16号楼的里弄公馆和12号楼的花园洋房,李林介绍说,“这两幢最高、最大的石库门,无论是地板,还是吊顶,整个建筑都做到了原汁原味的修复。”

据了解,自2015年起,上海静安置业集团为张园内170幢历史建筑建立了“一幢一档”完整资料库。2018年,对张园42栋170幢2053个房间进行查勘、测绘、记录、对比、整理、拍摄……“一幢一档”为张园的修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改善原住民生活,提升街区品质

“真不敢想相信,张园变得这么好!”时隔四年,朗阿姨和满叔叔再次来到了曾经的家,“我们家的后门入口,现在变成了洋气的旋转楼梯……”看到修缮后的里弄建筑,如此还原了百年前的原貌,朗阿姨说,“住了这么久,我也是第一次知道,原来的房子是这样的!”

看到修缮后的张园依然留有“荣康里”、“德庆里”、“福如里”等蕴含中国传统文化和上海文化特色的弄堂名称,朗阿姨指着“震兴里”说,“这就是我们曾经的家呀!”这份上海石库门记忆,在修旧如旧中继续传承延续……

如今,朗阿姨和满叔叔现在的家,就在一条马路之隔的静安别墅,“我们就是喜欢这里,喜欢住老式里弄,出门就能跟邻居聊聊天……”这两年,朗阿姨隔三岔五地就在张园周围走一圈,拍点照片发到老邻居群里,让大家看看张园施工期间的变化,开园前夕再到曾经的家看看新变化,朗阿姨激动地拍了好多照片,要跟邻居们分享。

满叔叔在张园住了大半辈子,朗阿姨则是从结婚起就住在张园,一住就是三十多年。在18.8平方米的房子里,最多的时候住着六口人,朗阿姨说,“真的是抬头不见低头见。”

满叔叔和朗阿姨住的这幢楼总共有八家人间,共用一个灶头间。卫生间对张园的很多人家都是“奢侈品”,朗阿姨家住一楼有个小天井,因此九十年代就装上了抽水马桶,但很多人家因为地方不够、又或者住在二楼,种种原因直到搬迁前,甚至还有人家在拎马桶。

张园虽然名气很大,但原住民生活却是非常窘迫。很多阿姨爷叔都有与生俱来上海人的“清爽”,即便家里再小,也打理得井井有条。但对更美好生活的期待一直埋藏在心底,知道要保护性征收的那一刻,张园的原住民们都非常激动,“终于盼来了。”

很多邻居都买了楼房,住到了更远一点的地方,可朗阿姨还是钟情于南京西路,只有她们家依然住在了这片区域,“我到儿子家也住过楼房,一点也不喜欢,住了三个月,邻居一个都不认识。”朗阿姨权衡再三下,选择了静安别墅40平方米的房子,老两口的幸福退休生活刚刚开始。

张园虽有“海上第一名园”的称号,但在历史长河中却演变成了72家房客式的里弄生活,原住民生活条件急需改善,为此静安区为保护历史建筑、改善民生启动了保护性征收,未来的张园更将提升街区品质,为周围像朗阿姨、满叔叔这样的居民提供高品质的休闲好去处。

 

说起“城市更新”,很多人觉得要符合高品质发展的新需求,但在保留传承历史的基础上留有“人间烟火气”,才是连接过去与未来更重要的意义所在。
如今,始建于1882年的张园时隔百年后重新开放,改善了民生、提升了品质、融入了时代,漫步在老建筑群里,你能感受到的是“永远走在时尚尖端的灵魂”、“海派石库门的优雅腔调”,这里娓娓道来的是曾经的历史,更是充满可能的未来。
都说对历史建筑最好的留存、对城市文脉最好的保护,就是在活化利用中传承中创新。百年张园的修缮与重生,则是为焕新城市、焕新生活、焕新生命力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城市更新”范本。


作者:荀澄敏
编辑:荀澄敏
来源:周到
视频来源:陈征
图片来源: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