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上午坐地铁来到位于老西门盐城路的上海德兴馆,餐厅所在的建筑外观非常现代。记者问了店里员工之后才晓得,原来这家店是从此前从董家渡路中华路的店“转场”而来,正是记者之前与朋友聚餐时的那家老店。
之前在中华路董家渡路口的德兴馆是资深媒体人、城市文化研究者周力所非常熟悉的。周力在其“ 老周望野眼”一篇推文中曾介绍,按照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行号图,这家德兴馆旧址原为无锡饭店“一家春菜馆”,而隔壁的草堂鸡的门面则是木号和国药房(见下图)。
上海作家沈嘉禄去年12月曾来新店用餐,并在此吃到了两道他心仪的老菜:
一道是鸡圈肉,鸡中翅、圈子、五花肉一起烧,浓油赤酱,老上海味道,亦酒亦饭。还有一道肉丝黄豆汤,是平民百姓的下饭菜,我小时候有印象,只卖一角五分一碗。但过去小饭店也从不拆烂糊,黄豆浸泡后在隔夜汤罐里焐到天亮,客人起叫后小锅加肉丝回烧,经济实惠。德兴馆对黄豆汤复原又有提升,加了自己吊的烂泥糟卤,撒一把青蒜叶,每人一盅,香气馥郁,特别开胃。
店内有一块牌子展示,今年8月上海德兴馆成为上海市黄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德兴馆本帮菜肴传统烹饪技艺”的保护单位。另外,记者注意到,店内还展示了不少具有上海特色的半成品菜,不过收银员表示,购买半成品菜需要用会员卡结算。
记者又坐地铁到小南门站下车,步行前往中华路的上海德兴馆,有意思的是,百度地图上显示该店所在位置仍然是停业状态,还未更新信息。
中午时分,顾客非常多,大多数顾客在店内都是简单用餐,以面条为主,有顾客点了锅贴、小笼馒头等特色点心。不一会,门口的经理就宣告客满了。店员告诉记者,上海德兴馆中华路店是11月26日重新开门营业的。老店新开,熟食推出狮子头买一送一的优惠,记者买了四盒狮子头(共八只),花费四十元。记者注意到,熟食间的员工所穿制服上仍然写着龙云店。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12月1日开始门店会推出半成品菜。中午12点左右,有工作人员在门口贴出了一张纸质彩色打印的通知,记者上前一看,原来是从明天(12月28日)开始,进店要出示48小时内的核酸证明。
记者又坐公交11路到新北门站下车,步行前往位于老城隍庙内的上海德兴馆。虽然是中午用餐高峰,但豫园这家门店顾客不多,或许是恰逢工作日,故堂吃的游客比较少。
离开老城隍庙之后,记者开始寻访另一家上海人所熟悉的德兴馆(为区别上海德兴馆,下文亦称德兴面馆)。记者坐公交980路到福建中路延安东路站,步行前往德兴馆位于广东路的总店。从福建中路走到广东路口,远远就能看到那黑底金字的大牌匾。
记者查看店内的历史介绍,“德兴馆”是一家供应面点为主,兼营本帮菜的餐馆。1878年(光绪四年),创始人沈暇兴开设在今天的福建中路529号第一家“德兴馆”。而店名的由来是因为沈老先生崇尚民族精神,将明朝的一条大船“德兴号”的“德兴”二字作为该店的招牌,同时意寓经营宗旨是“诚信为本,以德兴业”。
记者上到二楼,发现环境雅致,古色古香,也有点菜。还有炒菜可以点单。记者询问店员,德兴馆有几家分店。店员递过一张名片,上面打印了9家门店的信息,店员说,目前机场店已经撤销。
有意思的是,在浦东德平路还有一家德兴老面馆。一位美食人士认为:德兴老面馆的店名应该仅是“老面馆”而已,底下挂一块“德兴”的牌子,以示渊源。因为这是一班德兴(面)馆退休老师傅们发挥余热的地方。
在网上,不少网友为如何区别德兴馆和德兴面馆而争论不休。记者通过实地走访总结出一条规律,那就是上海德兴馆除了浦东门店外,门店都集中在老南市的老西门、小南门新北门三个位置;而德兴面馆总店和浦西大多数门店主要集中在人民广场到南京东路步行街的区域。
本期的新闻晨报·周到《上海会客厅》节目,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喜欢本帮菜的评论家何振华先生,请他介绍一下关于沪上这几家德兴馆的历史溯源。
何振华:资深媒体人、上海作家、杂文家、评论家
有朋友说是中华路上的上海德兴馆装潢一新,重新开张了,乍一听这个消息,我以为是原来中华路董家渡路口的老店新开,一听门牌号头,现在这爿德兴馆的位置应该是在老城厢面筋弄附近。一说德兴馆创始于光绪四年(1878年),一说德兴馆开业于光绪九年(1883年)。
我见过不少德兴馆的老人,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初创时期的德兴馆原址紧邻小东门外的洋行街,后来迁到中华路董家渡路口。豫园文化饮食集团上海德兴馆负责人、技术总监、上海“黄浦工匠”张坚告诉我,魏文伯的题匾就在上海德兴馆的昌里路店。也就是说,今天的的上海德兴馆和德兴面馆,老祖宗都是南市老城厢最早的德兴馆。
说起德兴馆,不能不提德兴馆老股东李林根的儿子李伯荣,这位先后在德兴馆、绿波廊、老饭店做过经理的名厨,被誉为沪上本帮菜的泰斗。而德兴馆是本帮菜的发祥地,糟钵斗、秃肺、草头圈子、油爆虾、红烧鮰鱼、响油鳝糊、下巴甩水……这些名菜在今天的德兴馆,仍旧能保持着一份地道而不掺杂的纯正。在无处不讲“创新”的当下,如果没有了“守正”,像好好一只腌笃鲜,为了要卖相好看,放几片碧绿的莴苣,一锅好汤,就整个走味了。
有不少老上海都非常留恋德兴面馆的“焖蹄二鲜面”(浇头是焖蹄加爆鱼)。德兴面馆当然出自德兴馆无疑。挂一块“百年老店创建于一八七八年光绪年间”的“德兴馆”招牌也好,挂一块魏文伯题写的“上海德兴馆”招牌也好,至少,在我之见,同在上海滩,一锅本帮菜,是不是“大兑汁”,是不是“留老卤”,真正能够老老实实拿老祖宗的本事不折不扣学好,传承下来,这才是金字招牌真正的“含金量”。典出自有史迹,口碑岂言湮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