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张园和步行街更方便了!23路电车新增公交站点,晨报读者去年提出建议 - 周到

去张园和步行街更方便了!23路电车新增公交站点,晨报读者去年提出建议


2023-03-08 16:14

最近,有在威海路上班的市民欣喜地发现,23路电车在其单位附近新增了公交站点。而更让人欣喜的是,经过威海路的23路电车已经换上了全新的申沃复古款车型,在站点就能听到老上海熟悉的铛铛车声音。

在去年茂名北路限时步行街开通之前,新闻晨报·周到《上海会客厅》节目曾提出在威海路新增公交站点的建议(点击见之前报道),一方面可以方便市民出行,同时也可以前往当年11月底即将开放的张园打卡。经过有关部门对公交线路线网的重新调整,这个建议终得以落地。

新增的23路威海路陕西北路车站(2023年3月8日拍摄)

电车迷去年提出新增站点建议

据公交行业人士透露,这次在威海路新增站点是为了配合茂名北路限时步行街建设的公交线路线网调整计划。

“如果让23路绕道而行,一条茂名北路石库门风情步行街就会横空出世!”这是老新闻工作者、张园老土地庄元强(阿庄)在2021年4月25日提出的个人建议。

2022年8月27日起,23路(中山南一路方向)为配合茂名北路限时步行街改造,不再途经茂名北路,而是改为康定路-陕西北路-威海路这样的路线。电车摄影师周琎闻当时发现,交通配套部门在23路改道之前就已经将新路线的线网架设完毕,在康定路接近陕西北路处,新增一处分线器,23路改道后在此处开字,然后进入右转车道。

陕西北路威海路口的23路(周琎闻于2022年8月27号拍摄)

作为“骨灰级”公共交通参与者与爱好者,资深电车迷宋文超常乘坐23路电车路过威海路茂名北路,在少年时代,他最喜欢的就是南京路茂名北路口的少年儿童商店。去年9月22日,从方便市民出行的角度,宋文超提出建议,能否在威海路增设一个站点方便乘客:

茂名路口百年张园地块外石库门的烟火气和丰盛里改造后重新聚集的人气。此次茂名北路改造23路电车改道后,从恒隆门口的陕西北路南京西路到上汽门口的威海路石门一路站距颇长,是不是可以考虑在民立中学门口的威海路陕西北站(并49路),共享对面静安别墅外弄堂小馄饨的烟火气呢?伴随的城市发展,城市的节奏可以不仅仅是与时俱进的快,也可以是临窗品着咖啡那种笃悠悠的慢生活,如同坐在圣彼得堡涅瓦大街的甜品店里,吃着蛋糕,看着小辫子在霓虹灯前沿着电车路划过火花。

2022年8月15日,23路车队发布的改道通告

周琎闻近年来一直拍摄23路电车,他当时也赞同在威海路增加一个23路站点“的确是这样,(23路电车)与49路同站的话,对于市民和游客去附近的地铁换乘也非常有益。”

对于这次23路电车在威海路新增站点,宋文超闻讯之后非常高兴:

23路电车增加威海路陕西北路车站,方便了乘客们的出行。市民在中心城区通过公共交通工具既可以享受城市慢生活,也可以方便与轨道交通换乘。在如今轨道交通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是否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设几个站点来更好方便市民出行呢?

新增的23路威海路陕西北路车站(2023年3月7日晚上拍摄)

张园需要无轨电车持续陪伴

作为电车迷,在上海测绘部门从事地图文化工作的张渊源认为:

去年9月24日茂名北路限时步行街的开辟,让23路电车离开了这段行驶了28年(1994—2022年)的茂名北路。之前,23路只是单向通过茂名北路,中途并不设站点,可谓于张园贡献度不大。而今,从威海路这个新站点只需步行260多米即可抵达茂名北路步行街南端,较老走向的“江宁路南京西路”站点步行距离缩短了近100米,大大方便了电车乘客前往张园地区,特别是方便了一些腿脚不便的老年市民。

23路站点车队发布的通告

其实,说起电车和张园的缘分早在百年前就结下了。1909年4月8日,书法家郑孝胥在张园与张叔和谈话时提到:“ 电车至爱文义路(今北京西路)停车处,距子园只百余步,宜署立木于道曰:游张园者在此下车,门前更署曰:坐电车者向某处,则游人必多矣。”

对于当时还是游乐场所的张园,的确会因为有轨电车这一新生事物的出现而更趋兴旺。

2022年11月27日开放的张园西区

张渊源认为:对上海而言,张园与无轨电车都是百年以来的经典。茂名北路作为张园的前沿阵地之一,更需要无轨电车的持续陪伴!

23路电车老底子女司机很多

记者发现,目前经过威海路的23路电车已经换上了全新的申沃复古款车型,让老上海熟悉的铛铛车声音又回来了。据悉,23路电车是在今年1月新换上的申沃复古款车型。

一辆23路申沃复古款新车型从威海路行驶而过

而23路电车是张渊源从小乘的公交线路之一:一是23路电车的大调头。“小学时,23路电车一度是上学路上必搭的公交线路。那时在浦东周家渡暂住,每天先要经历一段周家渡轮渡,登岸后再搭上23路电车,高雄路终点站是每天的必经之地。当时,终点站这里的一段西藏南路还是新肇周路,是南市区比较宽且直的马路,电车行驶在这样的路上很带劲儿。不过,23路电车停在高雄路终点站时,车头是朝南的,可是行驶方向却是朝北的,这就意味着电车出终点站后马上要来上一个原地180°的大调头。这是一个美妙的瞬间,是23路给我的留下的第一个深刻印象。1997年以后,23路向北改道行驶制造局路,这别致的体验就再也享受不到了。”

另一个则是23路电车女司机多,在张渊源记忆里,“当时23路电车上大多数是女司机。她们驾驶娴熟,丝毫不比男司机逊色,这就是23路给我的留下的另一个深刻印象。”

按照史料记载,英商上海电车公司自开办以来的数十年间,从未招聘过女职工,只是在抗战胜利后招聘过少数女性担任“电话接线员”和“英文打字员”。在上海解放初期,整个电车公司的3537名职工中只有10名女职工,因此在人们脑子里形成了一种女性不能在电车上工作刻板印象。

“一五”期间(1953—1957年),为适应发展的需要,国家对公共交通进行了大量投资,增添了一大批新型无轨电车。当时各行各业出现了劳动力紧张的情况,加上解放妇女的呼声又日益高涨,在当时“妇女能顶半爿天”的指示下,1956年,电车一场终于打破常规,连续招聘了两批职工子女进场工作。当时对于普通市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电车上出现了女售要员。1960年,为了向“三八妇女节”献礼,电车一场又大胆地培训了电车有史以来第一批23名女驾驶员。节日里,当这些女驾驶员单独驾驶着国产新型无轨电车在路上风驰电掣般的行驶时,受到了各方的赞扬。实践证明,妇女谨慎而心细、耐心而不冒险的特点,在驾驶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确保了行车安全及服务质量的提高。

据1982年末统计,当时23路所在的电车一场全部920名驾驶员中,女性已达205名。

各位市民朋友,侬平时电车坐得多吗?对于23路电车在威海路新增站点,侬个人哪能看?欢迎在评论当中与我们分享。

作者:严山山
编辑:严山山
来源:周到
图片来源:除署名外均由本报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