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养育丨如何在游戏中陪伴孩子的成长?来听听上师大学前教育学院教授李燕的建议 - 周到

隔代养育丨如何在游戏中陪伴孩子的成长?来听听上师大学前教育学院教授李燕的建议


2023-03-16 17:38
“爱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对家长来说,游戏是非常重要的养育手段。”

今日(3月16日),上海老年大学2023年乐学大讲堂“隔代养育系列”第一讲,由上海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燕开讲,主题为“游戏中陪伴孩子的成长”。

李燕在讲座中向父母、尤其是祖父母们强调了游戏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就游戏过程中家长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陪伴孩子游戏玩耍的技巧,以及如何通过与孩子的游戏来达到养育目的等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李燕指出,游戏是孩子自由自在、自主展开的,与他们自己内在动机、内在需要相关,也因此孩子在游戏过程中能反映出他的身心发展水平。

同时,游戏也能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例如孩子在游戏中能意识到各种物体的不同功能价值,通过玩游戏在与人的互动过程中,孩子能够去实践他学习的一些社会技巧。孩子还能够在游戏中尝试探索一些被允许或不被允许的行为,了解行为边界,渐渐形成规则意识等等。

从父母祖父母的角度而言,游戏则具有养育价值。

李燕以孩子喜爱玩“角色扮演”游戏为例,指出这类游戏能让孩子充满活力与能量。有的孩子从幼儿园或学校里回家后,喜欢扮演老师,让家长扮演学生。在李燕看来,孩子在幼儿园或学校中,处在由老师主导创设的情景里,被要求、被指导,往往会令一些孩子产生一定程度的紧张焦虑情绪。而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孩子往往爱扮演老师、医生、警察,在这样的游戏中,孩子获得了把控感,易于他将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不安,不适甚至挫败感等负面情绪宣泄掉,修复因自我控制所产生的能量消耗。

当然,游戏的养育价值远不止这些,还包括获得孩子可以在游戏中活动安全感,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孩子在游戏中更易于理解周围的世界;在游戏中培养自信和力量以及社会规则意识等等。

那么,家长,尤其是祖辈们该如何与孩子玩游戏,实现游戏的养育功能呢?

李燕的建议是,可以试着用游戏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有些孩子早晨有起床拖延症。心急的家长会大吼大叫,粗鲁一点的,卷走孩子的被子的做法,也是有的。李燕建议说,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妨通过游戏的方式加以解决,比如与他玩“角色互换”游戏,让孩子扮家长,而家长可以假扮成孩子,“快起床吧,再不起床,我就自己刷牙了”“再不起床,我就不等你了,我要自己先吃饭了”……这样游戏式的互动,孩子会觉得好玩,是一种很温馨的情感连接,不知不觉中,孩子可能就不再赖床了。

李燕特别指出,家长在与孩子的游戏中,尽量让孩子有控制感,而不是相反。李燕举例说,有些家长与孩子玩挠痒痒游戏,孩子手脚短,自然总是成为被挠的对象,虽然也禁不住笑,但这样的嬉戏孩子是被动的,易产生无力感。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应该接受一定的挫折教育,即便是在家与他玩游戏,比如下棋之类,也毫不不想让,在棋盘上把孩子杀得片甲不留。李燕认为,游戏的设计可以用适当的难度,但不能对“挫折教育”存在误区。在游戏中让孩子有对环境控制感其实更重要,这样才能让孩子更自信,让孩子在现实中所产生的压力、不安、惶恐等负面情绪也更容易得到宣泄和修复。

作者:徐斌忠
编辑:徐斌忠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