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确定了81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城市(地级市和直辖市的区)。
6月9日,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建设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主要是要把三级医院带社区的工作落实到具体的医疗机构身上,比如患者在基层看病,患者能顺利转到三级医院,三级医院患者能直接转回社区,达到小病到社区,大病到医院,让三级医院和社区能够有非常紧密的联系,真正能够让百姓把该看的病看了。这就需要构建城市网格化医疗服务新体系,形成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新模式。”
在此之前,2023年2月9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到,在每个省份选择2-3个设区的市(直辖市的区),到2023年上半年试点城市完成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网格化布局。
《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指出,以试点城市为单位,根据地缘关系、人口分布、疾病谱、医疗资源现状等因素,规划覆盖辖区内所有常住人口的网格,每个城市规划网格数量原则上不少于2个,每个网格布局建设1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负责为网格内居民提供疾病预防、诊断、治疗、营养、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
牵头医院原则上是地市级、区级的三级综合性医院(含中医类医院);成员单位根据疾病预防、诊疗、康复护理等各阶段需要,由网格内相关医疗卫生机构构成,原则上至少包括二级综合性医院或能够提供接续性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
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内统筹设置医务、院感、护理、门急诊、药事、病案、住院服务、患者转诊、公共卫生等管理部门,负责对牵头医院和各成员单位医疗服务、医疗质量安全、医院感染控制、病案质量、药品目录、处方流转、双向转诊、疾病预防控制等方面的一体化管理。
《方案》指出,原则上牵头医院要将至少1/3的门诊号源和1/4的住院床位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下沉,经基层转诊的签约居民可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二、三级医院医师下沉,与基层全科医生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平台开展签约服务。加强全科和专科医生的协作,为签约居民提供“一站式”全专结合服务。
在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内部,牵头医院重点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负责接收上转患者,并将符合下转标准的患者有序转诊到成员单位。成员单位结合自身情况,提供常见病和慢性病诊疗、急危重症抢救、牵头医院下转患者的接续性医疗服务,其中专科特色较强的二级及以上医院,也应当提供相关专科的疑难复杂疾病诊疗服务。
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统筹建设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中心,实现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内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建立覆盖医联体各单位的远程医疗协作网,提高医疗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上级医疗机构药师对下级医疗机构用药指导和帮扶作用,推动提高基层药学服务水平,逐步实现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内药品供应和药学服务同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