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唱剧《上海!上海!》就是以这段真实的历史为背景,将时间的车轮拉回了20世纪30年代末的上海。剧中的主人公是犹太难民约瑟夫和奥托两兄弟,他们在异国他乡开启新生活,也与上海姑娘经历了刻骨铭心的爱情。那段犹太民族和中华民族在那段苦难岁月里共度时艰的温情故事,通过音乐和演唱,带给观众直击心灵的震撼和感动。
该剧由指挥家余隆执棒,中外两大乐团——上海交响乐团和纽约爱乐乐团联合委约,邀请了国际著名作曲家阿龙·齐格曼(Aaron Zigman),普利策奖得主、剧作家马克·坎贝尔(Mark Campbell)领衔,男高音本·布利斯(Ben Bliss)、阿诺德·利文斯顿·盖斯(Arnold Livingston Geis),低男中音沈洋、安德鲁·德万(Andrew Dwan),女高音张玫瑰、戴安娜·纽曼(Diana Newman),女中音朱慧玲等多位全球一线卡司集结加盟,计划于今年11月在上海全球首演,并于明年2月在纽约上演。
“在历史的洪流中,我们无法避免社会环境和人类命运的变革,但人性的光辉和善良,却是一叶永不沉没的扁舟。她能刺破黑暗,承载着人类的命运和历史的延续,驶向光明和充满希望的未来。”项目发起人、指挥家余隆谈及创意初衷时说。
从创意构思到最终在舞台上呈现,《上海!上海!》历经长达三年多的精心打磨。担纲作曲的阿龙·齐格曼,是活跃于国际乐坛的作曲家,曾为超过70部好莱坞影片及电视剧写过配乐,《恋恋笔记本》(The Notebook)和《欲望都市》(Sex and the City)均出自他之手。他也涉猎古典音乐创作,自幼学习钢琴,接受正统的古典乐训练。
2020年1月,在纽约56街的一家餐厅里,余隆把委约创意告诉了阿龙·齐格曼,两人一拍即合。“那段历史应该被记住。即便现在看来,它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能够关照当下,今天的世界需要更多理解和包容。”余隆说。
“余隆告诉我,想委约一部清唱剧,讲述二战期间逃亡上海的犹太难民在中国人民张开的双臂下得以幸存。这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如果没有上海和中国的善意,我的祖先和我身边的某个亲人在二战期间可能就会死在纳粹手中。”阿龙·齐格曼是位犹太作曲家,“中国人和犹太人都曾遭受了类似的迫害,这成为我用音乐来讲述这个故事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我选择用跨文化的爱情故事作为连接和共情的桥梁。”
创作一段时间后,阿龙·齐格曼捧着厚达30页的故事脚本找到马克·坎贝尔。马克·坎贝尔是著名的剧作家,曾获得包括格莱美奖、普利策奖在内的诸多国际大奖。“当阿龙找到我说正在创作一部以生活在上海的犹太难民为主题的剧目时,我很兴奋。”马克·坎贝尔欣然接受了阿龙·齐格曼的邀请,“整个故事充满了令人激动且富有感染力的元素。”
马克·坎贝尔将剧情进行了舞台化的改编,在保留故事主线脉络的基础上,去除非必要的角色,并剔除了一些旁枝末节,使整个故事变得更为紧凑。与此同时,他翻阅了大量资料去深入了解那段历史。
“这座城市(上海)向犹太难民张开双臂的历史深深触动了我。”清唱剧《上海!上海!》中共有17首歌,马克·坎贝尔创作了其中12首的唱词,其余5首由布罗克·沃尔什(Brock Walsh)作词。“这部作品里有大型的管弦乐队、合唱和独唱,体裁是清唱剧,所以我加强了音乐性。歌曲大多采用了AABA的结构,这能让观众更易感受和体会到作品中流露出的情感。”马克·坎贝尔说,“《上海!上海!》传递了一个应该被世人知道的信息,那就是上海对于犹太难民无私的援助。”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里的一块展板上记录到:1938年,犹太难民纷纷逃离欧洲,其中400多位从事音乐工作的人士来到上海,他们为上海带来了丰富多彩的音乐生活。
这里不仅有展现犹太民族精神的希伯来-意第绪音乐、风靡欧美的卡巴莱爵士乐和流行音乐,还有西方艺术音乐(包括音乐剧与轻歌剧),不同形式的音乐在上海发展、繁荣、壮大,创造了属于上海城市音乐的黄金年代。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来沪犹太音乐家对上海最大贡献就是加强了上海工部局乐队的力量和推动了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的发展。其中一些最优秀的犹太难民音乐家在到达上海后不久就加入了工部局乐队。在 1942年的一份演奏员名单中,可以看到诸多大名鼎鼎的音乐家的名字,无论是弦乐、管乐、还是指挥都代表着当时上海的最高音乐水平。
勋伯格的学生,将勋氏十二音作曲技法带入中国的作曲家弗兰克尔加入了工部局乐队中提琴声部;曾任科隆室内乐团大提琴首席的约阿希姆来沪后担任乐队大提琴首席;被学生亲切地称为“翘胡儿”总是将学生照片珍藏在琴盒里的中提琴首席普度什卡;以浪漫主义风格著称在欧洲时已声名在外的指挥家、钢琴家马戈林斯基,当然还有担任工部局乐队首席的富华和阿德勒等人……
这些身怀绝技的音乐家为这座城市留下了宝贵的音乐财富,使上海成为同时期具有世界级音乐水准的城市。同时,他们也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人才,桑桐、丁善德、谭抒真、董光光、李德伦、周广仁大批中国音乐史上无法略过的大家无不受教于这些犹太音乐家,从而为新中国的音乐文化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曾与犹太流亡音乐家休戚与共的上海交响乐团,冀希用音乐记录下那段穿越时空、跨越种族的“上海奇迹”。这段历史也令纽约爱乐乐团感佩。当余隆把《上海!上海!》的创意告诉纽约爱乐时,乐团当即表示非常感兴趣,愿意参与联合委约。
《上海!上海!》在上海全球首演后,还将于明年2月由余隆指挥纽约爱乐乐团在纽约上演,演唱卡司为原班人马。同时,作为上海交响乐团的第三张DG唱片,《上海!上海!》也将于2024年全球发行。而北京国际音乐节(2024年),德国柏林德意志交响乐团(2024年)、香港管弦乐团(2025年)、英国皇家爱乐乐团(2025年 )等全球著名乐团和音乐节都将接力呈现这部巨作,传递人性光辉。